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文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吳文騫catIdx=W吳(1977年6月9日 - ),台灣基隆市人,馬拉松長跑運動員。基隆市聖心高中汽車修理科、國立體育學院畢業。

曾代表台灣參加2004年雅典奧運及2008年北京奧運的男子馬拉松比賽。[1]

別人不知道,站上起跑線比跑贏更重要

在許多跑友眼中是一位專業跑步教練,但你不知道的是這位看來平凡又謙遜的跑者,在10年前是稱霸台灣馬拉松賽場的真正王者。即使到了2018年的今天,吳文騫所創下的3,000公尺障礙及5,000公尺兩項田徑全國紀錄,仍無人能超越,他更是台灣唯一兩度登上2004年雅典奧運及2008年北京奧運的馬拉松競賽項目國手。

現在的吳文騫,雖不再是田徑場上叱吒風雲的選手,但他在褪下戰袍後,仍然持續為台灣長跑運動界盡心盡力,這位已轉任專業教練的傳奇跑者,以兩種截然不同的身分參與台北馬拉松,在他眼裡,這十年間的台北馬到底有什麼改變呢?[2]

路跑之王吳文騫

人稱「史哥」的吳文騫,擁有田徑場「十年不敗」的傳說,當年和他交手過的優秀跑者不勝枚舉,如張嘉哲、周庭印等如今耳熟能詳的頂尖長跑選手,都很少能從他身上討到一次便宜。[3]

十年不敗 路跑之王吳文騫

攤開他的歷史成就,3 屆世大運、3 屆亞運會以及 4 屆東亞運國手資格,手握 3,000 障礙與 5,000公尺 2 項的全國紀錄,也是台灣唯一一位 2 度登上2004雅典奧運、2008北京奧運馬拉松殿堂的選手。不同於大多數菁英選手的是,他的比賽項目,橫跨 1,500 百公尺至馬拉松距離,從未給自己設限。或許,能擊敗吳文騫的人,唯有吳文騫自己。

瀕臨極限 吳文騫的自我突破

2002 年釜山亞運,他在個人最擅長的 3,000 障礙項目,刷新個人所保持的全國紀錄,再度讓成績推向後人難以觸及的高度。但外界不清楚的是,連日來的激戰,讓他體力與意志力瀕臨極限,下場之後不斷嘔吐,一度讓他打算放棄隔天的 5,000 公尺決賽。

只不過當時吳文騫的教練張永政在場邊按錶,每次經過教練的視線,吳文騫似乎又多了一些力量向前邁進。也許是 2 人擁有一起訓練、共同實現夢想的羈絆,讓吳文騫還是 1 圈又 1 圈的達標。最終他突破極限,飆出 13:54.42 的全國紀錄,不僅連續 2 日瘋狂刷新全國紀錄榜單,也是國內目前 5,000 公尺,唯一跑進 14 分內的正式成績,至今無人能及。

遭遇人生挫折 一度害怕站在起跑線

2011年,一場 3,000 障礙賽中,小腿肌肉嚴重拉傷,經過 3 個月的休養,恢復狀況仍然不盡理想,第一次有了恐懼的念頭。事實上,吳文騫在小腿受傷的兩年前,不慎在一次的交通意外發生車禍,黯然退出該年全運會的所有項目,經過兩年的沈澱,有望以昔日王者之姿重返賽道,不料又再面臨一次重挫。

克服心魔 王者的世代傳承

2011年,全運會,吳文騫在萬米決賽,不僅跌落王座,甚至連前三名都沒有進榜。他決定放棄接下來比賽的項目,將所剩的籌碼,壓在最有把握的 3,000 障礙。

吳文騫最終以銅牌劃下全運會的句點,儘管外人覺得惋惜,但他成功克服自己的心魔,站在起跑線上,反倒讓他心裡感到踏實。至於同樣出身於國體的周庭印,則在這場象徵世代傳承的比賽拿到冠軍,後續也開啟他 3,000 障礙的金牌之路。吳文騫笑說,那是另外一種心裡成就。

隊友之間的羈絆

他的恩師張永政教練與國體團隊扮演功不可沒的角色,特別是雅典與北京奧運期間,更是傾全隊之力,協助吳文騫達成目標。

時移境遷,吳文騫褪下戰袍回到田徑場,將自己豐富的經驗、透過運動品牌的協助做更深更廣的傳承,目前他是Nike+ Run Club 的總教練,他總勉勵參加訓練課程的學員,訓練的時候互相鼓勵與激勵,彼此之間才有羈絆的力量,屆時才能為別人、為自己,給訓練帶來更多的堅持。

2020/06/21 跑步 運動視界 人稱「史哥」的吳文騫,在許多跑友眼中是一位專業跑步教練,但你不知道的是這位看來平凡又謙遜的跑者,在10年前是稱霸台灣馬拉松賽場的真正王者。

吳文騫兩度帶領 NIKE Fast42訓練在台灣傳出盛名,即將面對第三屆Fast42訓練營的史哥表示:「訓練期開始,又是一個新的挑戰。」他笑說要在正式開訓前放幾天假休息。他坦承,帶領大選手(社會人士)其實一點也不輕鬆,很多時候他都是整天滑著手機、確認每個人的訓練狀況,並給予最正確的指導與訓練秒數。

比較起動機性,他表示社會人士的動機性很強,因為報名參加Fast42的學員都是抱持著既定的目標、強大的熱情而加入訓練,所以在訓練上不馬虎;而小選手因為訓練時期沒有長遠的目標以及外力的誘惑太多,往往就會失去熱情。他很感慨地說:「偶爾看到選手摸魚不跑課表,身為教練知道會很難過。」

隨著年齡漸長,逐漸成熟的每個小選手都會找到自己的目標。史哥說:「很多出社會的,出社會後跑得比大學時期好,也有很多大學生,跑得比高中時期好。學校下午的訓練課表,偶爾會有他們的學長回來一塊練。」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