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咀簽(學名:Gouania leptostachya)為鼠李科咀簽屬下的一個種。[1]
- 中文名: 咀簽
- 拉丁學名: Gouania leptostachya DC.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目: 鼠李目 Rhamnales
- 科: 鼠李科 Rhamnaceae
- 族: 咀簽族 Trib. Gouanieae
- 屬 :咀簽屬 Gouania
- 種 :對刺藤 Scutia eberhardtii Tard.
- 分布區域: 廣西自治區, 雲南省
形態特徵
攀援灌木;當年生枝無毛或被疏短柔毛。葉互生, 紙質,卵形或卵狀矩圓形,長5-9厘米,寬2.5-5厘米,頂端漸尖或短漸尖,基部心形,邊緣具圓齒狀鋸齒,上面深綠色,下面淺綠,無毛或沿脈有疏毛側脈每邊5-6條,上面不下陷。下面凸起基生側脈 外側有3-5條次生側脈,網脈不明顯;葉柄長1-2.5厘米,被疏或密短柔毛;托葉披針形,脫落。花雜性同株,5基數,單生、數個簇生和具短總花梗的聚傘花序排成腋生的聚傘總狀和頂生的聚傘圓錐花序,長可達30厘米,被疏或密短柔毛,花梗短,長約1毫米,無毛或具疏毛,萼片卵狀三角形,頂端漸尖,內面中肋不凸起;花瓣白色,倒卵圓形,基部具狹爪,與雄蕊等長;花盤五角形,每角延伸成1個舌狀附屬物;子房下位,藏於花盤內,3室,每室具1胚珠,花柱較短,3淺裂。蒴果,長9-10毫米,直徑10-12毫米,具3翅,成熟時開裂成3個具近圓形翅的分核,總果梗長在4毫米以下,果梗長1-3毫米,無毛或有疏毛;種子倒卵形,長1毫米,寬3毫米,淡褐色,有光澤。花期8-9月,果期10-12月。
本種變種
越南咀簽(變種)(新擬)
Gouania leptostachya DC. var. tonkinensis Pitard in Lec1653omte. Fl. Gen. Ind.-Chin. 1: 934. 1912.
本變種的托葉常圓形,較大,邊緣具銳齒,基部5261抱莖,宿存,與4102原變種相區別。
據前人記載,本變種僅見於老撾和越南,在我國雲南南部(河口、景洪;勐臘、勐海、建水、馬關)為首次記錄。生於低、中海拔林中或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老撾琅勃拉邦。
大果咀簽(變種)(新擬)
Gouania leptestachya DC. var. macrocarpa Pitard in Le2113comte. Fl. Gen. Ind.-Chin. 1: 934. 1912.
蒴果大,長12-13毫米,直徑13-18毫米,具厚的翅與原變種不同。
據文獻記載,本變種產于越南。在我國雲南東南部和南部(河口、景洪、景東、瀘西)為首次記錄。生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林中。模式標本采自越南河內。
生長環境
生長於低、中海拔疏林中,常攀援於樹上。
分布範圍
分布於廣西(那坡)、雲南西南部和南部。印度、越南、老撾、緬甸、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新加坡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