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吳文光 | |
---|---|
吳文光 | |
出生 |
1946年 江蘇常熟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古琴演奏家、音樂史論課程導師 |
知名作品 |
打譜有《碣石調·幽蘭》 《陽春》 《古琴大師吳文光》 《琴統搴英》 《列子御風》等。 |
吳文光
1946年生,江蘇常熟人。八十年代留學美國,威斯里昂大學民族音樂學博士學位。現擔任中國音樂學院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民族音樂學、中國音樂史論課程導師,教授民族器樂表演學科古琴專業課程;兼任研究部主任,中國音樂館館長職務。古琴藝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個人簡介
畢業院校:威斯里昂大學
個人經歷
吳文光,1946年出生於江蘇常熟。當代古琴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員。現為中國音樂學院教授,音樂學系系主任。
吳文光幼年跟隨父親——虞山派一代宗師吳景略習琴,後就讀於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中央音樂學院和中國音樂學院。畢業後入中國藝術研究中心研究生部,研究中國音樂及古琴音樂並獲碩士學位。1985年赴美國威思里安大學學習民族音樂學,獲博士學位。
吳文光的古琴演奏,於繼承古琴的優秀傳統外迭有創新,技巧純熟,功力深厚,風格豪放而細膩多變,體現出古琴藝術深刻的美學內涵。他的古琴演奏足跡遍及世界各地,所到之處好評如潮。他的演奏不但在全世界華人地區享有盛譽,而且在歐美公眾中也受到熱烈歡迎和高度重視。
吳文光教學側重於實際音樂的史學研究層面。自七十年代末起,他致力於明代琴譜《神奇秘譜》的研究,在挖掘、整理及用打譜來重建中國古代音樂的實際音響方面獨樹一幟。由他打譜並經他演奏後重新被賦予生命力的古代作品有:《幽蘭》、《樵歌》、《離騷》、《秋鴻》、《大胡笳》、《小胡笳》、《列子御風》、《關雎》等數十首,此項研究現被列為文化部重點科研項目。
在民族音樂學的教學和研究方面,吳文光採用中西融通之實證方法,揭示中國傳統音樂(尤其是古琴音樂)的深層結構和微觀體系。諸如,音樂不只是樂音的運動,同時也包括運動的樂音;左手揉滑弦時的運動方向、幅度、強弱及在音樂進行中的各種組合,這些表面看來屬於音樂形態學的問題正是琴樂表現的力的結構的具體體現,是演奏者情感的真實記錄等。他主張尊重古琴演奏者演奏的現時心理時值,並運用拍速變化的理論進行記譜,這在理論上為長期困惑琴界因記譜不能反映實際演奏的狀況提供了某種解決方法。他在這方面的著作與文章有:《中國音樂現象的美學探索》、《吳景略的古琴音樂》(英文)、《論古琴情感形象的生理記錄法》、《〈碣石調·幽蘭〉研究》、《琴調》、《打譜探賾》等。
在古琴教學方面,吳文光的古琴演奏師承吳景略開創的以氣韻見長的虞山吳派,以表現自然之趣和擅長心理描寫為追求,在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與專業音樂基礎訓練及長期的生活磨練中,形成了新時代的文人行吟風格,把古琴的表現技術和美學理論向前推進了一步。
針對當前的多元音樂文化語境,在強大的西方話語形式中國化之思潮中,吳文光力主傳統話語形式的當代化,將中國傳統文化基因導向現當代,從而恢復民族音樂的話語權。
吳文光早期錄製的唱片《瀟湘水雲》曾獲得中國唱片社(現為中國唱片公司)金唱片獎。近期灌制的激光唱片專輯有:《流水》、《陽春》、《古琴大師吳文光》、《琴統搴英》、《列子御風》等,包括了四十多首曲目。出版有其父子兩代人的打譜作品《虞山吳氏琴譜》作為古琴教材。[1]
藝術探索
八十年代留學美藝術國,獲民族音樂學博士學位。現擔任中國音樂學院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民族音樂學、中國音樂史論課程導師,教授民族器樂表演學科古琴專業課程;兼任研究部主任,中國音樂舘舘長職務。
在史學方面,吳氏教學側重於實際音樂的史學研究層面。自七十年代末起,吳氏致力於明代琴譜《神奇秘譜》的研究,在挖掘、整理、用打譜來重建中國古代音樂的實際音響方面獨樹一幟。由他打譜並經他演奏後重新被賦予生命力的古代作品有:《幽蘭》、《樵歌》、《離騷》、《秋鴻》、《大胡笳》、《小胡笳》、《列子御風》、《關雎》等數十首,此項研究現被列為文化部重點科研項目。
在民族音樂學的教學和研究方面:吳氏採用中西融通之實證方法,揭示中國傳統音樂(尤其是古琴音樂)的深層結構和微觀體系。諸如,音樂不只是樂音的運動,同時也包括運動的樂音;左手揉滑弦時的運動方向、幅度、強弱及在音樂進行中的各種組合,這些表面看來屬於音樂形態學的問題正是琴樂表現的力的結構的具體體現,是演奏者情感的真實記錄等;他主張尊重古琴演奏者演奏的現時心理時值,並運用拍速變化的理論進行記譜,這在理論上為長期困惑琴界因記譜不能反映實際演奏的狀況提供了某種解決方法。這方面的著作與文章有:《中國音樂現象的美學探索》、《吳景略的古琴音樂》(英文)、《論古琴情感形象的生理記錄法》、《<碣石調·幽蘭>研究》、《琴調》、《打譜探賾》等。
