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介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周介孚
周介孚
原文名 Jiefu Zhou
出生 (1838-01-22) 1838年1月22日(186歲)
中國浙江紹興
逝世 1904年7月1838日(1904-07-1838)(1902歲)
國籍 中國
別名 介孚公
職業 任翰林院庶士,江西金溪知縣、內閣中書

周介孚,周介孚(1838-1904),是一位頗有傳奇色彩的封建士大夫[1]。他名致福,後改名福清,字震生,又字介孚,號梅仙,以字介孚行世[2]。是魯迅的祖父。生於浙江紹興,二十九歲(1867年)考中舉人,三十三歲(1871年)考中進士,欽點為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後「散館」,奉旨任江西金溪知縣。於1904年7月逝世,享年六十有七[3]

人物簡介

周介孚,是魯迅爺爺周福清的字。少年時代的魯迅,曾因家庭生活的變故,而飽受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他在為《阿Q正傳》俄文譯本寫的自敘傳略中回憶:其祖上本是殷

實富足的大家,「但到我13歲時,我家忽而遭了一場很大的變故。幾乎什麼也沒有了;我寄住在一個親戚家,有時還被稱為乞食者」。這「很大的變故」,指的就是他的

祖父周介孚在清光緒十九年(1893)的科場舞弊案。光緒帝親頒諭旨,判周介孚「斬監候,秋後處決」。第二年秋審,減刑為「牢固監禁」。關在杭州監獄,前後歷時8

年,直到光緒二十八年(1902)獲准釋放。

這起震驚朝野的江南科場舞弊案,使周家急速敗落。周介孚出獄3年就去世了。兒子周用吉(字伯宜,魯迅父親)不僅沒當上舉人,連秀才功名也被參革。傷感和恥辱,致

使他35歲就早早地死去。由於這樁科場案,周家從小康跌入困頓,十幾歲的魯迅先是隨母下鄉避難,到鄉間「為乞食者」,後來則「幾乎是每天,出入於質鋪和藥店裡」

(《吶喊•自序》)。自幼體驗着生活的艱辛和現實的冷酷,這人生跌盪和坎坷,影響了一代歷史名人魯迅的少年生活乃至性情人格的形成。

人物經歷

魯迅的祖父周福清,字介孚,人稱「介孚公」。同治辛未年(公元1871年),在他37歲的時候.中了進士,授官職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後,得到一個機會外放,到江西金溪

