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漢(東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吳漢(東漢)
圖片來自360

吳漢(東漢) 吳漢(?—44年),字子顏,漢族,南陽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人,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雲台二十八將第二位。吳漢曾任新朝宛縣亭長,後在漁陽郡販馬為業。更始元年(23年),被任命為安樂令。後歸順劉秀,封偏將軍、建策侯。此後,吳漢斬殺苗曾、謝躬,平定銅馬、青犢等農民軍,協助劉秀建立東漢。劉秀稱帝後,吳漢任大司馬、廣平侯,先後掃滅劉永、董憲、公孫述、盧芳等割據勢力。吳漢死後,諡號忠侯。太原郭林宗贊曰:射馬擒王,兵機莫測。出險履危,不動聲色。儒雅彬彬,功名任職。圖像雲台,中興輔翼。

人物生平

早年事跡吳漢出身貧苦,後來在縣中當亭長。新朝末年,吳漢因門下賓客犯法,逃到漁陽郡,以販馬為業,往來於燕薊之地(今河北北部及北京市一帶),交結各地豪傑。23年(更始元年),劉玄稱帝,派使者韓鴻招降河北各州郡。有人告訴韓鴻:「吳子顏是位奇士,可以與他計事。」韓鴻召見吳漢,對他非常器重,以劉玄的名義委任他為安樂縣(今北京市順義縣附近)縣令。 投奔劉秀24年(更始二年),王郎詐稱漢成帝之子,在邯鄲起事,派人到河北招降,而劉秀此時也在經略河北。吳漢素聞劉秀有長者之風,決心歸附,並對漁陽太守彭寵道:「漁陽、上谷突騎,天下聞名。您為什麼不集合二郡的精銳,歸附劉公攻擊邯鄲呢,這是難得的功勞哩。」彭寵雖然願意,但官屬都想歸附王郎。 吳漢辭去後,在路上見到一個儒生,儒生認為劉秀所過之處,郡縣歸心。吳漢便詐為劉秀親筆書信,移檄漁陽,讓儒生交給彭寵,令他把所聽到的話去說服彭寵,吳漢也跟着到漁陽。彭寵深以為然,派吳漢與上谷諸將會師南進。吳漢等人沿途擊斬王郎將帥,終於在廣阿(今河北隆堯縣東)追上了劉秀。劉秀任吳漢為偏將軍,使其率騎兵圍攻邯鄲,攻克邯鄲後,賜號建策侯。

橫掃河北為了補充兵源,劉秀準備到幽州徵兵,但又顧慮劉玄任命的幽州牧苗曾從中作梗。晚間召見鄧禹,詢問誰可完成徵兵任務。鄧禹推薦吳漢,並說:「其人勇鷙有智謀,諸將鮮能及者。」劉秀乃拜吳漢為大將軍,持節徵發幽州十郡騎兵。苗曾聽說後,果然暗中部署,並命各郡不得發兵。吳漢率領隨從二十人前去苗曾駐地無終(今河北薊縣)。苗曾以為吳漢沒有防備,便親自出城迎接。吳漢乘其不備,令隨從將其就地斬殺,奪其兵馬。幽州各郡震恐,莫不望風服從。吳漢徵調全部兵員南下,與劉秀會師清陽(今河北清河縣東南)。

諸將見吳漢士馬甚為強盛,都認為他不肯分兵給別人。吳漢回到幕府,呈上軍士名簿,諸將都請求將兵士調撥麾下。劉秀笑道:「以前恐怕他不肯與人,現在提出請求的為什麼又這樣多呢?」諸將盡皆羞慚。 平定蜀地35年(建武十一年),吳漢率征南大將軍岑彭自荊州入蜀討伐公孫述。岑彭攻破荊門後,率領大軍長驅入蜀。吳漢留守夷陵,修理舟船,事畢率所部三萬人溯江西上。適逢岑彭遇刺,吳漢兼領其軍。36年(建武十二年),吳漢率部與公孫述大將魏克、公孫永大戰於魚涪津,大破蜀軍,遂北上進攻武陽,擊潰來救的蜀將史興,攻下廣都,前鋒直逼成都。

軼事典故

差強人意吳漢性格好強、每次出征,劉秀都放心不下。諸將見戰陣不利,有的便惶恐畏懼,失去鬥志。而吳漢意氣如常,正整理武器,審閱兵馬。劉秀知道後嘆道:「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 對「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一語,近代王先謙《後漢書集解》一書引宋代王幼學解云:「謂(吳)漢甚發起人意思。」近人張相《詩詞曲語辭彙釋》引王幼學之說後亦加按語云:「然則u2018差強人意u2019雲者,乃u2018甚強人意u2019之謂,非u2018稍強人意u2019之謂也。」也就是說,劉秀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吳公頗能振奮人的意志,他的威望抵得上一國軍隊。

後世地位

公元60年(永平三年),漢明帝命人繪二十八功臣像,掛於南宮雲台,其中吳漢名列第二。 公元782年(唐建中三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大司馬廣平侯吳漢」。 公元1123年(北宋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吳漢。 [1] [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