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吹塑版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吹塑版畫

早在1984年,上饒版畫家蘇烈熙就開始進行吹塑版畫研究,經過近兩年的潛心研究,於1985年開始面世。在我國著名版畫家李平凡先生的關懷和指導下,吹塑版畫很快在上饒進行了普及推廣,並於1986年元旦在上饒舉辦了我國首次吹塑版畫展覽,李平凡先生專為該展覽寫了前言和題詞。

簡介

中文名:吹塑版畫

貢獻人物:李平凡

發明時間:1984年

發明者:上饒版畫家蘇烈熙

基本內容

早這1984年,上饒版畫家蘇烈熙就開始進行吹塑版畫研究,經過近兩年的潛心研究,於1985年開始面世。在我國著名版畫家李平凡先生的關懷和指導下,吹塑版畫很快在上饒進行了普及推廣,並於1986年元旦在上饒舉辦了我國首次吹塑版畫展覽,李平凡先生專為該展覽寫了前言和題詞。1986年5月,蘇烈熙先生應約在《美術》上發表「談吹塑版畫」一文,吹塑版畫這一新的版畫形式正式在全國亮相。蘇先生這文章中全面介紹了吹塑版畫的起源.命名和技法。之後,全國很多版畫愛好者紛至沓來向蘇先生請教,吹塑版畫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宣傳普及開了。期間,當時的《贛東北報》《江西日報》《江西人民廣播電台》《江西電視台》《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大眾美術報美國列奧納多》日本《NHK》等國內外媒體相繼給以採訪和報道,吹塑版畫也開始走向世界。就1985.1986兩年上饒版畫群體就創作吹塑版畫數百件,分別在上饒,北京日本舉行了展覽。在蘇先生的建議和相關單位的支持和積極籌備下,1991年,江西上饒,江西宜豐和上海寶山三地吹塑版畫聯展先後分別在三地展出。吹塑版畫的出現,得到國內外美術界一致好評,不僅為上饒也為祖國爭得了榮譽。

江西上饒,地處贛東北,毗鄰安徽,浙江,福建,既是紅色革命根據地,也是江西東邊重要門戶。上饒人富有奮鬥創造精神,上饒吹塑版畫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裡誕生的。

為了讓吹塑版畫的歷史更全面,更清晰,在此我們真情要求貴網設立《上饒吹塑版畫》詞條。

工具材料

用於製版的材料工具有:吹塑紙(單片)、無色圓珠筆、剪子、鉛筆、泡沫水彩筆、電烙鐵等。用於印刷的工具材料有:水粉廣告顏料、白乳膠、橡膠滾筒、水粉筆,油畫棒、三夾板、紙、水桶、夾子等。

製作過程

1、創作稿子:學生根據自己創作的意圖或根據老師的作業內容的要示,用紅描畫的形式用鉛筆起草稿,在畫稿時,教師結合範例,講述構圖和構成畫面線條的疏密關係:畫面中哪些地方線條最疏,哪些地方的線條最密,哪些地方的紙條既不疏又不密,並注意相互間的大小、長短、曲直的藝術變化。

2、過稿:先將刻版用的吹塑紙用干布輕輕摩擦處理,使它表面沒有光澤便於上色,再用泡沫水彩筆直接畫在吹塑紙上,畫得不好的地方,可以用濕毛巾輕輕擦去再畫。畫的時間應從吹塑紙的上方畫起,要避免手掌把泡沫水彩筆的線條開模糊。

3、製版:用無色圓珠筆沿稿子的筆跡用力刻畫,要有一定的深度,刻出畫稿的外輪廊,刻劃時要注意用力的輕生,不要畫穿吹塑紙為宜,由於吹塑紙質地較鬆軟,無色圓珠筆刻劃後成凹痕,線條密的地方,用力凹下去形成凹塊,紙條稀疏的地方就形成灰色。

4、印刷:先將水粉廣告顏料放在一平板上,用橡膠滾來回滾動,使橡膠滾均勻受色(注意顏料中不能加水太多),然後往刻好了的吹塑版上滾上顏色(根據畫面需要,可隨意調配各種顏色),使吹塑紙版畫上均勻受色。(在往吹塑版上滾動時要告別注意,要朝着一個方向慢慢先從下向上,然後從右向左方滾十字形,千萬不要來回滾,更不宜用力過猛)。最後用圖畫紙或宣紙覆蓋在吹塑紙上,用手掌或干布團稍用力壓印,當感覺印的差不多時,便可揭起一角看看,是否印好了,如印的不實,可在缺少顏色的地方再滾點顏色,如印好的壓力不夠,可把紙版平放繼續磨滅印,直到滿意為止。

效果表現

兒童畫具有誇張、變形的特點,但上了高年級的學生往往覺得自己畫得不好,不能正確理解物象的誇張與變形之美,教師應有方法地鼓勵指導小學生進行大膽作畫,利用多種不同的方法表現出來吹塑紙畫版畫製作的多種版畫效果,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作畫

(一)、色彩強烈的油畫點彩效果的表現。

1、將處理好的吹塑紙版畫放在三合板上,用稍大的印紙(黑色或白色),覆在吹塑紙上,再用夾子夾穩印紙與吹塑紙版的一邊,以便套色準確無誤。

2、打開印紙的一端,用水粉色,塗在吹塑紙上已畫的各個範圍內(大面積的產顏色可用海綿),每上一版色,就拓印一個,直至完成。

這種版畫的效果,採用先深後淺,以淺壓深的粉印法,能使畫面深厚、豐富、耐看的油畫效果。在指導學生拓印時注意顏色與顏色的虛實關係,控制着色的份量方可達到理想效果。

(二)生動活潑的色彩漸變水彩畫效果的表現:

