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雨(崔學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聽雨》是中國當代作家崔學林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聽雨
誰都有過燦爛無邪的少年,少年不經事,看雨就是雨,聽風就是風,自然景象里沒有心情,沒有感情。這自然與年齡與經歷有關係。小的時候,我就喜歡雨,喜歡在下雨天,淋在雨里,光着腳丫在雨中趟水的感覺。有時甚至故意在雨中奔跑,被淋得落湯雞,回到家雖然被母親責罵,但表情中卻是掩飾不住的得意。下雨的日子裡,孩子們常常自然地聚在一起,玩他們自己的遊戲,現在印象最深的還是彈珠子。七八個孩子爬在屋裡的土地上,掏個小圓坑就專注的彈起了鐵珠子,後來是玻璃彩色珠子。大家玩得興高采烈,直到家家戶戶開飯時,才戀戀不捨的各回自己的家去。孩子的世界啊,總是那麼單純,那麼開心!回不去的美好時光啊!
後來上了小學,上了初中,仍然喜歡雨,也盼着下雨,尤其盼着下大雨。因為下大雨就能有藉口不用上學了。記得有一次下了中雨,磨磨蹭蹭地到了學校,剛進教室,正巧就被嚴厲的女班主任給抓住了,責問遲到的理由後,班主任聲音尖利地批評說「以後再不要給我找理由!天上下刀子,頭上頂着鐵鍋也要來上課」!挨了不少批評,只有這一句被我牢牢記住了。當時就覺得這句話幽默,也好多次在想象着天上下刀子,大家頂着鐵鍋來上課的滑稽情景。會幹農活的時侯,特別是麥收時節,特別累的時候,特別盼着下雨,下雨的時候,父母望着窗外,臉上總是一臉愁容,大人們怕麥子長芽,而我們卻是異常興奮,終於可以輕鬆一下,可以看看自己喜歡的小人書了。
無憂無慮的童年很快就過去了!這是人生路途中最單純最開心的美好時光!美好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有時啊真希望歲月可以倒流!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淅淅瀝瀝的雨夜,站在窗前,凝視着夜幕中鋪天蓋地的雨打在高樓上,打在花草樹木上。思緒也如這綿綿無盡的雨絲凌亂開來……
前幾日,給學生講讀《赤壁賦》,突然驚詫地發現:中年的心情竟有許多和東坡文中的感慨不謀而合!「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飄飄乎如遺世而獨立,羽化而登仙」,年輕時沒有經歷,也沒有太多感觸,只是蜻蜓點水,給學生講了個大概,現在再讀,頓覺和東坡心有靈犀,心有戚戚焉!中年的東坡遍嘗了人間的悲歡離合,感悟了人情冷暖。一葉小舟,三五知己,濁酒一壺,漂泊於赤壁。此時,他感受到了自由心靈的躍動,喝的是濁酒,吐納的是滄桑;游的是赤壁,傾吐的是悲歡。「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清風明月,茫茫長江,頓覺人世茫茫,青絲暮雪。「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中年的感慨就如這赤壁江水,無窮無盡……
時光都去哪兒了?人啊!不知不覺就老了!睜開眼一看,忙忙碌碌沒感覺就到中年了!中年的我們,早已沒了童年的那份純真,也沒了青年那股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衝勁,每日睜開眼,都會發現許多事向自己迎面撲來,無法迴避。張愛玲在《半生緣》里說:「人到中年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中年就這樣倉促地到來了,快得令人不能拒絕,不能迴避。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中年以後,人生好像進入了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健康的憂慮,子女的學業,事業的平淡,婚姻的淡漠,時代的變遷等諸多問題就更加重了中年人的失落茫然。當然,中年也是成熟的,從東坡的身上,我們也更多的領悟了「得」與「失」的對立統一規律,相信,中年的我們更會擁有一份豁達與從容!
特別喜歡曾皙的這句話「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曾子描繪的這幅生活藍圖,正是中年的我所憧憬的。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經歷了人生,嘗盡了百味,中年人一路打拚,跌跌撞撞地進入了暮年。此時,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嘆息,看山已不是山,看水已不再是水。回顧所走過的路,才恍然大悟「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此時,對鏡自憐,雙目無光,青絲白髮,滿面滄桑。不覺已知,時日無多,感慨唏噓。此時,功名利祿,是非恩怨,早已鳥獸散。「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面對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由衷地感嘆道:活着真好!古人的一生,大抵如此。今人讀之,亦不勝唏噓!
聽雨,聽的其實是心情。年少聽雨,是「我看青山多嫵媚,青山看我應如是」的悅納!中年聽雨,是「梧桐更兼細雨,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悵惘!老年聽雨,是「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頓悟。
自然物象本無情,只是人多情了!讀古人文,悟人生百味,也實為樂事。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經過了,知足了,坦然了,不枉人世走一遭。無論悲歡,無論得失,盡付予流年。
作者簡介
崔學林,男,出生於1981年,畢業於榆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