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幾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吳幾康
計算機專家,北京軟件研究生院院長
出生 1918年1月9日
上海市
國籍 中國
別名 吳畿槺
職業 計算機專家

吳幾康。歷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1],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技術科學教學部副主任,北京軟件研究生院院長[2],北京市政府計算機顧問組組長,陝西微電子學研究所科技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計算機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常務理事。是第三至六屆全國人大代表。領導籌建了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和陝西微電子學研究所。指導研製成功中國第一台104型計算機。組織和參加了國內最早的小、中、大規模集成電路微型計算機的設計工作。參與領導了每秒千萬次向量計算機的研製。對創建和發展中國計算機研究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3]

人物履歷

1918年1月9日生於上海

1943年同濟大學機電系畢業。

1949年入丹麥工業大學進修。

1951年在哥本哈根任無線電廠發展工程師

1953年初回國,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和原子能研究所計算機組副研究員。

1956年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研究室主任兼中國科技大學副教授。

1972年任陝西微電子學研究所副所長,兼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1979年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1953年起從事中國計算機事業的開創工作,建立計算機實驗室。

1956年籌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1957-1959年研製中國第一台104型大型通用電子管計算機的負責人之一。

1959-1964年負責研製中國自行設計的119型大型通用電子管計算機,獲國家科技成果一等獎。

1965年參加籌建陝西微電子學研究所,承擔集成電路微型計算機研製任務。

1965-1966年參加和領導中國第一台集成電路微型計算機的研製工作。在設計抗干擾濾波器、抑止信號傳輸干擾和提高整機可靠性等方面取得成績。

1979-1983年參加研製每秒千萬次運算的757型流水線向量計算機,獲中國科學院最高榮譽獎。

1964年起被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四、五、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擔任中國電子學會理事和計算機學會副主任,中國計算機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常務理事等,兼任浙江大學、同濟大學、華僑大學教授[4]

回國建設

吳幾康畢業於同濟大學(四川省李莊)機電系,留任電信系助教。1949年初獲獎學金赴丹麥技術大學進修。在該校進修期間研製成頻的寬帶示波器放大器。寬為年在哥本哈根任皮德遜和斯多諾(無線電廠開發工程師,從事各類車載無線調頻對講機的研製開發工作。此時,吳幾康雖然可繼續在丹麥工作,但為了參加社會主義祖國的建設事業,他毅然決定回國。當時正值抗美援朝期間,中國反對侵略戰爭的正義立場未獲某些西方國家的理解,因而不能得到從香港入境的簽證,只能繞道瑞典、芬蘭和蘇聯的西伯利亞回國。這種情況對於單身回國的吳幾康來說,將增加很多麻煩和困難,但他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毫不少卻,終於在1953 年初回到祖國的首都北京。

吳幾康回國後立即投身於我國急待發展的科學技術事業,成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屬下僅有四人的計算機研究小組的主要成員,開始了為我國開闢計算機這片年處女地的拓荒進程。1954初,吳幾康隨着該小組調至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並在兩年多的時間裡,在為開展計算機研製和提供實驗條件等方面作出了諸多貢獻年,中科院為了落實國家十二年科技發展規劃,作為四項緊急措施之一,決定建立我國首家專事計算機研究開發工作的計算技術研究所,吳幾康參加了這個所的籌建工作和主持了運年由他負責研製的兩台大型通用算控制研究室的工作。計算機獲得成功之後,他又奉命轉到使計算機微型化的新崗位上 微電子學研究所。1965年進而參與籌建直屬於七機部的任副所長和研究員。該所地處陝西臨潼,其主要任務是為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航天運載工具提供所需的微型空間計算機。

曾任職務

吳幾康在他任事期間,曾多次赴蘇、英、美、法等國考察和參加會議。歸來後均能借鑑國外經驗,結合國情,積極為我國計算機事業的發展而參與實際調研、方案論證和決策諮詢等工作。自年起,吳幾康先後兼任過中國科技大學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和華僑大學教授,以及中科院研究生院技術科學教學部副主任,中科院學位委員會成員,中科院計算所學位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主任,浙江大學計算機系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務。吳幾康除了從事科研工作之外,還積極參加社會、政治以及各項科技活動。他曾被推舉為第二屆全國政協特邀代表和第三、四、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曾任國家科委計算技術組成員,中國大百科全書電子學與計算機卷編委會副主任,中國計算機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分布式微機分會理事長,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中文信息學會諮詢委員會主任,第一屆計算機與應用國際會議中方主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計算機學科專家組組長,北京軟件研究生院院長,北京市政府計算機顧問組組長和北京電子學會副理事長等。任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顧問,中科院開放研究實驗室顧問,計算技術研究所中國計算機學會名譽理事和中國信息協會顧問。中國電子學會常務理事會依據吳幾康在發展中國電子科學技術上的卓越貢獻而推舉他為學會會士。國務院為了表彰吳幾康為發展中國科學研究做出的突出貢獻,特決定從年月起發給政府特殊津貼,並頒發證書[5]

