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羅德·哈姆
![]() |
哈羅德·哈姆(Harold Hamm,1946年-),企業家,出生於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大陸資源公司創始人。
簡介
哈羅德·哈姆創立哈羅德哈姆卡車運油服務公司,之後引領其成為俄克拉荷馬州最大的公司,被總統候選人米特·羅姆尼任命為能源顧問。他於2007年帶領大陸資源公司上市。曾入選《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和《胡潤》全球富豪榜。
2021年4月6日,哈羅德·哈姆及家族以94億美元財富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247名。
人物經歷
哈羅德·哈姆,1946年出生,石油天然氣開採和製造企業大陸資源的創辦人。哈羅德·哈姆父母是俄克拉荷馬州的小佃農。他從小干過擠牛奶、收雞蛋、餵雞的活兒,只獲得了高中文憑。從事的第一份工作是用泵抽天然氣,1965年買了一部卡車。
1966年創辦了哈羅德哈姆卡車運油服務公司(Harold Hamm Tank Truck Service),該公司後來成為俄克拉荷馬州最大的公司。
1967年創辦大陸資源公司,該公司於2007年上市,並於2009年收購了天然氣加工公司Hiland Partners和Hiland Holdings private。
人物事件
2014年11月10日,美國地方法院法庭文件顯示,法官裁決大陸資源(Continental Resources)執行長哈羅德·哈姆(Harold Hamm)向前妻(蘇·安·哈姆)支付9.995億美元,這也是全美最貴的離婚案之一。
2015年1月6日,哈姆願意按照2014年11月法官的離婚裁決,為前妻蘇·安·阿諾開出9.748億美元的支票,但蘇·安·阿諾卻拒絕接受送到她律師團隊的那張手寫支票。
個人感言
以下講述了哈羅德·哈姆的起步故事
我是一名專業的地質學家,也是名石油勘探家。這就是我在自己職業生涯中所做的事情,而這一生涯的頂點——至少就目前來說——當屬我在最近40年來世界最大油田的勘探過程中發揮了一定作用。該油田就是巴肯油田(Bakken),我相信這塊油田在未來數十年將能出產240億桶石油,或許還要更多。目前,我創立的大陸資源公司(Continental Resources)在巴肯油田擁有最多的油氣產業。在過去的五年裡,我們的石油產量翻了一番。在未來五年,我們還將再翻一番。
但要想在石油行業起步,你不可能僅靠一次「本壘打」就上位。事實上,在職業生涯的頭幾年,我沒有發現任何東西。不過,我的「第一擊」出現在1971年,那年我25歲,當時我在俄克拉何馬州西北部的奧斯威戈地層中發現了如今的奧克戴爾油田(Oakdale).
不過,讓我們再往前回溯一些,所有的一切都始於我成為一名石油商人的夢想。我在俄克拉何馬州列克星敦的一家農場長大,這裡是位於諾曼南部的一個鄉村社區。我的家庭在1962年搬到了俄克拉何馬州的伊尼德,當時我還是一名高中二年級的學生,搬家將我投入一個完全不同的環境。
伊尼德過去錢普林石油公司(Champlin Petroleum)的企業生活區,當時有一股「石油熱」正如火如荼。這就是我當時的處境,在一個石油城鎮的中心安了家。那兒的石油人與眾不同,他們富有魅力,非同一般。
有一天,我在高中參加了一次集會,就是在那時候我才明白擁有激情意味着什麼。集會的發言人是約翰·弗蘭克(John Frank),他來自俄克拉何馬州薩帕爾帕的弗蘭克瑪陶器公司(Frankoma Pottery)。在講台上,弗拉克腳踩陶輪,他像拍打嬰兒一般處理着一塊粘土,從中製造出非凡的作品。很顯然,弗蘭克做得很好,因為這是他的激情和藝術所在,而他傳遞的信息則是,如果我們能追尋自己生命的激情,我們所有人都能擁有出色的人生。所以,我當時就想,自己的激情應該屬於哪呢?
