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村(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長坪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和平村 |
[ 圖片來自網絡] |
中文名 :和平村 所屬地區: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長坪鄉 |
和平村,隸屬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長坪鄉,位於長坪鄉政府東南部6公里處,東與湖南臘爾山交界,南與盤信鎮柳村,甘溪村相鄰。全村8個村民組,2個自然寨,140戶,710人,全是苗族,面積有11.9平方公里,有耕地455.92畝,丘陵地貌。全村主要農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茶葉、金銀花、油茶為主導產業。
來源
石五官由下界在代冷,兩兄弟在高坡上挖土,大哥挖見井水一個,不跟弟弟講。弟弟要吃水要下到坡腳,後來看見哥哥不下到坡腳吃水,哥哥用一個斗笠蓋井水,這樣石五官就與哥哥分別,下坡腳來。石卜肖到現在的樓台。
字輩
走通光先再,萬事榮得昌,寒風永孟遠,祖宗人玉方。 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長坪鄉境內。 村民全是苗族人,以石姓為主
石姓
仡歡(Ghob Ghueas) 祖先「仡歡」,謙稱「代歡」,歷史文獻稱「驩兜」。相傳他們的祖先是放逐崇山的歡兜(又作驩兜),以此名稱叫仡歡,也有讀「仡瓜」,後來分為歡那(Ghueas Nab)、歡勾(Ghueas Gad)兩支,即歡飄(Ghueas Npleut)、西家(Xid Gad)兩支,或把帕(Bad Npleut)、得捋兩支。「西家」、「歡飄」採用石(「西」的諧音)、時、易、余、秧、施及廖、彭諸漢姓。石姓為其中強宗大姓。今保靖縣水田馬尾一帶姓石仍稱西家,花垣縣雅橋、排料一帶稱仡歡或仡瓜。
仡驩族源族譜的傳述中,驩兜驩柔兄弟,共有五男二女,七子團圓,家發人興。但是,在傳述中沒有分述誰是誰的親生,只是說:驩兜驩柔的大兒叫「補玉驩」(苗語),依漢語稱石補玉(以下同),二兒叫補友驩(石補友)、三兒叫巴格驩(石巴格),四兒叫補豆驩(石補豆)、五兒叫喜施驩(石喜施);生有兩個女兒,大女叫阿雅驩(石阿雅)、二女叫阿彩驩(石阿彩)。根據苗族習俗兒女長大了「要分支才發,分家才富」的規理,兒女分家立業。傳說大女兒石阿雅出嫁到「走爪走李」(今花垣桃子寨一帶):二女石阿彩出嫁「補抽盤臘」(今花垣補抽一帶),成家立業,兒孫滿堂。
驩兜驩柔的大兒石補玉分去「吉略高達」(今花垣大龍洞以上雅酉一帶),他生有三個兒子,叫石阿龍、石阿扎、石阿南,分住「就瓜、構補」(今花垣黃瓜寨、鳳凰勾補寨一帶),分去「仡苦,盤那」(今鳳凰禾庫一帶),發下「料高猛勾」(今松桃縣境一帶),富貴設堂,人興家發。
姓氏分布
松桃縣石氏家族,分為兩個分支,即「正支」和「反支」。 石氏正支堂屋的右側房間為「勒縱(苗語)」,左側房間為「地左(苗語)」,而反支則相反,堂屋的左側房間為「勒縱」,右側房間為「地左」。(根據苗族習俗,一般情況下,堂屋的右側房間為正房,苗語叫「勒縱」,左側房間為偏房,苗語叫「地左」。) 關於石氏兩個分支,筆者(作者:鴻鵠之志哉)走訪了當地的一些姓石的苗族老人,得知,有一個這樣傳說,話說石氏祖宗有兩個兒子,由於父母比較照顧小的,就和老小在正房住在一起,讓老大住偏房。分家後,兩兄弟各分得一左一右的兩丘田,乾旱的時候,老小的田總是沒有產量,老大的田產量總是比較樂觀。一段時間後,老小就到老大的田去看看,才發現,原來老大的田中間有一口水井,老大一直躲着不主動和老小講,更沒有和老小一起共享,老小一氣之下,就離家出走,從此不再歸去。於是父母就特別希望老小能回家,一直要把正房保留給老小,不准老大住。最終,老大就爭氣把自己正在住的堂屋左側房間納為「勒縱」使用,右側房間納為「地左」使用。而小兒子在外生活,一直延續常規的堂屋右側房間為「勒縱」,左側房間為「地左」。之後他們就各自擬字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