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和歸去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和歸去來》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卷三。

原文

今人好和《歸去來詞》,予最敬晁以道所言。其《答李持國書》云:「足下愛淵明所賦《歸去來辭》,遂同東坡先生和之,仆所未喻也。建中靖國間,東坡《和歸去來》,初至京師,其門下賓客從而和者數人,皆自謂得意也,陶淵明紛然一日滿人目前矣。參寥忽以所和篇示予,率同賦,予謝之曰:『童子無居位,先生無並行,與吾師共推東坡一人於淵明間可也。』參寥即索其文,袖之出,吳音曰:『罪過公,悔不先與公話。』『今輒以厚於參寥者為子言。』昔大宋相公謂陶公《歸去來》是南北文章之絕唱,《五經》之鼓吹。近時繪畫《歸去來》者,皆作大聖變,和其辭者,如即事遣興小詩,皆不得正中者也。

譯文

現代人喜歡和《 歸去來》 辭,我最佩服晃以道說的話。他《 答李持國書》 說:「先生喜歡陶淵明 所作的《 歸去來》 辭,遂與東坡先生和它,這我就不明白了。徽宗建中靖國年間,東坡有《 和歸去來》 辭,最初來到京城,他的門下賓客隨他唱和的有好幾個人,都自以為作的很好,真是一日之間陶淵明滿眼都是了。參寥子忽然把他和的篇章讓我看,大略和賦一樣,我告訴他說:『童子不敢占據高位,先生面前不敢同行,我和大師共同推舉東坡先生到陶淵明的行列里就行了。」參寥子就把他的文章要了回去,裝在袖裡走了,並且用吳語說:「對不起先生,我後悔沒有和先生早打招呼。」「現在我把愛重參寥子的話對先生說。」舊時大宋相公(庫)稱陶公《 歸去來》 是南北文章的絕唱,五經的傳播者。近來畫《 歸去來》 的都畫成了大聖變,和陶公辭的象是隨事遣興的小詩,都是違背了意原的。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1]。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2]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視頻

和歸去來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