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曉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吳曉蓮
心理學博士
國籍 美國
知名作品員工心理調適與減壓
領導心理調適與減壓
我和爸爸吳敬璉

吳曉蓮是一個名人,著作有《員工心理調適與減壓》,1981年考入杭州大學心理學系,現在是美籍心理學家,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1]長女。 1981年考入杭州大學心理學系,大學畢業後赴美留學,1993年獲紐約州立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曾任教於紐約州立大學德里克索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沃爾頓商學院,主要講授基礎心理學、管理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組織行為學等課程。另外,吳博士還擔任過5年《紐約時報》網站"心理學"專欄主持人,出版數套心理學專著,《我和爸爸吳敬璉》一書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關注[2]。她創建的吳博士身心健康工作室(Dr. Wu Mind-Body Wellness Studio)運用心理學原理、瑜伽、冥想、觀想、催眠等方法幫助人們保持及恢復生理和心理健康。

主講課程

  • 吳曉蓮《員工心理調適與減壓》

讓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磨難,讓臉上失去笑容的不是傷痛。內心世界的困擾,讓我們無所適從。為了不讓各種事件的壓力侵蝕我們的精神和身體、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我們必須學會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建立起愉快、平靜、積極的心態,以良好的狀態去適應我們意想不到的人、事和環境。本套課程專家不但從理論入手講解了壓力和減壓,而且還提供了實際心理調適練習,經常練習有助於減輕從負性事件中得到的不良體驗,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心態。課程最後,專家提供了一套簡單易學的瑜伽練習,以調息吐納、形體動作、心理調節相結合的科學方式來調適減壓,促進您的身心健康。

  • 課程大綱:

一、改變自身對外界壓力反應的因素

二、如何愉快的與上司相處

三、如何與性格不同的同事相處

四、減壓方式-瑜珈的練習(上)

五、減壓方式-瑜珈的練習(下)

  • 讀者對象:

國家機關與企事業單位全體員工。

  • 宣傳提示語:

為心靈做美容,快樂工作,享受生活

  • 吳曉蓮《領導心理調適與減壓》

在工作中,領導除了管理自己的工作,還承擔着團隊人員的管理和團隊工作協調的重任,肩負着比普通人更為重大的責任和使命,也承受着更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和更為特殊的心理負擔。而管理者的心境和狀態,不僅影響着個人的身心健康,也影響着整個團隊的情緒、凝聚力和工作效率。良好的心境只可能來自一個地方,那就是我們自身。本套課程專家不但從理論入手講解壓力和減壓,而且還提供了實際心理調適練習,經常練習有助於管理人員的身心健康。讓你感受到的不再是精神壓力,而是良好的心理狀態,讓你的團隊擁有強大的凝聚力,為你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持

  • 課程大綱:

一、壓力源、壓力及身心健康

二、如何調節自身對外界壓力的反應

三、如何做一個寬容的老闆

四、如何在競爭中保持良好的心態(上)

五、如何在競爭中保持良好的心態(下)

六、如何平衡工作與家庭的關係

  • 讀者對象:

國家機關與事業單位領導、企業董事長、總裁以及中高級管理者。

吳敬璉女兒吳曉蓮寫作新書,講述家族歷史和父親的故事

"吳曉蓮是經濟學家吳敬璉的長女,不過她對經濟學一竅不通,是一位心理學家。吳曉蓮生於上世紀60年代初,畢業於杭州大學心理學系,而後獲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自1980年代起,她長居美國,一直從事與心理學有關的工作。 《我和爸爸吳敬璉》這本書[3],是吳曉蓮寫作的第二本書,第一本是育兒書。吳曉蓮在書里寫她的父親,也寫她自己,用雙線並行的方式,將父親和自己的成長經歷作對比。在吳曉蓮筆下,吳敬璉不只是一位經濟學家,更是一位備受母親寵愛的獨子、和老伴相濡以沫的丈夫、嚴謹育兒的父親。[4]吳曉蓮還寫到了吳敬璉的母親鄧季惺與繼父陳銘德,兩人都是著名的報人、《新民報》的創辦者[5]

吳曉蓮:很早就有這個想法了,大概十一二年前吧。後來我爸爸的助手柳紅出過一本《吳敬璉傳》。其實在《吳敬璉傳》還沒有動筆之前,我爸爸就想把他手頭的工作像寫文章、講演啊稍微推掉一些,系統整理一下他的工作和作品,寫一本像傳記一樣的東西,但不是他自己寫的大傳。他這個人很嚴謹,不喜歡別人摘他一兩句話,而想系統地看他在改革以來都做了哪些工作。那時候我就開始做他的採訪,錄了好幾盤錄音帶。但是後來我發現,一來我對經濟不感興趣,二來我長期在美國,分不出這個時間。寫我爸爸經濟學這方面的事情,我不是最好的人選。

