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楚東南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吳楚東南坼公元768年(唐代宗大曆三年),杜甫由夔州出三峽,暮冬臘月,泊舟岳陽城下,登樓遠眺,觸景生情,寫了這首詩。

  • 作品名稱:吳楚東南坼
  • 外文名:With the southeast live
  • 作   者:杜甫
  • 作品出處:登岳陽樓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杜   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

原文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①,今上岳陽樓②。

吳楚東南坼③,乾坤日夜浮④。

親朋無一字⑤,老病有孤舟⑥。

戎馬關山北⑦,憑軒涕泗流⑧。[1]

①洞庭水:即洞庭湖。洞庭湖位於中國湖南省北部,長江荊江河段以南。北部,長江南岸,是我國第二淡水湖。  ②岳陽樓:在今湖南省岳陽市,下臨洞庭湖,為遊覽勝地。  ③吳楚:春秋時二國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一帶。  坼(chè):分裂,這裡引申為劃分。這句是說:遼闊的吳楚兩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④乾坤(qián kūn)日月(一作「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晝夜都飄浮在洞庭湖上。據《水經注》卷三十八:「湖水廣圓五百餘里,日月出沒於其中。」乾坤:原指天地。此指日月。  ⑤無一字:音訊全無。 字:這裡指書信。  ⑥老病:杜甫時年五十七歲,身患肺病,風痹,右耳已聾。有孤舟:唯有孤舟一葉飄零無定。詩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過的。這句寫的是杜甫生活的實況。  ⑦戎(róng)馬關山北:北方邊關戰事又起。當時吐蕃侵擾寧夏靈武、陝西邠(bīn)州一帶,朝廷震動,匆忙調兵抗敵。戎馬:戰爭。這年秋冬,吐蕃又侵擾隴右、關中一帶。  ⑧憑軒:倚着樓窗。涕泗流:眼淚禁不住地流淌。涕泗:眼淚肆意地(流淌)。

作品賞析

首聯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蒂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頷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雲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頸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親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曆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敘如此落寞,於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

尾聯寫眼望國家動盪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山北」拍合。」「憑軒」與「今上」首尾呼應。

首聯敘事,頷聯描寫,頸聯抒情,尾聯總結。通篇是「登岳陽樓」詩,卻不局限於寫「岳陽樓」與「洞庭水」。詩人屏棄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大處着筆,吐納天地,心繫國家安危,悲壯蒼涼,催人淚下。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越關山。其世身之悲,國家之憂,浩浩茫茫,與洞庭水勢融合無間,形成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這首詩意境開闊宏偉,風格雄渾淵深,是杜甫詩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稱之為盛唐五律第一。從總體上看,江山的壯闊,與詩人胸襟的博大,在詩中互為表里。雖然悲傷,卻不消沉;雖然沉鬱,卻不壓抑。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引蔡絛《西清詩話》說:「洞庭天下壯觀,自昔騷人墨客,題之者眾矣,……然未若孟浩然『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則洞庭空曠無際,氣象雄張,如在目前。至讀杜子美詩,則又不然。『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幾雲夢也。」

全詩純用賦法,從頭到尾都是敘述的筆調。以往一些學者認為詩用賦法,沒有形象,沒有詩味。事實上,賦法是詩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點是不注重詩的語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創造詩的總體意境。《登岳陽樓》正是運用賦法創造藝術形象的典範。它所達到的藝術境界,已經使人不覺得有藝術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覺得有語言的存在,只覺得詩人的思想感情撞擊着心扉。

譯文

很早聽過名揚海內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

大湖浩瀚像把吳楚東南隔開,整個天空全映在湖面上。

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一封信,年老多病只有孤零零的一隻船伴隨自己。

關山以北戰爭烽火仍未止息,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一般認為出生於鞏縣(今河南鞏義)。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世尊稱為「詩聖」,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