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友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吳友良
電焊班班長
國籍 中國
職業 電焊班班長
知名於 全國勞動模範

吳友良,男,漢族,中煤集團大屯公司發電廠檢修分場電焊班班長。[1]

原圖鏈接吳友良。

個人履歷

原圖鏈接吳友良:中煤集團大屯公司發電廠檢修分場電焊班班長。

享受政府津貼的高級技師,在煤炭行業享有盛譽的「金牌焊工」,2010年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他從學徒開始,手握焊槍19年,以對企業的強烈責任感,以絕不服輸的頑強意志,以學習創新的不懈追求,練就了一身絕技,攻克了一個個焊接難題,創造了一個個奇蹟,以飛舞的焊花照亮了燦爛的人生。

1991年初秋,吳友良接了父親的班,從揚州老家來到微山湖畔的大屯,當上了焊工學徒。1996年以來,吳友良先後參加本廠、大屯公司、徐州市職工技能大賽,均一舉奪得電焊工種金牌;1997年5月,他考取了《江蘇省鍋爐壓力容器焊工技能教師》資格證書,並先後取得了23項鍋爐壓力容器焊接合格證,成為江蘇省特定鍋爐壓力容器焊接技能指導教師; 2003年5月19日加入中國共產黨[2]

榮譽

2008年10月被授予江蘇省有特殊貢獻的高級技師,享受政府津貼;先後榮獲中煤集團優秀共產黨員、江蘇省十佳文明職工、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中央企業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2010年4月被授予2007-2009年度上海市勞動模範稱號。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金牌焊工」是這樣鑄就的——記全國勞模吳友良

  約了吳友良幾次,都因為他忙而推遲了。12月29日,在發電廠,吳友良見到我們就略帶歉意地說:年底了。太忙了。是啊,2011年還剩下兩天,作為車間負責安全的副主任,他能不忙嗎?

  坐在沙發上,他隨手把安全帽放在了地上,裡面有一副帆布手套,那是他隨身必帶的兩樣東西。一身淺藍色工作服,腳蹬一雙翻毛皮鞋,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員工,而他擁有的榮譽稱號卻有一大串,每一個都沉甸甸的:中煤集團優秀共產黨員、江蘇省十佳文明職工、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中央企業勞模、上海市勞模、全國勞模,享受政府津貼的高級技師,煤炭行業享有盛譽的「金牌焊工」……

  鋪就20年成長之路的不僅是鮮花和掌聲,更多的是汗水和心血。吳友良的手上至今留着很多傷痕的印記,那是金光閃閃的獎牌背後一個個鮮為人知的動人故事。

  (一)

  「金牌焊工」的榮譽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用辛勤的勞動鑄就的。   20年磨礪,紙短情長。

  #6、#7爐是135MW循環流化床鍋爐因設計缺陷,自投產以來,多次發生事故,造成停爐,一度被稱為「禮拜機」,停爐後每次修復時間為一周以上,經濟損失慘重。吳友良和工友們經過反覆查找資料和分析、設計、修改,#6、#7爐播煤風出口全部改造完工,至今未發生一起上述事故,每年可為企業減少經濟損失上千萬元。   早在2001年6月,#3機組氫冷器總是漏氫,如不及時解決,會導致發電機燒毀,給機組運行帶來重大安全隱患。而要購買一組氫冷器需20餘萬元。吳友良帶領全班同志一起進行技術攻關。終於摸索到了掛錫的方法,獨創了「吳友良掛錫法」。

  2007年12月7日,#3爐磨煤機直徑近一米的軸瓦脫胎、刮離,被迫停爐搶修。吳友良反覆計算研究,拿出解決方案。經過三天的連續作業,吳友良圓滿完成了修復任務,同時也創造了「烏金燒鍍法」焊接新工藝。

  吳友良說,有的時候,我是被逼上梁山,看來,有壓力才有動力。說起這些,他的臉上掛着自信的微笑。   「金牌焊工」的稱號來之不易。更多的付出,一言難盡。

  (二)

  現在的勞模不興「老黃牛」,也不興「拚命三郎」,走俏的是學習型,知識型員工。吳友良深知這一點,他把學習當作生活的常態。   1991年,年僅23歲的吳友良來到發電廠,第一次手拿焊槍便出了洋相,焊條粘在了工件上,使盡渾身解數也拔不下來。情急之下用手去抓,結果可想而知,手被燙起了一溜水泡。

  兩年後,吳友良在全廠焊工技術大比武中一舉奪得焊工專業理論和實踐考試第二名,從此嶄露頭角。其間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清楚。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自1996年以來,吳友良先後參加發電廠、大屯公司、徐州市職工技能大賽,均奪得電焊工種金牌。早在1997年,他就考取了江蘇省鍋爐壓力容器焊工技能教師資格證書,並先後取得了23項鍋爐壓力容器焊接合格證,成為江蘇省特定鍋爐壓力容器焊接技能指導教師。初中畢業的吳友良,先後完成了業餘高中的全部文化課程,取得了上海市經濟管理專業的中專學歷。2005年底,又通過了江蘇電大經濟管理專業大專課程的全部考試。「最近,我又開始讀本科了。」他說。   知識是他向上的階梯,追求是他前進的動力。