科學研究

陰極射線管存儲器

50 年代,正是國際上掀起發展電子計算機的高潮時期。中國的科學家也認為新中國應在這方面有所發展。所以,在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華羅庚教授領導下成立了計算機研究小組。該小組得知剛從丹麥歸國的吳幾康在通信和電子組。學方面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便立即聘請他參加開創計算機的研究工作。可是數學研究所是一個偏重於理論研究的單位,難以開展實驗工作。1953年初,中科院為了集中使用當時有限的儀器設備,遂將該小組調至近代物理研究所。在建立必要的工作環境和實驗條件中,吳幾康曾將當時進口的只能觀測正弦波的示波器加以改裝,通過增設脈衝發生器和同步裝置而使其成為能觀測脈衝的示波器。由於這項改進推動了計算機實驗工作,吳幾康獲得了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技成果三等獎[6]

在當時,作為計算機重要部件的存儲器,在國外也是一個難點,他們專為此種存儲應用而開發出的陰極射線管對我國是嚴密封鎖的。出路是自力更生。該小組通過對國外文獻的調研,決定研製陰極射線管(示波管)存儲器。在該研究課題的攻克中,吳幾康先親自設計了寬頻帶放大器,使微弱信號達到邏輯運算的電平,繼之和同事們經過二年多的共同努力,成功地實現了存儲功 英寸示波管的屏幕上存儲個二進位信能:在一個普通 的息,並可任意組合成漢字,例如使屏幕上顯示出"電子計算機"字樣。這是中國自製成功的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存儲器。存儲原理是參考英)提出的二次發射和用電子束的不同照國威廉氏(射強度控制屏幕表面電荷的變化來表示二進制兩態信息的。

吳幾康
104、119大型通用計算機主設計師吳幾康

在當時條件下能取得這一成果,確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僅就用普通英寸示波管代替專作存儲用的陰極射線管而言,欲使之可靠地存儲數字信息,在當時,國內毫無可資借鑑的技術積累,只能通過若干設想性的技術方案依靠實驗去解決,更何況還有一系列相關的電路與工藝問題。吳幾康在攻克這個關鍵課題上顯露出的才華與技術指揮能力,贏得了同事們的敬重,也帶出了一批日後從事計算機研製的骨幹人才。

研製成大型通用計算機

1956年,吳幾康參加了制定我國十二年科技發展規劃會議,並隨之參與籌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當時的首要任務是:貫徹"先集中,後分散"的原則,和來自高校、科研、軍事、工業和地方各單位的大批人員共同協作開展計算機的研製工作,並對他們進行技術培訓,自年至年共辦了四屆培訓班,畢業學員達七百人。迅速研製出自行設計的計算機,根據當時條件,一致認為應該先仿製,後創新,於是確定首先學習掌握原蘇聯已有的技術,聘請專家和購進了設計與工藝製造圖紙,並通過和北京有線電廠的合作,於年秋研製成中國第一台型大型通用計算機。作為該機負責人之一的吳幾康,不辭辛苦,經常下廠和大家一起解決製造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此機的研製成功,為研究所培養了多層次的人才和為此後自行設計製造計算機積累了經驗,研究所的附屬工廠也因而建了起來。隨之,吳幾康擔負起自 型大型通用計算機的重任。該機與每秒運算一萬次的行設計 倍,內存容 量大倍,外部設備和供型機相比,運算速度快電系統的性能均有明顯改進。通過全體研製人員的通力合作與不 年月研製成功 ,交付國家驗收,獲全懈努力,該機終於在國工業新產品展覽一等獎。吳幾康在發獎大會上代表受獎單位發言中的"從此開始了我國自行設計大型通用計算機的新篇章"這句話,簡明地表達出了我國第一代計算技術人員的自豪感與追求。吳幾康在該機研製過程中,不僅為制定總體方案,定型標準電路,提出採用不恢復除法以提高運算速度等方面作出了貢獻,而且深入第一線,與同志們打成一片,日夜跟班調機,及時解決調機中出現的問題,加快了工程進度。上述兩台電子管大型通用計算機,運行十餘年,完成了大量國防、科研和有關國民經濟的重大計算任務,取經濟社會效益。

