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書·韋祐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周書·韋祐傳出自於《周書》,此史為中國歷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唐朝令狐德棻主編,參加編寫的還有岑文本崔仁師等人。成書於貞觀十年(636年)。共50卷,本紀8卷、列傳42卷。本書記載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紀傳體史書。[1]

原文

韋祐,字法保,京兆山北人也。少以字行於世。世為州郡著姓。祖駢,雍州主簿。舉秀才,拜中書博士。父義,前將軍、上洛郡守。魏大統時,以法保著勛,追贈秦州刺史。

法保少好遊俠,而質直少言。所與交遊,皆輕猾亡命。人有急難投之者,多保存之。雖屢被追捕,終不改其操。父沒,事母兄以孝敬聞。慕李長壽之為人,遂娶長壽女,因寓居關南。正光末,四方雲擾。王公避難者或依之,多得全濟,以此為貴游所德。乃拜員外散騎侍郎加輕車將軍及魏孝武西遷法保從山南赴行在所除右將軍太中大夫封固安縣男邑二百戶。

及長壽被害,其子延孫收長壽餘眾,守御東境。朝廷恐延孫兵少不能自固,乃除法保東洛州刺史,配兵數百人,以援延孫。法保至潼關,弘農郡守韋孝寬謂法保曰:「恐子此役,難以吉還也。」法保曰:「古人稱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安危之事,未可預量。縱為國殞身,亦非所恨。」遂倍道兼行。東魏陝州刺史劉貴以步騎千餘截擊之,法保命所部為圓陣,且戰且前。數日,得與延孫兵接,乃並勢置柵於伏流。末幾,太祖追法保與延孫率眾還朝,賞勞甚厚。乃授法保大都督。四年,除河南尹。及延孫被害,法保乃率所部,據延孫舊柵。頻與敵人交兵,每身先士卒,單馬陷陣,是以戰必被傷。嘗至關南,與東魏人戰,流矢中頸,從口中出,當時氣絕。輿至營,久之乃蘇。

及侯景以豫州來附,法保率兵赴景。景欲留之,法保疑其有貳心,乃固辭還所鎮。十五年,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尋進爵為公。會東魏遣軍送糧饋宜陽,法保潛邀之。轉戰數十里,兵少不敵,為流矢所中,卒於陣。諡曰莊。

譯文

韋佑字法保,京兆山北人。少年時以字行。世代都是州郡大姓。祖父韋駢,曾任雍州主簿。被推舉為秀才,任中書博士。父親韋義,曾任前將軍、上洛郡守。魏大統年間,由於法保大功,被追贈秦州刺史。

法保從少年時就敢於救人急難,而性格樸直少言。同他交遊的,都是輕薄狡猾不要命的人。別人有危難之事來投奔的,他大多收留。雖然多次被追捕,但他始終不改變自己的行為。父親死後,侍奉母親、兄長,以孝順恭敬聞名。仰慕李長壽的為人,於是娶李長壽的女兒為妻,因此寓居函谷關以南。正光末年,四方動亂。凡有遭難的王公到他那裡躲避,大都得到周全接濟,因此被那些無官職的王公貴族所感激。被任命為員外散騎侍郎,加輕車將軍銜。魏孝武帝西遷時,法保從太行山以南趕赴皇帝所在處。被任命為右將軍、太中大夫,封爵固安縣男,食邑二百戶。

李長壽被害後,他的兒子李延孫收集餘部,防守東部邊境。朝廷擔心李延孫兵少,難以自保,就任命法保為東洛州刺史,配備兵員數百人,以援助李延孫。法保到潼關時,弘農郡守韋孝寬對他說:「我擔心您這次出征,難以活着回來。」法保說:「古人說,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安危之事,不可預測。即使為國捐軀,也沒有遺憾。」於是加倍趕路。東魏陝州刺史劉貴以步兵、騎兵千餘人截擊。法保令部下列成圓陣,邊戰邊進。幾天後,與李延孫部隊會合,就在伏流合力設置柵欄。不久,太祖追令法保與李延孫率軍還朝,厚加賞賜慰勞。仍任大都督。大統四年(538),任河南尹。李延孫被害後,法保率領部屬,占據李延孫原來的柵營。接連同敵人交戰,每次都是衝鋒在前,單槍匹馬沖入敵陣,所以每戰都必定受傷。曾到函谷關南,與東魏人作戰,飛箭射中脖子,從口中穿出,當時斷氣。抬回營地後,很久才甦醒過來。

侯景以豫州前來歸附,法保率軍赴侯景處。侯景想留下他,法保懷疑侯景有二心,就堅決推辭,回到原鎮守之城。十五年,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銜,隨即晉封公爵。恰逢東魏派軍隊送糧食到宜陽,法保悄悄率兵截擊。轉戰數十里,因兵力單薄,支持不住,被亂箭射中,死於陣上。諡號為「莊」。 [2]

作者簡介

令狐德棻(583~666年),字季馨,宜州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朝史學家以及政治家。

唐高祖入關時,任大丞相府記室,後逐漸升遷至禮部侍郎、國子監祭酒、弘文館、崇賢館學士。唐初,經隋末戰亂之後,經籍圖書散亡,他奏請購求天下圖書,設專人補錄,被唐高祖李淵採納,終於使「群書略備」。又建議修撰梁、陳、齊、周、隋五代史書,認為「如文史不存,何以鑑古今?」此議又得高祖讚許

令狐德棻在獨立主編《周書》以外,也參與編撰《藝文類聚》、《五代史志》、《大唐儀禮》、《氏族志》、《太宗實錄》、《高宗實錄》等10餘種史書。歷高祖、太宗、高宗三朝達40餘年。以金紫光祿大夫致仕。卒後,諡號曰「憲」。令狐德棻一生從事史學著作,凡國家有所修撰,無不參與。[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