  沒有三頭六臂,也沒有特異功能,他是凡人,和你我一樣。但他是全國勞模,你和我卻不是。

  (三)

  沒有優秀的個人,只有優秀的團隊。多年來,吳友良樂於和大家共享技術,分享成功。   在電焊班的時候,全班在他的帶動下,個個身懷絕技,在各類職工技能大賽中摘金奪銀,屢創佳績:在大屯公司第二、第四、第五、第六屆技奧會上包攬了電焊工種的全部獎項;班裡17名成員中有5人取得了江蘇省焊工實踐操作培訓指導教師資格,擁有1名高級技師、10名技師、3名高級工,另有剛走上工作崗位的3位小伙子正在積極備戰,準備考取高級工。

  電焊班成為了快樂、團結、友愛、互助的溫暖集體。   為了把技術傳授給更多的人,為礦區生產服務,2005年11月18日,「吳友良勞模創新工作室」 和「吳友良焊工培訓學校」正式掛牌成立。隨着吳友良來到他的創新工作室和焊工培訓學校,一排平房坐落在發電廠廠區的南部,安靜的小院別有洞天。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卻是技術比武的戰場,培養人才的基地。自2005年以來,先後有143名學員經過嚴格的理論和實踐考試,拿到了國家認可的特種設備焊接合格證,有1200多人拿到IC卡,眾多在這裡接受了等級工培訓的學員,如今成為生產的中堅力量。

  「立足發展,注重實踐,鼓勵創新,自我超越,爭當高技能人才」、「學習全國勞模,拿出手的都是精品,走出去的都是金牌」,這兩條橫幅上的標語,把這個培訓基地的主旨說得再明白不過了。   這裡有教室、操作間、材料庫,試驗室,吳友良拿着一大串鑰匙,一間一間打開,逐個向我們介紹,就像在炫耀他的豪華住宅,而那些設備仿佛就是他的高檔家具。他拿起那些學員們的「作業」,向我們介紹和講解。名師出高徒,能拜「金牌焊工」作老師,大屯的學員是幸運的。   吳友良說,去年工作室開展小改小革項目26個,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他似乎不太滿足,說下一步,工作室要搞大項目,至於什麼大項目,他沒有透露。

  (四)

  儘管我們不再提倡勞模帶病堅守崗位,揣着病假條上班,儘管我們反對那種置病榻上的親人於不顧的缺乏人情味兒的奉獻,並對此不屑或嗤之以鼻,然而,提起吳友良,我們不能不說他的家事,不能不為他的公而忘私而感動。   ——吳友良的妻子在汽機運行長期三班倒,一天凌晨2時許,吳友良回廠里搶修設備故障,妻子上夜班。吳友良天蒙蒙亮才回家。進門發現,1歲多的寶寶從床上掉了下來,腦門上被磕下去一個坑,已經趴在冰冷的地板上睡着了。

  ——在老父親患肺癌化療期間,吳友良幾次探親都因突發的搶修任務而未能回老家。父親病危,吳友良匆忙趕回去,奄奄一息的老父親緊握住他的手咽下了最後一口氣,吳友良趴在父親的身上泣不成聲。

  ——2009年5月的一天,76歲的老母親不慎將腰、腿摔傷,臥床不起。檢修任務重、焊工人手少,分身乏術的吳友良不能回去照顧母親。   ——妻子因病住院,手術需要簽字的時候,吳友良正在高高的腳手架上進行焊接作業……   奉獻是一種高貴的品質,在工作和家事之間,勞模們首先選擇的是工作。愛崗敬業在勞模身上,不是響亮的口號,不是漂亮的幌子,而是沉重的付出。   無私奉獻說說容易,做到很難。吳友良說到了,也做到了。

  在一個小時的採訪中,吳友良手裡一直拿着手機,電話鈴響了6次,聽得出來,談的全是工作,沒有一件是個人私事。   有人為吳友良大致統計過,他從來沒有節假日和雙休日,如果把年休假、加班和調休加在一起,他可以一年不用上班。可是,他會休息嗎?他能休息嗎?……   採訪結束時已是中午11點半,吳友良和我握手道別,一路小跑,去參加廠安監站每天這個時候召開的安全會。

  看着他遠去的背影,我們的心裡充滿敬佩。[3]

參考資料

  1. 「金牌焊工」是這樣鑄就的——記全國勞模吳友良 -中新網 2014年6月11日 - 電焊班成為了快樂、團結、友愛、互助的溫暖集體。 為了把技術傳授給更多的人,為礦區生產服務,2005年11月18日,「吳友良勞模創新工作室」 和「吳友良焊工...
  2. 中煤集團大屯公司:《金牌焊工吳友良》--人民視頻--人民網 2019年7月29日 - 吳友良,中煤集團大屯公司發電廠檢修分場焊工,享受政府津貼的高級技師,在煤炭行業享有盛譽的「金牌焊工」,2010年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從學徒開始,...
  3. ...—— 全國勞動模範、大屯公司發電廠生產技術科副科長吳友良_焊接 2018年11月30日 - 吳友良創造了垂直烏金燒鍍法,填補了國內電焊領域的空白,攻克了30 多項技術難關,解決了上百項特殊焊接難題。先後榮獲中煤集團優秀共產黨員、江蘇省十佳...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