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和平鳥 |
中文學名: 和平鳥 |
和平鳥[1](學名:Irena puella)中型鳥類,體長24~28厘米。眼紅色,嘴、腳黑色。雄鳥從頭頂到尾上覆羽等整個上體輝藍色具紫色光澤,其餘體羽黑色。雌鳥通體銅藍色,僅飛羽黑褐色。
常見的低地留鳥,見於西藏東南部近邊境地區及雲南南部的原始森林,高可至海拔1100米。
形態特徵
雄鳥頭頂、枕、後頸、背、肩、腰, 以及翅上小覆羽、中覆羽和尾上、尾下覆羽均為輝藍色而具紫色光芒,內側數枚大覆羽具藍紫色端斑,其餘上體和下體烏黑色。
雌鳥通體主要為銅藍色,眼先、眼下方黑色。兩翅黑褐色,翅上初級覆羽、大覆羽和內側飛羽外翈綴以銅藍色。尾羽暗褐色,中央尾羽染以銅藍色,越往外側尾羽藍色越少。其餘體羽全為銅藍色。
虹膜紅色或橙紅色或黃色或橙黃色,嘴和腳黑色。
生活習性
遷徙:留鳥。
習性: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也集成小群,或與其他鳥類混群。性膽怯、怕人,常在喬木上部的樹冠層活動和覓食,有時也到林下灌木和竹叢上活動和覓食。飛行呈波狀。
食性:主要以昆蟲和植物果實與種子為食。
叫聲:響亮而拖長的如流水般的升調笛音whee-eet,有時前帶幾個降調音的過門。常在飛行時鳴叫。
棲息環境
和平鳥是一種典型的東洋界鳥類,通常棲息在海拔600米以下的常綠闊葉林中,有時也上到海拔1000~1500米的低山和山腳地帶。
生長繁殖
和平鳥繁殖期4~6月。通常營巢於常綠闊葉林中。巢多置於林下高的灌木或小樹枝杈上,距地高2~6米。巢呈淺杯狀,結構較為粗糙,主要用細枝、草莖、根和苔蘚等材料構成,內放有細軟的鬚根和細草。每窩產卵2~3枚,卵為長卵圓形,淡灰色、皮黃色或淡灰色,其上斑點有深淺兩層,斑點的顏色和形狀變化也較大,常見有紅褐色、灰色、綠灰色和紫色,尤以鈍端斑紋較多。卵的大小為25.3~30.7mm×18.9~21.3mm。雌鳥孵卵,雛鳥晚成性。
地理分布
分布範圍:印度至中國西南部、東南亞、巴拉望島及大巽他群島。
分布狀況:常見的低地留鳥,見於西藏東南部近邊境地區及雲南南部的原始森林,高可至海拔1100米[2]。
亞種分化
序號 | 中文名稱 | 學名 | 命名人及年代 |
1 | 和平鳥印尼亞種 | Irena puella crinigera | Sharpe,1877 |
2 | 和平鳥馬來亞種 | Irena puella malayensis | Moore, F,1854 |
3 | 和平鳥指名亞種 | Irena puella puella | Latham,1790 |
4 | 和平鳥錫金亞種 | Irena puella sikkimensis | Whistler & Kinnear,1933 |
5 | 和平鳥爪哇亞種 | Irena puella turcosa | Walden,1870 |
6 | 和平鳥巴拉望亞種 | Irena puella tweeddalei | Sharpe,1877 |
種群現狀
全球種群未量化,除原產地局部區域非常見或稀有外,在多數原產地皆常見(del Hoyo et al. 2005)。和平鳥在中國分布區域極為狹窄,種群數量稀少,屬稀有鳥類,應注意保護。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無危物種(LC),2012年評估。
該物種已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