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哀 拼音: āi 注音:ㄞ 部首: 口 部外筆畫: 6 總筆畫:9

五筆86/98:YEU 倉頡: YRHV 鄭碼:SJRH 電碼: 0755

筆順編號: 412513534 四角號碼: 00732 UNICODE:54C0

基本字義

āi   ㄞˉ 悲痛:悲~。~求。~嘆。~鳴。~思。~鴻遍野(「哀鴻」,哀鳴的大雁;喻到處都是呻吟呼號,流離失所的災民)。~艷(詩文淒測動人而華麗)。 悼念:~悼。默~。 舊時稱死去母親:~子(a.母喪而父存;b.古稱居父母喪的人)。

英漢互譯

grief mourning pity sorrow

方言集匯

粵語:oi1 客家話:[客語拼音字彙]oi1[台灣四縣腔]oi1[梅縣腔]oi1[東莞腔]oi1[客英字典]oi1[寶安腔]oi1[沙頭角腔]oi1[陸豐腔]oi1[海陸豐腔]oi1

詳細解釋

哀 āi 〈形〉

(形聲。從口,衣聲。本義:悲痛;悲傷) 同本義 [grieved;sorrowful] 哀,閔也。——《說文》 哀,痛也。——《廣雅》 以凶禮哀邦國之憂。——《周禮·大宗伯》。注:「救患分災。」 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注:「傷也。」 嗚呼哀哉。——《柳敏碑》 有婦人哭於墓間而哀。——《禮記·檀弓》 僵臥孤村不自哀。——宋·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子言未發而哀樂具乎其前(悲哀、歡樂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來)。——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又如:哀咜(悲哀嘆息);哀詔(皇上駕崩後,新君通告全國的文書);哀哉(表示悲傷或痛惜的感嘆詞);哀毀骨立(形容對父母的故去非常悲哀,以致瘦得皮包骨了) 形容聲音淒清尖銳 [desolate] 杜鵑啼血猿哀鳴。——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又如:哀弦(悲涼的弦樂聲);哀笳(悲涼的胡笳聲);哀鴻(哀鳴的大雁。比喻流離失所的災民)

詞性變化

哀 āi 〈動〉

同情,憐憫 [pity;sympathize with] 君將哀而生之乎。——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天子作詩三章以哀民。——《穆天子傳》 。 又如:哀恕(同情寬恕) 慰問;哀悼 [express sympathy and solicitude for;mourn or grieve for the deceased] 秦不哀吾之喪而伐吾同姓。——《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哀文(哀辭) 哀求 [supplicate;beg] 愛公者皆為公懼,勸罄橐以哀之。——《聊齋志異·妖術》。 又如:哀請(哀告,哀求;苦苦請求);哀祈(哀求) 通「愛」。愛護 [care for;cherish] 國雖弱,令必敬以哀。——《管子·侈靡》 各哀其所生。——《淮南子·說山》 見與之友,幾於不親;見哀之交,幾於不結。——《管子·形勢》 人主胡可以不務哀。——《呂氏春秋·報更》 哀嘆 [bemoan;bewail]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 杜牧《阿房宮賦》 〈名〉姓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字部》 ·哀 ·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6 《唐韻》烏開切《集韻》《韻會》《正韻》於開切,音唉。《說文》閔也。《玉篇》哀傷也。《書·大誥》允蠢鰥寡哀哉。《詩·豳風》哀我人斯。 又《爾雅·釋訓》哀哀悽悽,懷報德也。《詩·小雅》哀哀父母。 又憐也,愛也。《呂氏春秋》人主胡可以不務哀士。 又《莊子·德充符》衞有惡人焉,曰哀駘它。《註》哀駘,醜貌;它,其名。 又《諡法》恭仁短折曰哀。 又姓。《風俗通》魯哀以後,因諡爲姓。《前漢·王莽傳》梓潼人哀章。《姓譜》宋有哀長吉。《正字通》明嘉靖進士哀貞,上命攺哀爲衷。 又國名。《後漢·南蠻傳》哀牢人皆穿鼻儋耳。 又葉於希切,音衣。《詩·小雅》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又》山有蕨薇,隰有桋。君子作歌,維以告哀。

說文解字

《卷二》《口部》 ·哀 閔也。從口衣聲。烏開切

English

sad, mournful, pitiful; pity[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