後來,我在高中撰寫了一篇關於石油的論文,並發現自己想要成為一名勘探家。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這變成了一個我努力使之成真的夢想。我在石油行業尋找能夠教導我的老師,我變得痴迷於日以繼夜地向他們學習。
高中畢業以後,我開始在油田幹活,屬於服務型的工作。我為約翰尼·吉爾(Johnny Geer)開了幾年的油罐車,並學到有關石油和天然氣生產的知識。我的老師遍布整個行業:弗洛伊德·哈靈頓(Floyd Harrington)為克里斯油井服務公司(Chris Well Service)工作,他教會我關於油井服務行業的知識;洛奇·洛克霍德(Rocky Rockhold)是德士古公司(Texaco)的油田作業班長,他擁有非常豐富的知識;西方公司(Western Company)的唐·朗頓(Don Longdon)是我認識的最棒的油井技術人員之一,他教會了我很多關於油井增產和水力壓裂法的知識(不錯,水力壓裂這項技術其實很早就誕生了);接着還有傑克·弗里奇奧(Jack Ferchau)和傑克·霍其頓(Jack Ferchau),他們教會我關於地質學和油井作業的知識。
我之所以提到這些人,原因在於他們的慷慨。他們願意向一名求知若渴的年輕人展示這個行業的面貌,並將他們歷年所學的知識教授給我。1966年,在為自己的創業想法找到一位貸款聯保人之後,我創立了第一家公司,即哈羅德哈姆油罐車服務公司(Harold Hamm Tank Trucks,這名字很原始,你不覺得嗎?).
在那之後不久,我腦中萌發了鑽探第一口油井的想法。我創立了雪莉迪安石油公司(Shelly Dean Oil Co.),名字來源於我的頭兩個閨女。當時有一口老油井,1943年的時候它還在用古老的蒸汽鑽機進行鑽探。油井發生了爆炸,並燒毀了鑽機。人們重新鑽探了這口油井,它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出產了大量石油,但人們從沒有搞清楚石油是從哪塊區域——換句話說即哪個深度的地層——冒出來的。
我對此感到很好奇,所以我開始查看這塊區域所有油井的鑽探記錄,並得到一個不同於他人所見的想法。我注意到,當鑽頭向更深處鑽探時,鑽井會經過一片高滲透性的區域——也就是說,這片區域可以讓液體通過,它要麼將液體吸收過來,要麼將其釋放出去。在很多油井中,我看到該區域大量吸收鑽井泥漿,並在鑽井孔組成的滲透性層段留下一層泥餅。我明白過來,附近很可能有一塊覆蓋面積很大的產油區域。我意識到這是一個地質學上的概念,並決定檢驗自己的理論。
我租下一些土地,並從蓋蒂家族(Getty)手裡買下一些還在生產的油井,這讓我獲得該地層之上1,200英畝土地的使用權,並讓我可以經營其他一些地塊用於鑽探。有些人納悶,「這個年輕人在做什麼?」但也有一些人給我投資,對這裡產生了興趣。我不得不儘可能多地舉債,並承擔其餘的風險。我知道自己可以償清貸款,那時候我只是沒有足夠的錢而已,當時鑽探一口油井的花費約為10萬美元。
這樣,在1971年11月自己25歲的時候,我鑽探了埃爾登庫克2號井(Eldon Cook No. 2),這是我的第一口油井。這口井獲得了成功,它一小時可出產20桶石油。我的概念在當時完全是業餘的,但卻是個好的想法。這口井至今仍在產油,並付清了所有的賬單。這塊土地最後發展成了產量達600萬桶的奧克戴爾油田,原來那口被炸毀過的老油井正好位於該油田的邊緣。我的第二口油井是距離該地5英里的一口初探井(又稱也毛巾),它每小時可出產75桶石油,而這下子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第一口油井是我最重要的一口井,它是我起步所需的成功。第一批油井讓我能夠去上大學,接受教育,並學習那些在我職業生涯中所必需的知識。
