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榮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吳榮曾 吳榮曾,1928年生,江蘇蘇州人,1954年畢業於北大歷史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中國錢幣學會常務理事。專業方向是中國古代史中的先秦和秦漢階段,長期以來主要從事這方面的教學活動。曾獲北大教學優秀獎,北京市教師優秀獎以及國家教學二等獎(集體)。科研方面着重政治史,社會經濟史,治學上則重視地下出土材料和文獻記載的有機結合,以期獲得對歷史有新的視角和認識。主要著作有翦伯贊主編的《中國史綱要》,撰寫全部先秦史部分;此外還為《中國大百科全書》「歷史、考古文物卷」撰寫89個詞條共14萬6千多字、《盡心集――張政琅先生八十慶壽論文集》(主編)、《新譯漢書傳》(主編) 、《簡牘與古代史研究》 。個人論文集《先秦兩漢史研究》、《讀史叢考》。
人物簡介
吳榮曾195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1954年 - 1958年任教於北京大學歷史系,師承著名歷史學家張政琅。1958年 - 1974年任教於內蒙古大學歷史系。1975年 - 1982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編輯部工作。1983年到2000年,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已退休。
吳榮曾主要從事於中國先秦、秦漢史的研究。治學態度謹嚴,下筆力求言必有據,每做一項研究都能詳細占有材料,寫出文章常能發別人之未發。由於作品能有新意,而獲得學界不少同行的肯定和稱許。在古史研究領域中,社會史分期一直成為爭議最多的問題。吳榮曾能堅持己見,從不附和於所謂的西周或戰國封建論。而且指出,把租佃制和封建制畫等號的做法是對歷史的誤解。同時還指出國外不少學者受歐洲中心論影響而提出亞洲或東方特殊的錯誤的分期觀點。
研究先秦歷史最大的困難之一乃是文獻史料的極其缺乏與不足,故前人早就強調要通過雙重證據以解決這方面的難題。即儘量利用地下出土的銘刻等材料來補史乘記載之不足。吳榮曾在這方面有所專長,特別對文物、考古材料較熟悉。在結合地下、地上材料方面取得較好的效果,如在《從鎮墓文看東漢道巫關係》一文中,搜集了別人從未注意過的陶器文字、印章材料,從而對東漢道教形成問題有了新的突破,所以此文經常為海內外有些學者所引用的稱述。吳榮曾對中國古錢幣有深入的研究,有的文章曾成為獲獎作品。以上事實說明,吳榮曾學識淵博,在歷史、考古等方面都能有所成就。
著述
《中國史綱要》(撰寫全部先秦史部分),?人民出版社, 1996年
《先秦兩漢史研究》,中華書局,1995年
《讀史叢考》,中華書局,2014年
《新譯漢書傳》(主編),台灣三民書局,2013年
《鄂溫克人的原始社會形態》(合著),中華書局,1962年
《簡牘與古代史研究》(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論文:中國古代的錢幣,《考古通訊》19564
西漢時代的手工業,《歷史教學》19577
讀有關西周社會性質的幾個問題的意見,《歷史研究》19578
漢代的制鐵工具,《文物》
在評價曹操中被忽視了的史實,《光明日報》1959.5.6
說瓴甓與墼,《考古》195911
西漢宮殿、官署的瓦當,《考古》195911
漢碑中有關農民起義的一些史料,《文物》19608
周代的農村公社制度,《北大史學論叢》,1960年
遼寧西豐西乂溝古墓群為烏桓文化遺蹟論,《考古》19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