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菊 白居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詠菊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首聯勾勒出一幅秋夜霜降的畫面;頷聯通過芭蕉的新折和敗荷的傾斜,進一步渲染了秋日的蕭瑟氣氛;頸聯寫東籬菊在寒霜中傲然挺立,不畏嚴寒,金粟般的花朵初開,顯得分外清新,不僅突出了東籬菊的耐寒特性,更展現出其高潔傲岸的品格;尾聯強調清晨時分的清新與寧靜,與東籬菊的傲寒之姿相得益彰。
原文
白居易〔唐代〕
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
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譯文
一夜過後,初降的寒霜輕輕地附在瓦上,使得芭蕉折斷,荷葉傾倒。
耐寒的只有東邊籬笆旁的菊花,它花蕊初開,讓早晨多了一份清香。
賞析
初降的霜輕輕的附着在瓦上,芭蕉和荷花無法耐住嚴寒,或折斷,或歪斜,惟有那東邊籬笆附近的菊花,在寒冷中傲然而立,金粟般的花蕊初開讓清晨更多了一絲清香。
夜裡寒霜襲來,本來就殘破的芭蕉和和殘荷看起來更加不堪。只有籬笆邊的菊花,金黃色的花朵在清晨的陽光下看起來更加艷麗。用霜降之時,芭蕉的新折和荷葉的殘敗來反襯東籬菊的清絕耐寒。此詩讚賞菊花凌寒的品格。
整詩是借詠菊之耐寒傲冷逸清香亮霜景,自況言志的。
簡析
《詠菊》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首聯勾勒出一幅秋夜霜降的畫面;頷聯通過芭蕉的新折和敗荷的傾斜,進一步渲染了秋日的蕭瑟氣氛;頸聯寫東籬菊在寒霜中傲然挺立,不畏嚴寒,金粟般的花朵初開,顯得分外清新,不僅突出了東籬菊的耐寒特性,更展現出其高潔傲岸的品格;尾聯強調清晨時分的清新與寧靜,與東籬菊的傲寒之姿相得益彰。全詩精神振拔,令人耳目一新,詩人是借詠菊之耐寒、傲冷、逸清香、亮霜景而自況言志的。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