1、先在吹塑紙上刻出簡練概括的畫稿輪廓,然後與印紙貼對並夾定一邊。

2、將毛巾用清水打濕,稍擠干,覆蓋在準備印畫的印紙上,濕潤片刻,拿掉毛巾(切忌使紙面過濕,否則會使顏色滲出,印污畫面。)

3、按畫面需要調好顏色的濃度,然後用海綿蘸顏色,在一塊版上搞出幾種顏色的漸變(要根據畫面的意思配合適的色彩)進行拓印,如效果不理想,可重複修改。

這種效果能使按此法拓印的吹塑紙版畫,畫面效果調各,色彩生動活潑,具有水彩畫的效果。

(三)木刻版畫效果的表現:

1、用泡沫水彩在吹塑紙上畫好,注意畫面紙條的疏密布置,用黑色畫出黑白灰的關係。

2、把畫稿用乳膠漆粘在三合板上,用無色圓珠筆在上好稿的吹塑紙版上少量細長的線。

3、版面中較大面積空白和密集的點、線部分用特製的電烙在吹塑紙版畫上根據畫面需要局部受熱,較疏的地方用無色圓珠筆刻畫。

4、印刷,用橡膠滾着色,印成單色版畫,或用水粉筆着色,印成彩色。

這種方法印製的作品,具有較強的刀味,有木刻版畫的效果。

(四)壁畫、岩畫效果的表現

1、按吹塑紙版畫的表現方法,用無色圓珠筆,將版子刻好,並根據畫面需要,用手將畫好的版子撕成不規則的外形。

2、根據作者意圖,將刻好的吹塑紙稿用手工處理(可用揉、析、卷),弄破的地方用膠帶粘牢吹塑紙的背面。

3、上色印製,可印成單色,也可以局部擦上油畫棒,形成彩色。

這種方法印製的版畫古樸、自然,具有濃厚的土石味和年代久遠的壁畫、岩石效果。

(五)色彩斑瀾的彩色水彩效果:

先按單色吹塑紙版畫的拓印製一張版畫,稍微干後,用毛筆調彩色水直接塗成彩色,喜歡塗什麼顏色就塗什麼顏色,學生比較容易掌握,且速度快,但在塗色時要注意物體與物體之間的色別。這種方法印製的吹塑紙版畫,整個畫面具豐富的色彩感覺。

以上幾種兒童吹塑紙版畫的製作效果,工具材料簡單,製作方法簡便,適合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獨特的作品效果增強實施兒童吹塑紙版畫的藝術感染力,使小學生保持長久的學習興趣。

相關新聞

最近,以楊行鎮吹塑版畫為主題的秀空間在上海世博會公眾參與館上演,誇張的肢體與豐富的音樂相結合的舞蹈《畫韻》、吹塑版畫創作高手現場展示、開放性極強的觀眾參與創作環節、輕鬆趣味的問答搶寶等,引得不少觀眾駐足觀看。通過吹塑版畫,觀眾了解了楊行百姓的文化生活,也知道了原來寶山有一個民間藝術之鄉叫楊行。

作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吹塑版畫在楊行有着悠久的歷史。據楊行鎮社區文化中心群眾美術組的蔡群老師介紹,版畫製作在中國至少已有1000年以上的歷史,但由於現代印刷業的問世及版畫製作的成本較高、工藝難等原因而漸趨冷落。上世紀80年代末,原寶山區文化館館長龔贛弟老師以吹塑紙代替石板、木板等制板材料,其可折、可刻、可切、可剪、可揉的特徵,使版畫複雜的工藝變得易學易做,群眾性的創作普及由此蓬勃展開。

如今,吹塑版畫在楊行積累了廣泛的群眾基礎。一些曾經在農田裡耕地的老百姓從農村的灶頭畫、藍印花布、剪紙、圖案等江南民間藝術中吸取養料,從現實生活中挖掘美,注重

從繪畫形式上尋找突破口,完善和創造新的技法。社區、學校、機關甚至監獄都會有吹塑版畫的興趣愛好者。蔡老師告訴記者,楊行鎮很多小學都開設了吹塑版畫的興趣班,美術課上老師也會教孩子們如何畫吹塑版畫,好的作品被推薦出去參展,這樣一來,吹塑版畫這門傳統藝術就不會失傳了。

除了學校,吹塑版畫還在寶山監獄建立了創作基地。監獄中有許多人儘管從未接觸過吹塑版畫,特別是有的服刑犯人甚至從未拿過畫筆,可在龔贛弟老師耐心細緻的講解和手把手的輔導下,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能夠獨立創作出一幅完整的作品,並從中獲得了成就感與滿足感。

多年來,楊行吹塑版畫在國內外屢屢獲獎,其創作技法還被列入全國九年制義務教育初中一年級的美術教科書。2006年正式列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金山農民畫、松江絲網版畫共為上海市郊農民畫苑中的三朵奇葩。

據了解,吹塑版畫作為一門獨特藝術,在楊行畫鄉鄰里節中也發揮了很大作用,豐富了當地人們的精神生活。通過開展學習、交流吹塑版畫等各種活動,鄰裡間慢慢相識、相知、相助,曾經的疏遠冷漠的關係變得日漸親密和諧。通過畫家鄉、畫風土人情,大家都在繪畫中享受到了創作的樂趣,對生活也有更高的熱情了。 蔡老師最後表示。[1]

參考文獻

  1. 怎麼製作吹塑版畫露西學畫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