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君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周君亮
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25年2月22日
江蘇省無錫市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周君亮,男,漢族,1925年2月22日出生於江蘇省無錫市中國工程院院士[1],水工建築物設計專家[2],江蘇省水利廳高級工程師、專家委員會顧問。

1949年,周君亮畢業於復旦大學;1949年-1951年,先後東北行署農水處棉墾局、水利局工作;1951年-1955年,擔任蘇北治淮總指揮部金屬結構組組長;1956年-1962年,先後擔任江蘇省水利廳勘測設計院水工結構室副主任、主任;1962年-1963年,擔任江蘇省水利廳基建局規劃設計組組長;1963年-1969年,擔任江蘇省水利廳勘測設計院設計室主任;1969年-1978年,擔任蘇北治淮指揮部設計組組長;1978年-1980年,擔任江蘇省水利勘測設計院設計室主任;1980年-1990年,在江蘇省水利廳計劃財務處工作;1990年,在江蘇省水利廳工作;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周君亮長期從事水工建築物設計工作。

人物簡介

周君亮,江蘇省錫山市人,1925年2月出生,水工和航運建築物設計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946年6月畢業於復旦大學土木工程系,先後在江蘇省水利勘測設計院、江蘇省水利廳、江蘇省京杭運河續建工程指揮部任設計室主任、高級工程師、總工程師等職,現任江蘇省水利廳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主持蔣莊漫水閘改建,首創水力自動翻倒門,該型式已在山丘區廣泛使用;在主持高良澗和三河閘加固設計中採用了提高地基摩阻力的方法,該法已寫入水閘設計規範。結合景觀設計下臥式拱板門、變頻雙饋機的電軸變速同步,獲國家優秀設計銀質獎的犢山水利樞紐;並從事京杭運河一線船閘設計。1989年獲中國工程設計大師稱號。曾任江蘇省水利廳總工程師專家委員會高級工程師、顧問。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1年5月受聘擔任河海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主持京杭運河一期工程7座船閘設計,技術有創新,設計水平居國內領先;負責二期工程船閘設計審查和施工指導,其中8座獲省優秀設計獎,1座獲國家優秀設計銀質獎。周君亮,曾先後發表論文20餘篇。1978年江蘇省科學大會,被授予在全省科技工作中做出顯著貢獻的先進工作者[3],1989年被評為中國工程設計大師。

人物履歷

1925年2月22日,周君亮出生於江蘇省無錫市。

1945年10月-1949年06月,在復旦大學學習,畢業後獲得學士學位。

1949年6月-1951年1月,先後東北行署農水處棉墾局、水利局工作。

1951年1月-1955年12月,擔任蘇北治淮總指揮部金屬結構組組長。

1956年1月-1962年11月,先後擔任江蘇省水利廳勘測設計院水工結構室副主任、主任。

1962年11月-1963年1月,擔任江蘇省水利廳基建局規劃設計組組長。

1963年1月-1969年3月,擔任江蘇省水利廳勘測設計院設計室主任。

1969年3月-1978年1月,擔任蘇北治淮指揮部設計組組長。

1978年1月-1980年1月,擔任江蘇省水利勘測設計院設計室主任。

1980年1月-1990年12月,在江蘇省水利廳計劃財務處工作。

1990年12月,在江蘇省水利廳工作。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1958年4月,計劃船閘等建築物由江蘇省水利廳組織設計和施工,周君亮兼任設計組長並將全組分成三塊:一塊設計各船閘閘首,包括跨越閘首的公路橋;一塊設計閘室牆、導航和靠船結構:一塊設計閘門和閥門。周君亮確定每一座船閘的總體結構布置圖各有一人繪製,將各塊設計的閘首、閘室、閘門、閥門、導航和靠船結構等綜合在一起,稱為"條塊"結合設計法,擬定了關於船閘運行控制和信號設備的設計條件,並畫了一張電氣原理圖,報請交通部批准後,請南京工學院以學生勤工儉學方式做電氣設計,請廳工程局一位學電的同志負責聯繫,閘首上的橋頭堡兼做啟閉機房,請水工室房屋組的同志設計,這樣將工作迅速全面展開。

