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聽蜀僧浚彈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聽蜀僧濬彈琴》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聽蜀僧濬彈琴》是唐代大詩人李白表現音樂的詩作。

此詩寫蜀地一位和尚彈琴技藝之高妙。首聯寫和尚來自詩人的故鄉四川,表達對他的傾慕;頷聯寫彈琴,以大自然的萬壑松濤聲比喻琴聲之清越宏遠;頸聯寫琴聲蕩滌胸懷,使人心曠神怡,回味無窮;尾聯寫聚精會神聽琴,而不知時日將盡,反襯琴聲之高妙誘人。全詩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明快暢達,風韻健爽,在讚美琴聲美妙的同時,也寓有知音的感慨和對故鄉的眷戀之情。

作品原文

聽蜀僧濬彈琴1[1]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嵋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白話譯文

蜀僧濬懷抱一張綠綺琴,他是來自西面的峨眉峰。

他為我揮手彈奏了名曲,我仿佛聽到萬壑松濤風。

我的心靈像被流水洗滌,餘音繚繞和着秋天霜鍾。

不知不覺青山已披暮色,秋雲也似乎暗淡了幾重。

詞句注釋

蜀僧濬:即蜀地一位名叫濬的僧人。李白另有《贈宣州靈源寺仲濬公》詩,「蜀僧濬」「仲濬公」疑為同一人。

綠綺(qǐ):琴名。晉傅玄《琴賦序》:「齊桓公有鳴琴曰號鍾,楚莊有鳴琴曰繞樑,中世司馬相如有琴曰綠綺,蔡邕有琴曰焦尾,皆名器也。」詩中以綠綺形容蜀僧濬的琴很名貴。

峨眉峰:山名,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有兩山峰相對,望之如蛾眉,故名。

一:助詞,用以加強語氣。揮手:這裡指彈琴。

萬壑(hè)松:形容琴聲如無數山谷中的松濤聲。琴曲有《風入松》。壑,山谷。這句是說,聽了蜀僧濬的琴聲好像聽到萬壑松濤雄風。

「客心」句:謂琴心優美如流水,一洗詩人客中鬱結的情懷。客,詩人自謂。流水:《列子·湯問》:「伯牙鼓瑟,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峨峨然若泰山;』志在流水,曰:『洋洋乎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絕弦,以無知音者。」這句詩中的「流水」,語意雙關,既是對僧濬琴聲的實指,又暗用了伯牙善彈的典故。

餘響:指琴聲餘音。入霜鍾:謂琴音與鐘聲混和。霜鍾,指鐘聲。

「不覺」句:意思是說,因為聽得入神,不知不覺天就暗下來了。

秋云:秋天的雲彩。暗幾重:意即更加昏暗了,把上句「暮」字意伸足。

作品鑑賞

這首五律寫的是聽琴,聽蜀地一位法名叫濬的和尚彈琴。首聯「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兩句,說明這位琴師是從四川峨眉山下來的。李白是在四川長大的,四川綺麗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壯闊胸懷,激發了他的藝術想象。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現在他的詩里。他對故鄉一直很懷戀,對於來自故鄉的琴師當然也格外感到親切。所以詩一開頭就說明彈琴的人是自己的同鄉。「綠綺」本是琴名,漢代司馬相如有一張琴,名叫綠綺,這裡用來泛指名貴的琴。司馬相如是蜀人,這裡用「綠綺」更切合蜀地僧人。「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簡短的十個字,把這位音樂家寫得很有氣派,表達了詩人對他的傾慕與敬佩。

頷聯兩句「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正面描寫蜀僧彈琴。「為我」二字表明彈者與聽者的友情。「揮手」是描摹彈琴的動作,語出嵇康《琴賦》:「伯牙揮手,鍾期聽聲。」這兩句用大自然萬壑松濤之聲比喻琴音的清越宏遠,生動傳神地表現出琴聲極其鏗鏘有力的特點。

