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和秦彥容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和秦彥容韻

來自國學薈 的圖片

作品名稱:和秦彥容韻

創作年代:金代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李俊民

和秦彥容韻是金代文學家李俊民的作品之一。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號鶴鳴老人,澤州晉城(今屬山西晉城)人。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韓王元嘉之後。[1]

年幼時 ,勤於經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學。承安間以經義舉進士第一,棄官教授鄉里,隱居嵩山,元政府澤州長官段直從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澤州教授,長期在澤州大陽生活教學。金亡後,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諡莊靖。能詩文,其詩感傷時世動亂,頗多幽憤之音。有《莊靖集》。[2]

正文

和秦彥容韻 其一

養賢列鼎手自烹,燮調元化和如羹。馬蹄一蹙燕地裂,氈裘尚拂陰山雪。

將軍表請願出師,壯士揮戈惟恐遲。武成才試二三策,黍離已見閔周詩。

縱橫門外豺狼路,我老此身無著處。君不見平淮十萬兵,猶向襄陽守朱序。

和秦彥容韻 其二

君不見子幼自勞羔日烹,何如命駕季鷹吳中煮蓴羹。

又不見姜侯設鱠鑿冰裂,何如徒步拾遺長鑱黃獨雪。

幸遇南來董鍊師,說似壺天日月遲。謫仙之游乃非謫,長安市上斗酒百篇詩。

蒲輪休指商山路,得到白雲采芝處。諸生待揖隆準翁,馬上未遑事庠序。

和秦彥容韻 其三

獵犬已為兔死烹,猶向漢俎分杯羹。腳靴手板凍欲裂,尚立唐階沒膝雪。

三寸舌為帝者師,終比赤松見事遲。相看一笑在目擊,何用左思招隱詩。

出門便是天壇路,雲閒指點巢仙處。不辭杖屨從子游,王者之後養老在西序。

和秦彥容韻 其四

谷因辟後厭鼎烹,那在丘嫂轑釜羹。冠未掛前已先裂,一簪卻上山頭雪。

我雖無師心我師,速修何恨下手遲。論中自得養生理,筆底儘是遊仙詩。

休向回車問前路,終須有個安排處。晴窗點檢白雲篇,不知誰為作者序。

和秦彥容韻 其五

不嫌瓠葉日猶烹,不羨公子染指爭黿羹。不把荷衣等閒裂,不羨曹人共服麻如雪。

愛身肯似賤場師,凡骨只愁輕舉遲。北山未出移休勒,東老雖貧樂有詩。

望中雲海蓬萊路,誰道樂天無歸處。一千年鶴再來時,行雁難將弟兄序。[3]

作者簡介

李俊民,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韓王李元嘉後裔,排行第三。幼年能文。少時得名儒傳授程氏之學,即北宋哲學家程頤、程顥兄弟二人所奠定的「理學」,「其於理學淵源,冥搜隱索,雖片言隻字務有根據。」凡經傳子史百家之書,他無不研究,未及仕,已成名儒。

金章宗承安五年(1200),25歲的李俊民以經義舉進士第一,授應奉翰林文字,文名雄於一時。不久,任沁水縣令,並提舉長平(今高平西北)倉事,進升朝請大夫。未幾,因他厭惡官場應酬,棄官歸田,以所學教授鄉里。由於他學問淵博,加之狀元聲威,從學者甚眾,不遠千里慕名而來投師者不絕於門。貞佑二年(1214),金宣宗自中都(今北京城西南隅)南遷汴京(今開封市)。因為戰亂,李俊民於貞佑三年(1215)離開家鄉隱居於嵩州鳴皋山,後遷徙至懷州(今河南沁陽),不久又隱於西山。在河南的這段時間,有隱士荊先生,授給他邵雍的《皇極》數學,李俊民對這種用符號、形象和數字推測宇宙變化的學說十分精通,當時深通此道的劉秉忠也對其佩服得五體投地,自嘆弗如。元滅金後,李俊民徙居懷州,不久又隱居於崇山。元政府澤州長官段直從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澤州教授,在大陽生活,他便千方百計招延澤州散在四方的名士,協助他教授學生,所以,僅五六年,所培養的人才,「以通經被選者」有一百二十二人。

元初,忽必烈即汗位前,劉秉忠曾向忽必烈推薦李俊民,盛讚他「易理,易數兩造精微」。元憲宗蒙哥七年(1257),忽必烈在藩邸,命以安車召見李俊民等金朝遺老,天天延訪,從不間斷。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經史百家,無所不談。忽必烈想授以高官,但李俊民拒絕入仕,懇賜還山,忽必烈欽佩其氣節,尊重其人格,便派專人護送。忽必烈曾令張仲一向李俊民討教有關禎祥方面的預言,因李俊民精通《皇極》數,所言神話般全部應驗。當忽必烈即汗位,改元中統,李俊民已卒於嵩山,享年85歲,葬於晉城崔家莊北。元世祖中統初,賜諡莊靖先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