在古琴教學方面,吳氏的古琴演奏師承吳景略開創的以氣韻見長的虞山吳派,以表現自然之趣和擅長心理描寫為追求,在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與專業音樂基礎訓練及長期的生活磨練中,形成了新時代的文人行吟風格,把古琴的表現技術和美學理論向前推進了一步。他早期錄製的唱片《瀟湘水雲》曾獲得中國唱片社(現為中國唱片公司)金唱片獎(1949-1989)。近期灌制的激光唱片專輯有:《流水》、《陽春》、《古琴大師吳文光》、《琴統搴英》、《列子御風》等,包括了四十多首曲目;並出版有其父子兩代人的打譜作品《虞山吳氏琴譜》作為古琴教材。
針對當前的多元音樂文化語境,在強大的西方話語形式中國化之思潮中,吳氏力主傳統話語形式的當代化,將中國傳統文化基因導向現當代,從而恢復民族音樂的話語權。[2]
世界接軌
為了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拓展知識結構,早年在中央音樂學院學習時,吳文光師從溥雪齋先生學習書法,在書畫領域先後受教益於沈草農、樊伯炎、藍玉崧、王世襄等前輩。在研習晉唐宋明帖學的基礎之上,又涉獵了甲骨、金文、篆隸、漢簡、章草、魏碑諸領域。
連日來,這一名為「琴心墨象」的書畫展及古琴表演,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吳派傳人、琴友和古琴愛好者前來觀看。
吳文光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讓更多人對古琴、書畫等中國傳統藝術產生興趣,呼籲社會更多地關注中國古典音樂如何與世界接軌。
年近古稀的吳文光出生於古琴音樂世家,父親吳景略先生是琴壇一代宗師、虞山吳派創始人。吳文光4歲習書、10歲學琴,於中國音樂學院畢業後,曾師從著名音樂史學家楊蔭瀏先生研習中國古代音樂史。上世紀八十年代,他留學美國,在威斯里昂大學獲民族音樂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任中國音樂學院研究生導師,為中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中青年琴家。
在學習中國古代音樂史時,導師楊蔭瀏常說,中國古代音樂史不能成為「啞巴」音樂史,希望有古琴專長的吳文光能夠挖掘、整理古代曲譜,用打譜重建中國古代音樂的實際音響。
在楊蔭瀏的鼓勵下,吳文光致力於中國現存最早的琴譜專集——明代寧王朱權《神奇秘譜》(1425年)的研究和打譜工作。
《神奇秘譜》包含曲目豐富,有些指法難以識解,況且其中不無刊誤。如何勘誤、如何詮釋其內涵、如何將沒有節奏標識的曲譜彈奏出來?吳文光一干就是25年。
經過不懈努力,吳文光將《神奇秘譜》的64首曲譜一一打出,成為明代以來中國人中整套完成《神奇秘譜》打譜工作的「第一人」,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古琴曲庫和古代音樂文獻,並被列為文化部重點科研項目。
通過錄音和演出,一大批「謎」一樣的琴譜成為了實際的音響,古譜活了起來,由他打譜並經他演奏後重新被賦予生命力的主要琴曲有:《幽蘭》《樵歌》《烏夜啼》《離騷》《秋鴻》《大胡笳》《小胡笳》《列子御風》《關雎》等。
在古琴演奏中,吳文光秉承虞山吳派以氣韻見長的風格,他早期錄製的唱片《瀟湘水雲》曾獲得中國唱片社金唱片獎。近年他灌制了《流水》《陽春》《古琴大師吳氏》《琴統搴英》《列子御風》等唱片,並出版有其父子兩代人的打譜作品《虞山吳氏琴譜》。
近年來,吳文光常常為中國古樂的現狀感到困惑,過去一百多年間,西洋音樂的引進極大地壓縮了中國傳統音樂的生存空間,如何能使傳統的古琴音樂與現代的表現形式銜接起來,這成為吳文光近年來的研究課題。
「琴曲大部分是線性音樂,音量小、不便彈奏快速的音階式曲調及和聲,大多是古調獨彈,雖有自身特點,但存在與世界現代音樂形式、技法的某種非兼容性,這形成了與現代通用音樂語言的距離及其在向世界介紹和傳播上的困難。」吳文光說。
獨樂樂亦需眾樂樂。作為一位職業音樂家,不能讓古琴音樂僅僅停留在「獨樂樂」的狀況,他想將中國傳統文化基因導向現代,讓古琴與現代的音樂技術融合起來,恢復民族音樂的話語權,從而探索古琴音樂與世界接軌之路。
經過前輩幾代人的努力,琴曲已形成了相當規模的曲庫,如何讓這些樂曲形成多版本的表現形式和立體格局,擺脫樂器的限制,釋放更多的能量?對此,吳文光採用了中西融通的方法揭示古琴音樂的深層結構和語境,嘗試用鋼琴、提琴、木管等樂器以完形的方式演奏琴曲,讓琴曲表現形式多元化,整合了單聲與多聲、獨奏與合奏。
目前,吳文光已釋編了幾十首古琴曲,部分曲目已經由音樂學院學生樂隊試奏成功,但尚需社會進一步關注,籌集經費,把作品推向社會,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天使殘年詮古樂,寧無事業奏膚公。」「琴心墨象」書畫展覽中,吳文光用狂草寫下了這樣的詩句,一表心跡。
「在有生之年裡我將繼續釋編古曲。」吳文光說,「我學習過中國古典音樂,也學習過西方音樂,尋找東西方音樂的互換通道,我覺得這是我的使命。」
「現在社會上學習古琴的人越來越多了,古琴正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夠看到,古琴能夠為中國文化插上翅膀,飛向世界各地。」吳文光說。[3]
視頻
參考文獻
- ↑ 當代古琴演奏家吳文光 豆瓣
- ↑ 吳文光(當代古琴大師個人簡介) 樂器學習網
- ↑ 古琴大師吳文光:致力讓古琴音樂跟世界接軌 新華網2015/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