頸聯兩句寫聽琴的感受。出句「客心洗流水」,就字面講,是說聽了蜀僧的琴聲,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過一般地暢快、愉悅。其實它還有更深的含義,其中包含着一個古老的典故,即《列子·湯問》中「高山流水」的典故,借它表現蜀僧和自己通過音樂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客心洗流水」五個字,很含蓄,又很自然,雖然用典,卻毫不艱澀,顯示了李白卓越的語言技巧。對句「餘響入霜鍾」也是用典。「霜鍾」出於《山海經·中山經》:「豐山……有九鍾焉,是知霜鳴。」郭璞註:「霜降則鐘鳴,故言知也。」「霜鍾」二字點明時令,與下面「秋雲暗幾重」照應。此句意思是說,音樂終止以後,餘音久久不絕,和薄暮時分寺廟的鐘聲融合在一起。這句詩寫琴音與鐘聲交響,也兼寓有知音的意思。《列子·湯問》里有「餘音繞樑,三日不絕」的話。宋代蘇東坡在《前赤壁賦》里用「餘音裊裊,不絕如縷」,形容洞簫的餘音。這都是樂曲終止以後,入迷的聽者沉浸在藝術享受之中所產生的想象。「餘響入霜鍾」也是如此。

清脆、流暢的琴聲漸遠漸弱,和薄暮的鐘聲共鳴着,詩人這才發覺天色已經晚了:「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尾聯兩句寫詩人聽完蜀僧彈琴,舉目四望,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青山已罩上一層暮色,灰暗的秋雲重重疊疊,布滿天空。這是以感覺時間過得快來表現聽者沉浸於琴聲達到入神的狀態,襯托出彈者技藝高超。

唐詩里有不少描寫音樂的佳作。白居易的《琵琶行》用「大珠小珠落玉盤」來形容忽高忽低、忽清忽濁的琵琶聲,把琵琶所特有的繁密多變的音響效果表現了出來。另一位詩人李頎有一首《聽安萬善吹觱篥歌》,用不同季節的不同景物,形容音樂曲調的變化,把聽覺的感受訴諸視覺的形象,取得很好的藝術效果。李白這首詩描寫音樂的獨到之處是,除了「萬壑松」之外,沒有別的比喻形容琴聲,而是着重表現聽琴時的感受,表現彈者、聽者之間感情的交流。其實,「如聽萬壑松」這一句也不是純客觀的描寫,詩人從琴聲聯想到萬壑松聲,聯想到深山大谷,是結合自己的主觀感受來寫的。

律詩講究平仄、對仗,格律比較嚴。而李白的這首五律卻寫得極其清新、明快,似乎一點也不費力。其實,無論立意、構思、起結、承轉,或是對仗、用典,都經過一番巧妙的安排,只是不着痕跡罷了。這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的藝術美,比一切雕飾更能打動人的心靈。

名家點評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累累如貫珠,冷冷如口玉,斯為雅奏清音。

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逸韻鏗然、是能得弦外之音者。

高步瀛《唐宋詩舉要》:一氣揮灑,中有凝鍊之筆,便不流入輕滑。

俞陛雲《詩境淺說》:此詩前半首,質言之,惟蜀僧為彈琴一語耳。學作詩者,僅此一語,欲化作四句好詩,幾不知從何下筆。試觀其起句,言蜀僧抱古琴自峨嵋時下,已有「入門下馬氣如虹」之概,緊接三、四句,如河出龍門,一瀉千里,以松濤喻琴聲之清越,以「萬壑松」喻琴聲之宏遠,句法動盪有勢。五句言琴之高妙,聞者如流水洗心,乃賦聽琴之正面。六句以「霜鍾」喻琴,同此清迥,不以俗物為譬,乃賦聽琴之尾聲。收句聽琴心醉,不覺山暮雲深,如聞韶忘肉味矣。

近藤元粹《李太白詩醇》:嚴滄浪曰:一味清響,真如松風。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2]

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李白的詩富於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他與杜甫並稱為「大李杜」,(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

李白詩中常將想象、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彩、瑰麗動人的意境,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詩歌對後代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

視頻

一代詩人 李白

康震:大詩人李白的氣韻與風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