雖然現在事情變得更難了,但我們仍可以在俄克拉何馬州找到石油。創辦公司面對的門檻已經提高了,但事情並非不可為。每一項監管措施和每一條規則都對你造成諸般限制,然而,沒錯,事情並非不可為。這正是生活在一個自由國家、可以自由做夢和創業的美妙之處。
如果我25歲時就知道自己現在所知道的事情,我會有不同的作為嗎?唔,這個問題超出了我的想象。那時候我最好還是不要知道這些事情,我不會知道該如何應對。在那時候,我對自己不了解的事情知之甚少,而這讓我處於一種學習的模式。不管怎樣,你始終都應該追尋生命的激情,並不斷地學習。
榮譽記錄
2017年10月17日,福布斯公布美國400富豪榜,其中,哈羅德·哈姆以110億美元資產排名第43。
2018年2月28日,胡潤研究院發布了《2018胡潤全球富豪榜》,哈羅德·哈姆以1000億元人民幣排名第80。
2019年2月,哈羅德·哈姆以950億元人民幣財富位居《2019胡潤全球富豪榜》第88位。
2019年,哈羅德·哈姆以127億美元的財富排名2019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105位。
2020年4月,以24億美元財富位居2020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875位。
2021年3月,哈羅德·哈姆以400億元人民幣財富位列《2021胡潤全球富豪榜》第475名。
2021年4月6日,哈羅德·哈姆及家族以94億美元財富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247名。[1]
【明輝說油】石油----「商品之王」桂冠上的七個人像
搜狐 2023-01-23 13:22 發布於:上海市
哈羅德·哈姆:頁岩俠一展身手
在美式的超級英雄電影裡,總會將一些角色稱作「**俠」,對抗另一方勢力。在石油這塊舞台上,哈羅德·哈姆就是「頁岩俠」。哈羅德·哈姆是大陸資源公司首席執行官,也是美國頁岩油行業領軍人物。而正是以他為首的美國頁岩油勢力的迅速增長,引起了沙特石油富豪的強烈不滿。
以沙特為首的中東產油國,在過去半個世紀中的絕大部分時間裡,是與美國配合的,這涉及一場大型交易:沙特將石油賣給美國,收益換成美國國債以支持美元,而美國則為沙特提供安全保護。
然而到了2015年左右,這筆大交易有些難以為繼了。這並非沙特變了,而是美國變了:由全球最大的能源進口國轉而成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產國之一,甚至在國際能源市場上逐漸成為沙特的競爭對手。而給美國帶來這場變化的,是頁岩油革命。
哈姆是這場頁岩油革命的領頭人之一。哈姆和前輩洛克菲勒相似,也是出身草根。他在俄克拉何馬州的農村長大,是家裡的第13個孩子。他小時候赤腳採摘棉花,16歲開始在加油站工作,以養家糊口。1967年21歲時創辦了大陸資源公司,並一手將一家創業公司打造成了美國排名前十的石油生產商。
之前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美國將石油作為戰略物資,只能進口不能出口。1975年,為了應對石油禁運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原油價格的上漲,美國出台了《能源政策和節能法》,禁止原油出口。在禁止本國石油出口的同時,美國並沒有鉚足勁擴大國內生產以實現進口替代,而是儘量多從國外買油,人為地降低本國的石油開採量,從而保護本國石油儲備。美國原油產量從20世紀70年代日均1004萬桶的峰值逐步下降,一直跌至2008年日均約500萬桶的低點。
