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明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周明全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周明全教授博士生導師[1]北京師範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2]教育部虛擬現實應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委員會軟件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師範大學虛擬現實與可視化技術研究中心主任[3]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中國中文信息學會理事,中國計算機教育學會常務理事,陝西省計算機學會副理事長。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北京師範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

民 族 ---- 漢族

出生地點----陝西臨潼

出生日期----1954年11月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主要成就----中國計算機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

畢業院校----西北大學

任職

北京師範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院長

教育部虛擬現實應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教育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委員會軟件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北京師範大學虛擬現實與可視化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

中國中文信息學會理事

中國計算機教育學會常務理事

陝西省計算機學會副理事長

現任陝西省軟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陝西省計算機學會副理事長

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

中國中文信息學會理事

教育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

成就

周教授長期以來從事計算機可視化技術、軟件工程、中文信息處理等重要領域的基礎理論及其應用工程的創新性研究。他為本科生、研究生開設可視化技術,高級圖形設計,虛擬現實等多門課程,已培養了計算機專業的博士生15人、碩士研究生38人。他主持和完成國家"九五"科技攻關、863高技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重要科研項目,針對三維可視化的難點技術,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多項創造性成果產生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陝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三等獎2項,西安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被陝西省政府授予"陝西省優秀留學回國人員"稱號,被評為"陝西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目前,周明全教授主要研究三維醫學可視化技術,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技術,在國內外計算機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合作編寫專著3部,譯著1部。2001年11月28日與2002年5月10日分別以"虛擬內窺鏡技術"、"數字復原兵馬俑"為題,在CCTV-1《科技博覽》節目連續兩次報道了周明全教授領導的可視化技術研究所在虛擬內窺鏡技術與計算機輔助文物復原技術的研究成果,並在2002年6月CCTV-10《走進科學》節目中就這些科研成果進行了半個小時的專題報道,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反映了他在可視化技術研究上取得的突破與進展。

科研成果:

1、 文物虛擬修復和數字化保護技術的研究與應用,200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1名)

2、 文化遺產數字化與保護新技術的研究及應用,2004年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第1名)

3、 數字頭顱可視化技術研究與應用,2002年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第1名)

4、 計算機輔助文物復原技術研究及應用,2005年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1名)

5、 醫學影像數據庫系統與基於內容檢索技術研究,2004年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2名)

6、 基於內容的圖像檢索技術研究,2008年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2名)

7、 數字博物館開發平台,2005年獲西安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第1名)著作:基於內容圖像檢索技術,2007年,清華大學出版社

醫學影像處理與分析,2003年,電子工業出版社

生物特徵識別新進展,2004清華大學出版社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重點項目1項,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1項,國家863計劃子項目2項,科技支撐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多項。

科研項目:

1、形狀匹配技術與計算機輔助文物復原研究(60072044)

2、顱面形態學和顱面重構的研究(60736008),

3、基於醫學圖像的數據挖掘技術研究(60372072)

4、基於Web的音頻識別與檢索關鍵技術研究(60673100)

5、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三維模型智能處理與檢索平台(2008AA01Z301)

6、國家863計劃子項目《基於顱骨的身份認證與鑑別技術》(2001AA1114212)

7、國家863計劃子項目《計算機輔助文物復原技術研究》(9934-10)

8、中奧(地利)政府間科技合作項目,多元關係數據挖據及其在醫學領域的應用研究(國科外字[2006]328號)

9、教育部財政專項《大學數字考古博物館》(2001-2003)

10、國家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中心項目《網絡狀態實時監控與管理系統》(2002研3-020)

視頻

科技創新者周明全:以創新科技手段,打造智慧博物館 2020年12月13日發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