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吹管防空飛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吹管防空飛彈
圖片來自百科知識

吹管防空飛彈(Blowpipe surface-to-air missile)是由英國蕭特公司(Short)研發的步兵肩射式防空飛彈[1] 。吹管飛彈比其他肩射式防空飛彈不同的是採用無線電控制而非被動式紅外線導引,因此射手在飛彈擊中目標前仍需要導引故而不能射後不理

福克蘭戰爭

在1982年的福克蘭群島戰爭當中英軍的吹管飛彈仍擊落了9架阿根廷戰機,但阿根廷軍也有裝備吹管飛彈並擊落了兩架英軍的瞪羚直升機

在馬島戰爭中,英、阿雙方都使用了吹管導彈。對於高速飛行的飛機,吹管導彈發射手需要20秒時間發現目標、瞄準、開火。陸戰隊准將朱利安·湯普森把它比作用排水管擊落野雞。官方報告稱英軍發射95發吹管導彈,擊落了9架目標,都是慢速飛行飛機或直升機。2005年版的官方版本戰史承認僅有兩架目標被擊落:一架英軍鷂式GR3 (XZ972) 飛機被阿根廷陸軍特種部隊擊落,一架阿根廷MB-339教練機 (0766 (4-A-114)) 在綠鵝戰役

吹管導彈在迎頭攻擊或者尾追一架高速飛離目標時的效能特別糟糕。馬島戰後,英軍撤裝吹管導彈。1986年,一些儲備品秘密裝備了在阿富汗抗蘇的聖戰者游擊隊。這一導彈系統再次證明是差勁的,最終被美國的毒刺導彈替換。2012年5月,吹管導彈還出現在阿富汗的裝備中。

基本資料

  • 全長:1.39米
  • 口徑:76毫米
  • 重量:21公斤
  • 炸藥量:2.2公斤
  • 速度:1.5倍音速
  • 最大射高:4,500米
  • 導引方式:無線電控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