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和平鎮二完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和平鎮二完小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和平鎮第二完全小學校,始建於民國二年(1913年),歷經兩次合併,一次衍生。民國二年分治委員會鐃存厚在縣城河東南將軍祠(又名黑神廟)建立縣立第二初等小學校。民國八年(1919年)縣立第二初等小學校併入縣立第一高等小學校(原鶴鳴書院現民族中學址)。民國十五年(1926年)恢復縣立第二初等小學,校址為東山泗王廟(原縣署址)旋遷東山岱嶽宮。民國廿七年(1938年)縣立第二初等小學併入第二高等小學(原玄天觀址),復興小學旋遷第二初等小學校址。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復興小學改為和平鎮小學。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和平鎮小學更名為和平鎮中心小學校。1951年3月和平鎮中心小學校改名為城關區第二完全小學校。1970年學校附設初中班一班。1974年初中部一至三年級共4班,小學部五年制一共6班。1978年學校附設高中班。1981年高、初中部一律砍掉,小學部恢復六年制。1985年城關區第二完全小學校更名為和平鎮第二完全小學校沿用。

師資力量

和平鎮二完小校園環境優美,師資力量雄厚。學校校園面積8547.5平方米,有綜合樓兩幢,教室、圖書室、閱覽室、儀器室、實驗室、陳列室、食堂等設施齊全;籃球場、羽毛球場、排球場、乒乓球檯、跑道、主席台等布局合理;校園綠化面積2777平方米,常年綠樹成蔭;現有教學班28個,學生2100餘人,教職工102人(本科學歷17人,省級骨幹教師[1]2人、縣級骨幹7人,小學高級教師65人),教學秩序井然。圖書室藏書達48100冊,課外讀物豐富。

教學模式

和平鎮二完小有優良的科研傳統。建校之初,學校就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教學原則,設置了國文、自然、英語等科目;1948年提出以多寫日記周記、每周一次遊藝晚會、春遊等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1952年提出按「循序漸進性、自覺性、直觀性、量力性、鞏固性」的原則組織教學;1958年貫徹「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開展勤工儉學活動;1961年貫徹「少而精,學以致用」教學原則;1985年開始探索質疑式、啟發式教學模式。在新的時代環境中,二小教師又開始新的探索:2001年開始實施省級課題「運用學科活動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自學能力提高」探索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的方法,並於2006年4月榮獲省教育廳評為優秀成果二等獎。2007年開始實施地級課題「運用信息技術,構建師生互動平台,全面提高素質教育[2]」,探索課堂高效的教學方法。2009年11月學校總結出「三個一」(抓住德育工作這一主線,圍繞教學工作這一中心,繃緊安全工作這一根弦)教育與管理思路。2011年9月啟動縣級課題《小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特長開發培養與研究》,並於2012年6月順利結題。2012年9月開始實施《「先學後教、先說後做、當堂訓練」的研究與實踐》縣級課題研究,近年來以「教壇新秀」和「學科帶頭人」等評選活動來展現教師的研究成果,逐步形成研訓一體的教學模式。長期以來,二小人以不懈探索的精神,將學校黨風廉政、德育、教育教學、教育科研、教師成長、校園安全、校園建設等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進入新世紀以來,學校集體榮獲各級種類獎勵21次,教師榮獲各級種類獎勵273人次,學生榮獲各級各類獎勵115人次。不斷探索提高了師生的素質,促進了學校的發展。經過百年的發展,和平鎮二完小走過了曲折而又輝煌的歷程。在這片沃土上,一磚一瓦都浸潤着先賢兢兢業業的誨人態度,一草一木都見證了學子孜孜不倦的求學情懷。我們將追循先賢不懈探索的精神,珍惜每一個耕耘季節,細心呵護夢想成長,把握每一次揚帆的機會,載夢向成功起航!

獲獎記錄

2000年9月至2013年6月期間,先後榮獲過教育部「『十五』全國家庭教育工作優秀家長學校」、「全國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題教育『知榮明恥樹新風』讀書徵文活動集體獎」;貴州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模範職工之家」、「五好基層黨組織」、省教育廳「『十五』貴州省家庭教育工作優秀家長學校」;銅仁地區「『雙優』文明學校」、「先進婦女組織」、「綜治工作先進集體」、「校本教研示範校」、首屆銅仁地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織獎;全縣「青少年科普特色教育學校」、「『兩基'』工作先進集體」、「教育目標管理考核一等獎、「『創先爭優』活動先進黨支部」、「少先隊工作先進集體」;全鎮「教育教學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