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周韌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周韌,男,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

人物履歷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95年9月-1999年7月,南昌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

2000年9月-2003年7月,南昌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

2003年9月-2006年7月,北京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獲文學博士學位;

2006年7月-2017年11月,任職於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科研處,教務處;

2017年11月-至今,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教研室;

學術成果

專著

1.《漢語韻律語法研究的音節——語義視野》,商務印書館,2022年。

2.《「都」字的句法、語義和語用研究》 ,學林出版社,2019年。

3. 《現代漢語韻律與語法的互動關係研究》,商務印書館,2011年。

4.《漢語詞類劃分手冊》(合著), 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9年。

代表論文

1. 從節律到韻律——三種生成音系學理論評介,《語言學論叢》第63輯,2021年。

2. 向右無量化——「都」的性質再認識,《中國語文》2021年第3期。

3. 漢語語法中的「消失現象」和「消失角色」,《漢語學報》2020年第2期。

4. 什麼樣的「客人」來了,《語言教學與研究》第2期。

5.「都」的多重關聯問題分析,《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9年第6期。

6. 也談「都」字的義項分合,《對外漢語研究》第20輯,2019年。

7. 漢語韻律語法研究中的的雙音節和四音節,《世界漢語教學》2019年第3期。

8. 從半逗律看「的」字分布的韻律因素,《語文研究》2019年第2期。

9. 爭議與思考:60年來漢語詞重音研究述評,《語言教學與研究》2018年第6期。

10.漢語韻律語法研究中的輕重象似、鬆緊象似和多少象似,《中國語文》2017年第5期。

11.韻律、句法和語義,誰制約了誰?《語言學論叢》第55輯,2017年。

12.從供用句到功用句——「一鍋飯吃十個人」的物性結構解讀,《世界漢語教學》2017年第2期。

13.漢語三音節複合詞的物性結構分析,《語言教學與研究》2016年第6期。

14.關心語言生活,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漢藏語學報》第9期,2016年。

15.兼類說反思,《語言科學》2015年第5期。

16.現實性和非現實性範疇下的漢語副詞研究,《世界漢語教學》2015年第2期。

17.漢語詞類劃分應重視「排他法」,《漢語學習》2014年第1期。

18.「N的V」結構就是「N的N」結構,《中國語文》2012年第5期。

19.漢語狀中結構的韻律模式考察,《語言教學與研究》2012年第5期。

20.韻律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世界漢語教學》2012年第4期。

21.「全」的整體性語義特徵及其句法後果,《中國語文》2011年第2期。

22.論韻律制約句法移位的動因和手段,《世界漢語教學》2010年第1期。

23.從理性意義和內涵意義的分界看同語式的表義特點,《語言教學與研究》2009年第6期

24.關於「紙張粉碎機」的切分,《東方語言學》2007年,總第2輯。

25.信息量原則與漢語句法組合的韻律模式,《中國語文》2007年第3期。

26.共性與個性下的漢語動賓飾名複合詞研究,《中國語文》2006年第4期。

27.多項定語偏正式合格性條件的優選分析,《語言學論叢》第34輯,2006年。

28.音系與句法互動關係研究綜述,《當代語言學》2006年第1期。

29. 漢語信息焦點結構的韻律解釋,《語言科學》2006年第3期。

30.焦點理論下的北京話「一+名」格式分析,《漢語學習》2005年第5期。

31.小說中第三人稱代詞前指分析,載於《語言研究論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32.譯文:The Family Resemblances in Word Classes. (「詞類範疇的家族相似性」,袁毓林著,原載於《中國社會科學》1995年第1期) 。收錄於《語言學文選(Linguistics in China)》第1輯,2010年,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獲獎情況

1.入選中組部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2020年;

2. 入選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2019年;

3.入選中組部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015年;

4.獲教育部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2015年;

5.獲北京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14年;

6.入選北京市青年英才計劃,2013年9月;

7.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1年;

8.獲北京市「教育先鋒教書育人標兵」稱號,2011年;

9.獲教育部第12屆霍英東青年教師獎三等獎,2010年;

10.獲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語言學家獎二等獎,2008年;

科研項目

1.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自主選題資助項目;

2.中組部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支持項目;

3.北京市青年英才支持計劃項目;

4.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2&ZD227)子課題「基於生成詞庫理論和論元結構理論的語義知識體系研究」負責人;

5.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6.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漢語韻律與句法語義互動關係研究」[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