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市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周市鎮地處江蘇崑山東北部,與太倉市常熟市接壤,由原周市、新鎮和陸楊三鎮合併而成,是崑山市委、市政府規劃的城市北部片區中心。2018年10月,周市鎮入選2018年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榜單,排名第28位。

簡介

周市鎮地處江蘇崑山東北部,與太倉市、常熟市接壤,由原周市、新鎮和陸楊三鎮合併而成,是崑山市委、市政府規劃的城市北部片區中心。全鎮區域面積81.56平方公里,本地常住人口 4.3萬人,外來人口6萬人。轄新鎮、陸楊2個街道辦事處,12個社區居委會和15個行政村,共有112個居民小組和382個村民小組。先後被授予「全國環境優美鄉鎮」、「江蘇省文明鎮」和「蘇州市招商引資先進鄉鎮」等榮譽稱號。

區位交通

周市鎮交通發達,區位優勢明顯。距上海虹橋機場僅45公里,半小時即可到達,到浦東國際機場也僅一個小時車程;20分鐘內可達京滬鐵路和滬寧高速公路。上海港、張家港、瀏家港三個港口,最遠的一小時,最近的半小時。區域內公路路網四通八達,339省道、蘇崑太高速穿境而過,形成了以昆太路、新浦路、339省道、城北大道、迎賓路等橫向道路和長江北路、青陽路、黃浦江路、宋家港路、華揚路等縱向道路為依託的「六橫六縱」道路網絡。

歷史沿革

周市鎮春秋戰國時期,吳王闔閭為御外越和淮夷進犯,以陽澄湖為屏障,在湖東 、南、北三面築起巴城、武城、東林城、尉城等12個城池。現周市東明村的牛浜、斜塘村的城隍潭即當時的東林城和尉城所在地。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掌管農事田糧的鄉官穡夫根據此地居住者以周姓為主,遂起名「周墅」登入糧冊。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這裡是吳國公尉遲恭大將軍部下治水改土的屯墾區,於是有了「尉州村」的建制。清康熙九年(1607年),《崑山縣誌》便載有周墅鎮名。晚清宣統元年(1909年)設置周墅鄉。1949年5月4日,周墅解放。1958年9月,成立周墅人民公社。1962年3月,劃出永新等12個大隊,另外組建陸橋人民公社。1966年4月4日,經省人民委員會批准,將「周墅人民公社」改名為「周市人民公社」。1983年,政社分設改為周市鄉。1990年11月撤鄉建鎮定為周市鎮。2000年4月,與原新鎮合併為新周市鎮。2003年12月,全市行政區劃調整,與原陸楊鎮6個村合併為現周市鎮。

2018年9月,周市鎮入選江蘇省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名單。

經濟發展

周市鎮是一個外向型經濟占主導的鄉鎮,共引進美國、荷蘭、德國、日本等15個 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外資項目,累計註冊外資達16億美元,形成了以精密機械、精細化工、信息電子為主導的產業格局。德士古、DSM、正大集團以及三得利啤酒、加藤機械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和國際知名公司先後落戶。周市又是一個房產物貿業集聚的鄉鎮。周市鎮累計擁有房地產開發項目30多個,建成了環境優美的城市北部居住區;沿339省道又先後誕生了鋼材、建材、木材、汽車等大型專業市場,這些現代化物流企業成為周市鎮服務貿易行業的又一顯著特色。周市鎮還是一個民間投資持續增長,民營經濟強勢發展的鄉鎮。共有私營企業700多家,註冊資本達20億元人民幣;個體工商戶900多戶,註冊資金3億元。在總量擴張的同時,民營企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也得到進一步提高,出現了一批配套型、科技型、規模型企業,其中經省市認定的科技型民企有20家,三牛集團進入中國民企500強,形成了外資民資雙輪驅動,一、二、三產協調發展的格局。2005年,周市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6億元,連續兩年增長超過20%;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8.3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94億元,連續兩年位居全市各鎮前列;在05年度考核中,綜合實力與發展質量位居全市鄉鎮第二。[1]

社會事業

周市鎮各項社會事業得到穩步推進。構築起了農村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等「五道保障」,使周士鎮農民實現了「病有所醫、老有所養、貧有所濟」。至2005年底,周士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395元,比上年增長18.2%,超過了小康社會標準。圍繞建設「一流強鎮」目標,周市鎮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兩個率先」步伐,不斷向更高層次邁進。

綜合實力

周市鎮圍繞建設一流強鎮目標,周市鎮立足實際,按照「兩個率先」的要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大力實施「外向帶動、民營趕超、服務業跨越」戰略,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走新型「三農」發展道路;加快推進城鎮化,全面提升城鎮現代化水平,綜合實力與發展質量不斷提升。2005年,全鎮完成GDP36億元,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15億元,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8.3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94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入19億元,新增固定資產12億元,年增長均超過20%,綜合實力和發展質量列全市鄉鎮第二。憑藉優良的投資環境,周市鎮已引進美國、荷蘭、德國、日本等15個國家和地區400多個外資項目,累計註冊外資達16億美元,形成了以精密機械、精細化工、信息電子為主導的產業格局。德士古、DSM、正大集團以及三得利啤酒、加藤機械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和國際知名公司先後落戶周市。擁有房地產開發項目30多個,沿339省道還先後誕生了鋼材、建材、木材、汽車等大型專業市場,成為周士鎮服務貿易行業的又一顯著特色。此外,民間投資持續增長,民營經濟強勢發展,共有私營企業700多家,註冊資本達20億元人民幣;個體工商戶900多戶,註冊資金3億元。在總量擴張的同時,民營企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也得到進一步提高,出現了一批配套型、科技型、規模型企業,其中經省市認定的科技型民企有20家,三牛集團進入中國民企500強,形成了外資民資雙輪驅動,一、二、三產協調發展的格局。

戰略目標

   周市鎮「十一五」時期周市鎮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是:GDP年均增長18%以上,總量在「十五」基礎上翻一番,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同期水平;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過30%;單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20%以上;新增建設用地畝均投資強度達到60萬美元;城 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2.5萬元和1.35萬元,中等收入戶比重超過60%;城市化紮實推進,城市北部片區中心初步形成;生態持續改善,爭創中國衛生城鎮;社會治安和穩定形勢明顯好轉;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社會更加和諧,力爭跨入全國一流強鎮行列。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起始之年,是周市向基本現代化目標邁進的開局之年,也是周市鎮「三年建成全省一流強鎮」的決戰之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市委十屆十次全會擴大會議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兩個率先」總攬全局,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推進城市化,加快構建和諧社會,建成江蘇省一流強鎮,開啟「第二個率先」的新征程,確保「十一五」起好步,開好局。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GDP增長18%以上,財政收入同步增長;新批註冊外資1.5億美元,到帳外資7500萬美元;新增註冊民資3億元;報建面積150萬平方米;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北部片區中心建設拉開框架,昆太路沿線整治改造全面完成;社會治安和穩定形勢明顯好轉;各項事業同步推進。

鄉鎮排名

2016年06月25日,2015年度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鎮名單,周市鎮排名37。

2018年10月,周市鎮入選2018年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榜單,排名第28位。

相關視頻

崑山市周市鎮總工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