後來我看《吳敬璉傳》的時候,發現自己情不自禁在比較我和我父親的成長經歷。我看那本書的時候41歲,而我爸爸41歲開始自學英文,到現在他的英語水平寫東西和交流都沒問題。我很受鼓舞,覺得在41歲的時候還可以嘗試新的領域,比如寫作。我一直在比較,我們都是受我爺爺奶奶的影響,家庭環境差不多,為什麼就不同呢?他那一代知識分子和我這一代("文革"出生的,改革開始後成年的)是不是有時代的區別?這樣有沒有代表性?這樣一比較之後,我就忽然有一種靈感,想系統地比較一下,是什麼促使吳敬璉成為吳敬璉的?又是什麼使吳曉蓮成為吳曉蓮的?大的構思形成了,打算這樣寫。

我有很多時間和我爺爺奶奶在一起,又那麼親近。可是書里的故事為什麼我像在看一個陌生人的故事?那個說的真的是我的爺爺奶奶嗎?我怎麼不知道他們有過《新民報》?或者說我不知道我爺爺還曾經有過理想,他們年輕過、愛過、熱情過、不屈不撓過,為什麼在他們有生之年我不知道?

吳曉蓮:這次寫書的過程就是一個了解的過程。寫書之前我了解他的,是從"他是我爸爸"這個方面,不是從獨立的角度。寫過書之後,我可以說,即便他不是我爸爸,我對他也有一定的概念。我以一個獨立的人,學習了一遍他成長的過程。他是一個成人,我也是一個成人,我以成熟的眼光來看他。我覺得理解要建立在了解的基礎上,寫這本書本身也是讓我更理解他們。但理解不一定是同意。我明白他們的出發點,我能夠跟他交換角色:如果我是他,如果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可能我也會這樣想。這可以說是我寫這本書的意外收穫。

  • 父與女是兩個不同時代里成長的人

兩個時代里成長的人應該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比如說,像我爸爸那一代知識分子,他出生在十分落後的中國,而他的家庭又是民族資產階級,他的父母是受過五四洗禮的年輕人,非常的超時代,特別是我的奶奶,從這本書里就能看出來。從他生出來,他周圍的人都是在講救國這件事。救國好像是生來就有的責任,只是說有的人是實業救國,有的人是科學救國,還有的用民主、革命的方式。方式各不相同,但都是在救國。對他們那一代人說,救國是推卸不掉的責任,像脫不掉的紅舞鞋

我是六十年代出生的,那個時代的小孩特別多,是高產期。有的小孩是直接接觸到"文革",而我可以說是家裡把我隔離開了,一方面是保護了我們,一方面大人真的是自顧不暇。所以我就很自由,一种放羊的感覺。現在的小孩上學、彈琴等都有父母陪着,我小時候到河裡游泳,沒有被淹死真是僥倖。我們那一代人都是脖子上掛着鑰匙長大的。說到救國,我們就沒有這樣的觀念。在我們家裡,大人從不在我們面前談政治、談家史。我在學校里受什麼樣的教育就是什麼樣,學校里批林批孔,我就批林批孔。我是改革開放後成年的,尤其在美國生活了這麼多年,也算是後現代的,我最希望的是"返璞"。我爸爸絕對是科技發燒友,但我對科技的發展總抱有懷疑。

他們那一代人對國家的責任感放不下來。他現在年紀大了嘛,稍微能看得開一點。但基本上還是看不開。有時候他也想歇一歇,但那鞋也是蹺起來放一放,就又起來了。我在書里和他有一段對話,問他怕不怕死,想不想得開這件事。他說好像還不能很想得開。我問他是不是因為怕,他說也不是。他說在這個世界上如果還有什麼事沒做完,心有不甘。我問他什麼事,他說就是手裡這件事。這事我在書里沒有寫,後來我向他求證,他就說把中國建設成一個民主、強盛的國家。他一直以這個為己任。

  • 評價父親

父親有這麼幾個大的特點:第一是學而不厭,這是我最欣賞的。如果我不是他的女兒,冷眼看他的話,我也非常敬佩他。他的求知慾很強。他從來都不會說"到了這把年紀還學這個"這樣的話。他的求知慾像兒童一般。他吸收知識,一方面是他的熱情,另一方面是他的能力和智商。不管在經濟學裡還是在經濟學外,他都永遠對新知識保持很高的興奮度,活到老,學到老。第二是做事認真、嚴謹、一絲不苟。這點呢,我覺得主要是好的方面,但也有我不太認同的地方。比如在育兒方面我父親很教條化,就有點鑽牛角尖。第三是執着。執着與認真有一點不一樣。在受到挫折的時候,不放棄是執着。他是個對很多事情都很執着的人,即使和經濟學無關的事情也是這樣。有一段時間他着迷於自己做收音機,執着到連吃飯都不耐煩,要我媽媽塞到他嘴巴里,這是很鮮明的一個例子。還有一個,他的知識面和興趣非常廣泛,像音樂、歷史、文學、機械等等,他都很感興趣也很懂行。我覺得,這種知識面的廣泛,可能對他在經濟學方面的成就也有間接的幫助。

  • 黃聖依是吳老的親戚?

黃聖依確實是我們家的親戚。她是我爸爸表妹的女兒,也就是我表姑媽的女兒。我的表姑媽是上海人,我叫她做嬢嬢。我們和嬢嬢很熟,一直保持聯繫。但黃聖依很小,一直以來我都沒有機會見到她,到現在都沒有見過面。

視頻

吳曉蓮--員工心理調適與減壓04
001領導(員工)心理調適與減壓 吳曉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