計算機微型化

研製微型空間計算機

1965年,中國科學院為了支持國防科學技術的發展,集中了計算所、物理所、電子所和應用化學所等單位的一批科技人 的工程處,員,組成了代號為承擔起了研製微型空間計算機的攻關項目。吳幾康服從組織分配,調往該處,負責電路設計與試製工作。這種電路除要採用微電子工藝來縮小其體積外,還要使整機能在惡劣環境下可靠地工作,因而電路的設計必須與搞半導體工藝的同志密切配合才能使試製工作取得成功。在中國科學院 廠和半導體研究所的合作下,終於試製出了中國第一種能在環境溫度下正常工作的雙極型觸發器和門電路的集成電路系列。在新老同志密切配合下,通過嚴肅認真、細緻踏實和一絲不苟的努力,終於在 年月研製成中國首台集成電路的微型空間計算機(東風號的雛型)。此機不僅為我國研製集成電路計算機開創了道路和培養了一支計算機與工藝相結合的科研隊伍,而且為此後歷次航天運載工具的發射成功打下了基礎。

工程處以此機向國家報喜時,得到了周恩來總理當年國慶節, 吳幾康隨工程處遷至陝西臨潼,參加籌建七機

的讚揚。部研究所(即現在的陝西微電子學研究所),任副所長和研究員。在當時的臨潼,生活和工作環境都極其艱苦,但吳幾康和同事們義無反顧地繼續堅持型、研製型中、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微型空間計算機。在調試上述機器過程中,為了對付嚴重的相互干擾問題,吳幾康親自為之設計和繞制了抗電源線干擾的低通濾波器;

為了克服長線傳輸引起的干擾與反射,他採取抑制和匹配措施;為了防止部件間的干擾,他設計了零點開關電路。吳幾康的這些貢獻,使得機器再與其它控制系統聯調時,即使受到安培大電流的啟停干擾,計算機也能正常運行,從而滿足了系統可靠性的要求。

在調試上述機器過程中,為了對付嚴重的相互干擾問題,吳幾康親自為之設計和繞制了抗電源線干擾的低通濾波器;為了克服長線傳輸引起的干擾與反射,他採取抑制和匹配措施;為了防止部件間的干擾,他設計了零點開關電路。吳幾康的這些貢獻,使得機器再與其它控制系統聯調時,即使受到安培大電流的啟停干擾,計算機也能正常運行,從而滿足了系統可靠性的要求。吳幾號、康是上述項目:東風型型微型空間計算機和負責人之一,為發展戰略武器和衛星運載工具作出了貢獻,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該項目獲國防科工委、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國家科委頒發的國防科技成果特等獎。

計算技術研究所副所長

1979年,長期兩地分居、年逾花甲的吳幾康被調回北京,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參與領導我國首台每秒運行,該計算算千萬次的工程計算機的研製工作。機通過國家鑑定,獲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特等獎,吳幾康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和中國科學院特等獎。1983年,吳幾康退居二線後,還作出了不漢少貢獻,例如年負責研製成字微計算機系統,該機獲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年負責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分布式計算機系統結構的年參研究課題;與領導研製成國家科技"七五"攻關項目多用戶分布式計算機信息處理系統開發及生產技術;1990年參與領導研製成國家高科技項目機載實時數字成像處理中轉置存儲器。

樹立榜樣

吳幾康是一位非常重視實踐的計算機專家。他知識面廣,技術造詣深,經驗豐富,動手能力強,在解決關鍵問題時常能顯示出他獨到的功力。凡他經手的工作,從總體方案到工程實施,無不親自參加,而且依靠群眾,信任群眾,引導大家進行充分論證,精心設計,反覆實驗,嚴格施工以及對每一環節採取可靠措施,從而使工程質量與工程進度,都得到了有力的保證。吳幾康的這種刻苦踏實的作風和認真負責的精神,使他一次次帶領大家出色地

完成了所承擔的各項任務,並被譽為實幹家。因而和他一起工作的同志總樂於以他為榜樣。

吳幾康十分重視人才的培養,除參加教學工作和培養研究生外,總是親切地和年青同志一起討論問題,相互切磋,熱情地啟發和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努力爭取最佳成績,完成所承擔的任務,從而獲得了他們的敬重和愛戴。

參考來源

  1. 吳幾康:中國計算機事業的開拓者 ,個人圖書館, 2020-05-23
  2. 吳幾康簡介 ,逸名網
  3. 吳幾康 ,搜狗
  4. 吳幾康 ,名人簡歷網
  5. 老一代計算機科學家吳幾康 ,科學網, 2009-06-11
  6. 吳幾康 ,當知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