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創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周創兵
南昌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出生 1962年11月
江蘇啟東
國籍 中國
母校 河海大學
職業 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周創兵,男,漢族,水工岩石力學家,1962年11月出生,江蘇啟東人,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 教授博士生導師[1],現任南昌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2]

國家973基礎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湖北省重大人才工程高端人才引 領培養計劃第一層次首批入選者。

2021年12月21日,入選第十四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候選人中國科協擬推薦人選名單。

人物履歷

1980年09月-1984年07月 南京原華東水利學院,水文地質專業本科

1984年09月-1987年07月 河海大學,岩土工程碩士

1987年06月-1991年11月 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助教、講師

1991年12月-1996年11月 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副教授

(其中1991年09月--1995年07月,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水工結構博士。)

1996年12月-2000年07月 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其中1997年3月1998年4月,任科研處副處長;1998年5月--2000年7月,任科研處處長;2000年3月--2000年6月,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青干班學習。)

2000年08月-2003年11月 武漢大學科學技術部部長

2003年12月-2013年06月 武漢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其中2004年6月--2004年10月,美國ISU大學訪問學者;2004年10月--2004年11月,國家外專局英國大學研修班;2010年10月延安幹部學院黨性修養學習;2011年9月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校領導班研修。)

2013年07月-至今南昌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研究方向

研究領域為水工岩石力學,主要研究方向為複雜岩體多場廣義耦合理論、岩石高邊坡穩定控制、水利水電工程滲流控制。

研究成果在20多個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大壩、堤防、壩基、洞室、邊坡工程滲流分析與控制中得到成功應用。

主要貢獻

出版學術專著1部,發表論文200餘篇 ,其中SCI收錄論文50餘篇、EI收錄論文130餘篇;授權/受理髮明專利12項,獲批軟件著作權登記11項。

周創兵
南昌大學校長周創兵講話

期刊論文

1、Formulation of strain-dependent hydraulic conductivity for fractured rock ma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2007; 44(7): 981-996.

2、Flow–stress coupled permeability tensor for fractured rock masses,Int. J. Numer. Anal. Meth. Geomech. 2008; 32:1289–1309;

3、A numerical solution to seepage problems with complex drainage systems,Int J. Computers & Geotechnique 2008,35(3):383-393

4、Discussion on "A Mixed Mode Crack Growth Model Taking Account of Fracture Surface Contact and Friction" By BIAN et al, Int. J. Fract, 2006, 141:333-338;

5、論岩體多場廣義耦合及其工程應用,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8,28(7) :1329-1340

6、岩體結構面HM耦合分析的界面層模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8,28(6) :1081-1093

7、岩體表徵單元體與岩體力學參數,岩土工程學報,2007,29(8):1135-1142

科研成果

1、暴雨型滑坡形成機理、風險評估及減災方法,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項目,2009-2012;

2、複雜岩體E-HM耦合機理及穩定性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項目,2008-2011;

3、裂隙岩體力學與滲流特性,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項目,2002-2006;

4、縫洞型油藏的數值模擬,國家科技973項目課題,2007-2011;

5、高陡邊坡及超大地下洞室穩定分析,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2008-2010。

獲獎記錄

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3]

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4]

獲湖北省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以及中國岩石力學學會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等獎勵。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