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茱萸的傳說故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吳茱萸的傳說故事

汝南桓景費長房,辟邪翁出九重陽。

吳萸獻藥楚王誤,朱氏滅瘟美名揚。

溫中止痛有奇效,吳仙丹方常氏康。

此藥外敷同治內,降壓消食潰瘍光。

關於吳茱萸,民間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春秋戰國時代,吳茱萸原生長在吳國,稱為吳萸。有一年,吳國將吳萸作為貢品進獻給楚國,楚王見了大為不悅,不聽吳臣解釋,將其趕了出去。幸虧楚國有位精通醫道的朱大夫追去留下了吳萸,並種在自家的院子裡。一日,楚王受寒而舊病復發,胃疼難忍,諸藥無效。此時,朱大夫將吳萸煎湯治好了楚王的病。當楚王得知此事後,立即派人前往吳國道歉,並號召楚國廣為種植吳萸。為了讓人們永遠記住朱大夫的功勞,楚王把吳萸更名為吳茱萸。[1]

《續齊諧記》有這樣一則民間故事:汝南人桓景隨費長房學道,一天費對桓說:「九月九日你家將有大災,你快回去,要你家人各做一個彩袋,內裝茱萸,纏於臂上登高山、飲菊酒,方可避之。」桓照辦。到了九月九日的傍晚,下山一看,果然家內雞犬全亡,家人得以倖存。故吳茱萸又叫「辟邪翁」。雖然這個故事有些迷信色彩,但是勞動人民長期為了順應自然防病養生、自我保健,創造了多種既簡單又科學的防病避瘟驅毒的好方法。九月九日是秋冬之交,為防治疾病,在重陽節身插茱萸和飲菊花酒便是一例。《淮南萬畢術》記載:「井上宜種茱萸,葉落井中,人飲其水,無瘟疫,懸其子於屋,避鬼魅。」《無行志》中亦云:「舍東種白楊、茱萸,增年除害。」《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古人認為茱萸產於吳地者為佳。[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