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之癖(心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吾之癖》是中國當代作家心逸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吾之癖
騎行,是我近年新增的一個運動項目,屈指一算,也快五年了。五年騎了多少公里?不知道。有定數的是:只要不外出,周六周日天氣好,就會去騎行。一般是當天去,當天回。一個來回,多則百十公里,少則四五十公里。騎行的公里數,要放在當地騎行群里,肯定要排在中等偏後了。說真的,騎行好在趣味,沒必要跟人比,只要自己開心適意就好。最關鍵的是能體味,會體味騎行的樂趣才好。
以前,我主要的運動是每天清晨爬山,爬了十多年。都說爬山損傷膝關節,一起爬山的朋友越來越少,到最後就剩下我一個了。就在剛開始騎行的那兩年,即便今天出去騎行,也要等爬山回來再去,爬山成癮成癖。與騎行結緣,其實也與爬山有關。早年一起爬山的一個朋友,停止爬山之後改騎行了。他一直遊說我去騎行,給我講了好多騎行的好處和爬山傷關節的壞處,那份真誠讓我感動。我雖心有所動,但爬山的癮很難「戒斷」。有個做化肥生意的朋友,送我一輛山地自行車。是別人頂帳的,很重,二十一速,變速器只是個樣子。說實在的,這種車子,只能做個代步工具,要說用於騎行,那可真勉為其難了。有個星期六下午,朋友打電話過來,說騎行的事,剛好閒來無事,就騎上人家送我的車子,跟他一起上路了。因第一次騎,朋友照顧我,選擇出城往南,坡道比較舒緩路線。一個來回四十公里左右,對人的本事和工具的性能都沒什麼考驗。第二個周末,朋友又叫我去騎行。依舊出城往南,到達上次的終點後,繼續往前,還要爬十來公里山路。我那車子,重不說,關鍵時刻變速器變不了速,全憑我的一股蠻力往上蹬。沒過多久,便大汗淋漓,快到終點時,有幾近虛脫的感覺。最終還是咬着牙堅持到了山頂,也是朋友為我們設定的目的地。返回時,朋友告訴我,今天來回騎了七十五公里,相對陡的山路十五公里。我一聽這個數字,有點吃驚,我不相信,我用這麼一個只能代步用的車子,騎這麼遠的路,而且還能爬上那麼高的山。他堅定的說,這是真的,真有這麼遠。他的車上裝了里程表,而且是所有騎行人車上的里程表驗證的里程。我有點欣喜,這欣喜在我的心裡一點一點膨脹,以至感覺整個人都高大起來了。為五十歲的我,能征服那麼一座山而欣喜。征服的喜悅,是自信增上的喜悅,是雄性動物的本能,是超理性的越的喜悅,還有什麼能比得上這種欣喜呢?哦,騎行的美妙竟然在這裡!我至今還能記得,回家之後,返童般手舞足蹈地向愛人神話這次騎行的情形。從這以後,便深深愛上了騎行,愛到成癮成癖。明張岱說:「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每當我想起這兩句話,我總會掂量,我這癖與張岱所言之癖相等幾何?始終沒有答案。且不管等與不等,這癖能慰我心就好。
後來,有個成都工作的同學,知道我喜歡上騎行了,從成都給我快遞過來一輛相對專業的山地車。有了好的工具,有了那份自信,一到周末,便會約朋友去騎行,而且喜歡騎山路。每次騎行,只有爬了山,才感覺不枉此行,如果不爬山便覺不盡興。騎行最多的是城北的山和城南林區的山,城北的山高大坡長,出城上山四十公里,垂直高差近千米,一個來回,八十多公里,這是相對較遠的一個目標。近一點,就到中點位置,一個來回四十來公里,高差五百米左右。騎北山,很有挑戰性,一般騎行人不太愛去。我呢,就喜歡這挑戰,所以騎北山相對比較多。往南的林區,坡道相對短,十五公里左右,一個來回七十多公里,挑戰不及北山,但風景很美,當地政府每年舉辦自行車賽的賽道也在這一帶,這條路上騎行的人最多。
我騎行,不喜歡人太多,有兩三個體力差不多的最好。人多,體力差別懸殊,時間都耗費在等人上了。七八十公里,往往得一天時間,要在外面吃一頓飯,吃飯是很頭疼的事,口味不同,意見很難統一。費用AA制,騎行的人多數當面不太計較,背地裡心氣不平者並不少見。群里有男有女,年齡迥異,秉性各異,經常有是是非非的事情。權衡利弊,我能約上合適的朋友就一起去,約不上也無所謂,百里走單騎對我來說是常事。說真的,群騎有群騎的好,單騎有單騎的好。群騎的好處是目標大,安全。單騎,完全是自己做主,想快則快,想慢則慢,想在什麼地方歇,就在什麼地方歇,最大的好處是清靜。有時,一個人在山樑上騎行,趕上好天氣,雲淡風輕日麗,居高下望,山下風物盡收眼底,敞開了胸次,在天地間遊目騁懷,心情舒爽真的難以名狀。沿途或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或蒼山彩翠,水流淙淙;或蟬鳴空林,風情無邊。雖汗流涔涔,氣喘如牛,卻難冥心中快意。記得有一次,孤騎往清水縣遠門鎮,中午時分,出遠門鎮,到了山的最高處。沒成想,遠門鎮在這裡做一景觀,名之曰「石興遠門」。這真是意外的收穫!景觀不複雜,有奇石,亭台,亭台欄杆上有紫藤纏繞,紫藤正在開花,紫花串串懸於藤上,紫氣外溢。亭台周邊綠柳掩映,時不時有鳥來造訪。山頂長亭,「柳」與「留」,造景者意趣盡現。我斜倚亭欄,遠看雲捲雲舒,享受高瞻遠矚的疏朗;近看綠樹搖曳,享受清涼的山風,若大的山,孤獨的我,邊歇息,邊靜靜地享受這天賜的山野寧靜。心裡忽然湧出「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想起大德舒同書寫的「無上清涼」,我亦進入了清涼之境。「無上清涼」之境來自佛門,無上是不能超越的至境。清涼和熱惱是相對的,欲望是引起的熱惱的根本也是人不能解脫的根本。「無上清涼」是說:心中無欲求,無執著,滅除心中的熱惱,就能到達清涼的至境,就自由無礙了。那一刻,我一人獨處山野,四顧群山洪荒,不見塵囂。伴我者唯清風白雲,綠柳紫花,奇石長亭,何煩之有?盤腿打坐,閉目聽風,體感清涼,內心清涼。我真的到了一種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清涼之境。那次騎行經歷的清涼境,成了我難以割捨的情結。之後,一個人又往那裡去過好幾次,要麼陰,要麼風,要麼人,再無緣那份清涼。這樣看來,「覓不如撞」真的是顛撲不破了。
這幾年的騎行,收穫不少。收穫無非兩面,一為身,一為心。於身,騎行對身體的鍛煉功能,和別的體育運動不二,要在強身健體。於心,每越過一座高山,就收穫一份自信,一份份的自信累積起來,會讓你堅韌不拔,百折不撓,這也是顛撲不破的。
作者簡介
心逸,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