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呼魯斯太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呼魯斯太站
圖片來自sohu

呼魯斯太站,位於內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宗別立鎮郵政編碼753421,建於1966年,是平汝鐵路的一個車站。距石嘴山站49公里,離汝箕溝站33公里。該站隸屬蘭州鐵路局銀川車務段。辦理旅客乘降和貨運業務(辦理整車,不辦理危險貨物發到),為四等車站,本站及相鄰上下行區間均為電氣化區段。

平汝鐵路

平汝鐵路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平羅縣火車站鎮汝箕溝鎮,全長82.2公里,於1971年11月全線通車,素有「太西煤走廊」之稱[1]。全線屬蘭州鐵路局銀川鐵路辦事處平汝支線公司負責管理,為電氣化鐵路,年運送能力330萬噸-700萬噸。該線雖為貨運線路,從1972年6月1日開始運行一對銀川站至汝箕溝站的7523/4(原501/502)普客列車。全程143公里,連接13個站點,用時4小時06分。

路線概況

該線自包蘭鐵路平羅站引出,向西北進入大武口石炭井礦區,轉正北進入賀蘭山。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呼魯斯太鎮向西進入賀蘭山北段腹地,穿過賀蘭山隧道後轉向南到達平羅縣汝箕溝鎮。另外各礦區支線鐵路在大磴溝站與平汝鐵路接軌,礦區支線總長20.1公里。

線路自起點至11公里處地形平坦,偶有沙丘,此後進入賀蘭山前的洪積平原和有較大起伏的山麓洪積裙。沿大武溝河谷進入賀蘭山區,九跨大武溝至石炭井礦區。

穿過賀蘭山蠶木樑的賀蘭山隧道,長2054米。

歷史

1959年,為了轉運石炭井(即大磴溝)、白芨溝、大峰溝的煤炭和物資,以大武口站為中心點修築平汝鐵路。全線分為兩期施工。

一期工程於1959年5月開工,由蘭州鐵路局施工;1961年1月移交西北鐵路工程局繼續施工。1961年7月完成開始臨時運營。1966年1月移交蘭州鐵路局正式運營。一期工程自平羅站(原名湖站)始,止於大磴溝站(即炭井礦區)。全長34.7公里,稱「潮石支線」,為一級專用線,非平行圖區間通過能力為22.5對。

二期工程於1964年開始,1969年完工。二期工程自大磴溝站延伸至汝箕溝,長47.5公里,稱「汝箕溝支線」,為二級專用線,非平行圖區間通過能力為20.5對。潮石支線與汝箕溝支線並稱為平汝鐵路(又名平汝支線),1971年11月移交蘭州鐵路局正式運營。1971年11月移交蘭州鐵路局正式運營。

事故和災難

  • 1975年8月14日,賀蘭山暴發山洪,平汝線40處被沖毀,中斷行車163小時。[2]

參考文獻

  1. 平汝支線鐵路:素有「太西煤走廊」之稱. 寧夏新聞網. 2011-01-10 [2011-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0) (中文(簡體)‎). 
  2. 寧夏石嘴山市:星海湖的變遷. 寧夏回族自治區商務之窗. 2005-07-20 [2010-08-30]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