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仁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吳仁度(1548-1625),字君重,又字繼疏、光重。江西金溪琅琚鎮疏口村人。明後期古文家。吳悌之子。官至工部侍郎。萬曆十七年(1589)進土。授中書舍人。三王並封議起,抗疏爭之。久之,擢吏部主事,歷考功郎中。稽勛郎中趙邦清被劾,疑同官鄧光祚等嗾言路,憤激力辨。章下考功,仁度欲稍寬邦清罰,給事中梁有年遂劾仁度黨比。時光祚引疾去,而仁度代為文選,御史康丕揚復劾仁度傾光祚而代之,詔改調之南京。自邦清被論後,言路訐不已,都御史溫純恚甚,請定國是,以剖眾疑,而深為仁度惜。仁度尋補南京刑部郎中,擢太僕少卿,進右僉都御史,巡撫山西[1]

吳仁度為人正直,嚴守德操,磨練品行,與大臣魏允貞齊名。以都御史巡撫山西時,節開支,減民負,政績顯著。居四年,以疾歸。熹宗初,起大理卿,進兵部右侍郎,復稱疾去。天啟中,拜工部左侍郎。天啟五年(1625),因與東林黨人趙南星、楊漣等交往密切,被魏忠賢強迫退休還鄉,不久卒。

文學上有造詣。著有《吳繼疏集》12卷,《四庫存目叢書》傳於世。

參考來源

  1. 吳仁度,博雅文化旅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