周君亮
周君亮院士

周君亮儘可能將問題研究在工作展開之前,如統一在船閘兩側臨水面做一道溝通上、下游的通道,便於管理;統一閘首、閘室、閘門的超高和細部結構,避免矛盾;採用閘首頭部變速輸水,縮短船舶過閘時間;為節約三大材,閘室採用漿砌牆,有條件地方採用衡重漿砌牆,並用高標號混凝土預製塊護面,既保證質量又美觀;上、下閘門和閥門的啟閉要電氣連鎖,避免誤操作;採用集中控制與分散現場控制的管理方式;以及某些結構計算方法的研究等,從而使自己在工作全面開展後有時間審核設計。

1970年,周君亮負責全省治淮工程中建築物的設計,具體工作是組織設計班子,確定建築物的規劃數據和結構型式,指導設計和審批。

1976年春,在組織設計人員期間,周君亮與同事研究確定了樞紐布局,根據主泵特性,決定泵站斷流採用液壓快速門裝置,與電機廠約定採用半傘式電機,閉路循環空氣冷卻和液壓減載全電壓異步起動,組織討論確定了站房土建結構型式,委託華東水利學院進行泵站水工模型試驗,然後制定泵站主機、主泵和輔機的控制運行條件,請華東水利學院水電系以學生畢業設計的方式根據運行條件設計輔機系統圖和電氣原理圖,並在開關廠內繪製盤的接線圖和引線圖,周君亮除掌握全組工作外,具體參與了混凝土水栗渦殼進、出水流道和泵站出水管的設計。

1977年11月,在設計工作全部結束時,周君亮接受淮安運西水電站的設計,留在淮安二站施工工地,負責水電站的現場設計。

周君亮的主要設計成果有:在武定門抽水站原創設計雙向流道,集灌、排於一體;首次設計水力自動啟閉門的蔣莊漫水閘改建,全國擴廣,成為一種閘型;反拱底板正拱橋和底板閘墩先開後合成整體結構的沭新閘,充分用土重置換圬工,該閘型獲得推廣;採用首次提出的提高底板與地基摩阻力方法的高良澗閘和三河閘加固設計成功,該方法已寫入《水閘設計規範》;結合景觀首次設計適合通航的下臥式拱板門、變頻雙饋機的電軸變速同步,犢山水利樞紐,京杭運河徐揚段一線船閘等設計。

論文著述

截至2019年12月,周君亮發表工程科技論文或著述70餘篇。

科研獲獎

1994年,犢山防洪控制工程設計,優秀工程勘察設計獎。

1989年,皂河第一抽水站,國家優秀設計金質獎[4]

1982年,泵站雙向流道, 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1981年,江都抽水站,國家70年代優秀設計獎[5]

人才培養

教育理念

周君亮認為,活到老學到老,並提出學習有三個方面:一是學習書本要深且廣;二是"學習工具"的學習要提高效率;三是實踐學習要有所創新。同時,周君亮期望學生們要堅持不斷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要樹立工作為國家、為人民的思想。在周君亮一生的工程科技創新道路上,周君亮體會到,開展科學研究要重視分析、抓住關鍵,廣納眾見、精益求精,立足大局,實事求是,主動創新、追求完美。

周君亮
水工建築物設計專家 周君亮

講座報告

2009年10月18日下午,周君亮在江蘇大學會議中心第一報告廳為該校學子做了題為《在大型水利橋樑工程技術中的體會》的專題報告。

2012年3月7日下午,周君亮在江蘇大學土木與力學學院會議室(210室)作了題為《地基土上水工建築物抗滑動穩定》的學術報告。

榮譽表彰

1989年, 中國工程設計大師。

1990年, 中國勘察設計大師。

1995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

社會任職

周君亮擔任河海大學、江蘇大學教授,四川工業學院兼職教授。

人物評價

像每一位獻身科學的人一祥,周君亮為中國的水利上程設獻出的不僅僅是智慧和青春,更是一顆真誠的心 。(《中國水利》評)

在水工建築物設計領域工作的幾十年中,周君亮始終秉持着求真務實、敬業奉獻和開拓創新的工作態度以及對學術的不懈追求 。(河海大學出版社評)

參考來源

  1. 周君亮 ,中國工程院
  2. 周君亮 ,無錫人物網
  3. 周君亮,搜狗
  4. 周君亮 院士 ,江蘇科協人才網
  5. 周君亮院士學術報告會 ,江蘇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