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和平島龍目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和平島龍目井

圖片來自ltn

和平島龍目井,是位於臺灣基隆市中正區和憲里、和平島水井,為臺灣西班牙統治時期聖薩爾瓦多城水源而建,列為基隆市歷史建築[1]

歷史

和平島龍目井位於基隆市和一路2巷通往和平島景觀平台途中右側路邊,為1626年5月16日西班牙軍佔領島後所設,以替聖薩爾瓦多城供水源。1654年,荷蘭地圖提到此井,記載是朝向維多利亞圓堡路旁的淡水冷泉。漢人則因井正為在島嶼北側的龍仔頂,以龍目井命名。

小琉球漫誌》卷六: 龍目井在雞籠山麓,下臨大海,四周斥鹵,泉湧如珠,噴地而出,甘冽冠於全臺。或云荷蘭所濬。但其井相距府治千餘里,且生番出入之地,不能致也。

日本政府調查古蹟時,於井旁立下小石碑,名為「神水」。當時,在井前建置一小蓄水池。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為了保護此井特別加建半圓體的水泥掩體。

據島民潘江衛表示,島上的井水因與海水相混合,都具海水鹹味,唯有這口井味甘而美、清澄可見,居民不僅喜以為飲用水,就連灌溉用水也來這挑取。和平島海產街有不少店家會抽此井水養魚,因此井內設置抽水馬達設備,外接水管。台東阿拉寶灣部落的阿美族為作漁工移居和一路2巷後,因土地屬於軍方,房子是無法申請水電的違建,飲用水就靠此井。

2006年經地方與文史人士爭取,成為基隆市市定歷史建築,土地為國有財產署所有。巿府召集會勘,包括和憲里長彭增財、鄰長、阿拉寶灣原住民都同意打掉水泥掩體作涼亭,但在9月21日受到基隆巿愛鄉文化協會藍秀鳳等人反對。

2016年8月8日晚,井旁塌陷約3公尺深。中正區公所經建課課長林柏樹表示,應是地下水流失、土壤遭沖刷所致,但坍塌後才發現建造超過30年的公園PVC磚竟沒綁鋼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