縣任知縣。周福清的脾氣很不好,喜歡罵人。上至皇帝老子下至子侄孫兒.都被他罵遍。他罵老佛爺是「昏太后」,罵皇帝是「呆子」,罵夫人是「王八蛋」。罵魯迅兄

弟三人是「烏大菱殼」。 「烏大菱殼」,就是垃圾的意思,引申下去,就是廢物。

但據我所判斷,周介孚儘管脾氣不好,但罵太后、罵皇帝這等犯上之事,恐怕應當是他在歷經貶官,尤其是科場舞弊案發,鋃鐺入獄,家道中落,從牢獄歸家後,發泄

心頭的惡氣所為。

翰林外放任知縣,俗稱「老虎班」。就象後世的下派幹部那般,在忠於朝庭、業務素質等諸方面,自然是過「硬」的。周介孚若碰到一位知人善任的上司,必定前途

無量、大有可為。但他碰上的上司,偏偏是兩江總督沈葆楨。沈葆楨是林則徐的女婿.多受岳父的教誨,精於吏事、嚴於治官。而周介孚素來言語刻薄,多少有些憤世嫉

俗。嚴謹整肅、剛正不阿的沈葆楨,對這樣的下屬,自然不會給好果子吃。

光緒四年正月二十四日(公元1878年2月25日),沈葆楨給朝廷上了一道奏摺,「特參不職之州縣等官,以肅紀綱」。內有上到正五品的同知、知州,下到不入流的典史,包

括周福清,共12名屬員。沈葆楨給其中9人的考語,分別是「聲名狼藉」、」心地巧猾」、 「操守平常」、「既愚且詐」、「品行卑污」、「聲名甚劣」、「性好招

搖」、「溺於嗜好」、「性情躁妄」,建議朝廷即行革職;另2人「識昏才庸」和「年衰氣惰」,請旨勒令休致;唯獨給周介孚的考語是:「辦事顢頇而文理尚優」。考語

有褒有貶,故處分最輕。沈葆楨只是請旨「歸部改選教職」,摘掉了他金谿縣七品知縣的頂戴花翎。


知縣改選教職.按當時的規定,只能在到任半年之內辦理。周介孚已經做了3年的金溪知縣,早已過了半年的期限,不符合規定,只能按例以原品休致,即辭官退職。好在

吏部對於他的處理手下留情:「該員如情願引見,應令該督等給咨赴部。」 一年後,在江西巡撫李文敏引薦下,周介孚再次進京,化錢去捐了個內閣中書。

內閣中書是從七品的官職,做些撰擬、記載、翻譯、繕寫之類的工作,經過一定年限,可外補同知或直隸州知州,或保送充任軍機處章京。這對周福清來說,是最好的結

局了。雖然在做京官,但內閣中書的俸祿並不多。據周作人回憶,「介孚公在京里做京官,雖說還不要用家裡的錢,但也沒有一個錢寄回來」。可想而知,周福清在京城

做官10年.實際日子清苦,直到他母親去世才得以「丁憂」為名回家。嗣後,就發生了為兒子考取功名,去向當年與他同年中進士、主持浙江鄉試的正考官殷如璋通關

的那場科場舞弊案。

周介孚的元配夫人姓孫,也是紹興人。周與孫氏育有一女一子,女周德、子周伯宜。周伯宜就是魯迅三兄弟的父親。1864年,孫氏病逝。魯迅父親周伯宜才剛剛10歲。周

福清後來續娶了蔣氏(蔣菊香)。但周福清與蔣氏關係並不好.對這個妻子沒什麼感情。後來,又因為一件事心生厭惡。

他厭惡蔣氏,據說跟太平軍有關。太平軍打進紹興時,鄉民四下逃難。周家也不例外,舉家逃避鄉下。半道上,蔣氏被洪流般的逃難隊伍衝散了,和家人斷了聯繫。事

後,她雖然被找了回來,但那段獨自在外的經歷說不清道不明,又無人為她作證。周福清固執地懷疑妻子是被太平軍擄去了。一個年輕女人,被長毛擄去,會發生什

麼事?明擺着的嘛。面對一個失了名節的妻子,他後來又娶了一房姨太太潘氏,蔣氏就成了名義上的正妻。周介孚早已不把她放在眼裡,每晚都睡在姨太太的房裡。

在娶潘氏之前,周介孚還有過薛氏、章氏兩房姨太太。薛氏死得早,章氏叫章秀菊,她為周福清育有一子周伯升。潘氏叫潘大風,是周福清買來的,比他小三十一歲,是

典型的老夫少妻。周介孚買她,主要是想讓她照顧那死了娘的小兒子周伯升。奇怪的是,雖然他們之間的感情也不怎麼樣。但潘大風卻是僅有的周福清從來沒有罵過的幾

個人之一。

光緒三十年(1904年)7月13日,周介孚去世時,長子伯宜已先他離開人世,長孫則遠在日本讀書。由於家境早已敗落,他的隨葬品只是幾個圖章和一些信件,送葬的人很

少,葬儀也很冷清。周介孚死後,潘大風便離開了周家。他去世這年,日俄戰爭爆發;次年,清庭宣布廢止科舉考試;再過一年,長孫魯迅通過日俄戰爭認識了個道理:

中國人需要醫治的是靈魂而不是身體,於是毅然棄醫學文。......

令介孚公无法料到的是,在他去世多年后,曾被他骂为 “乌大菱壳”的三个孙子,最后都成了中国现代史上的名人。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