低產出和高油價為哈姆的頁岩油開發帶來了機會。2008年7月14日,WTI原油期貨價格創下147.27美元/桶的歷史高點,刺激大量的資金湧入頁岩油勘探和開發領域。充裕的基礎設施投資和技術進步,成為沉寂已久的頁岩油實現爆發式發展的溫床。
其實頁岩油並非新事物,早在1914年美國人就在阿巴拉契亞盆地泥盆系頁岩中發現了世界第一個頁岩氣田。頁岩油屬於輕質油,油質好。但是,受地質認識和技術手段的限制,人們並沒有重視這類資源——不僅沒有認識到它的巨大潛力,更沒有想到它可以被大規模地開採利用。直到近百年後,基礎地質研究、水平鑽井和水壓致裂技術的進步,促使「頁岩俠」破殼而出。傳統直井油田直接從油層抽取原油,頁岩油開採用水平鑽井和水壓致裂技術從頁岩層中獲得,頁岩油的開採成本也更高一些。即便如此,在較高的國際油價面前,開採頁岩油仍有利可圖。從20世紀90年代,哈姆開始在北達科他州巴肯地區使用水平鑽井和水力壓裂的方法開採頁岩油,逐漸改變了美國石油工業。
得益於頁岩油的迅猛發展,美國石油增產後,對進口石油的依存度從2010年的49.3%進一步降至2015年的25%,2020年已經降到了20%以下。2005年,美國曾創下平均每天進口1250萬桶石油的紀錄;2020美國的石油進口量已經減至每天不足300萬桶,是石油危機以來的最低值。
當時美國多產出的油氣不僅足以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而且其輕質油供應已經過剩。於是2015年,美國國會投票通過了解除原油出口禁令的「HR-702號法案」,延續40年之久的原油出口禁令終於被放開了,為美國頁岩油「衝出國門,走向世界」掃清了障礙。哈姆被廣泛認為是帶頭解除美國40年來對美國原油出口禁令的人,他由於為解除出口禁令所做的不懈努力而被《石油和天然氣投資者雜誌》評為「年度執行官」。
出口的美國油氣迅速湧入世界市場。2018年1月,懸掛着巴哈馬國旗的「首爾精神」號郵輪經過一個多月的航行,從美國的休斯頓抵達阿聯酋阿布扎比的路瓦斯港。這艘超過8.3萬噸的油輪並非從中東裝載原油,而是將美國的凝析油出口到阿聯酋,供當地的煉廠使用。這種和傳統運輸路線背道而馳的將美油運往中東的場景,從那之後變得越來越普遍。
美國頁岩油的生產商不斷擴大生產,搶占全球能源市場。就在「頁岩俠」出海兩個月後,國際油價跌破每桶27美元關口,創下13年來的低點。這在很大程度上是頁岩油革命撼動了舊有能源體系,中東運往美國的「黑金航線」重要性下降;美國掌握主動優勢成為「革命者」,而沙特等傳統產油國則成為「被革命」的一方。傳統的石油生產國當然不願接受這種改變,因此,2012年後,國際原油市場上演了一出圍剿「頁岩俠」的大戲。
面對美國頁岩油企業的挑戰,以沙特為代表的歐佩克(OPEC)國家放棄了限產保價的策略,選擇增加原油供給來搶奪市場份額,意圖通過價格手段將羽翼未豐的美國頁岩油擠出市場。於是,從2013年起,原油市場上一場波瀾壯闊的「價格割喉戰」拉開了帷幕。在此過程中,油價從當時的每桶110美元左右,到了2016年初,降到了不足30美元/桶,跌幅超過70%。
但「頁岩俠」的抗打擊能力出乎人們意料。價格戰不僅沒能打倒「頁岩俠」,還使其更加堅韌。由於技術的進步,單井產量大幅增加,加之採購和服務成本下降,美國頁岩油生產效率越來越高:井口盈虧成本由2014年的70至80美元/桶降至低於40美元/桶;從鑽井到完井的周期由2014年的平均6個月縮短為3個月;單井生產效率提高50%至100%。此外,美國成熟的資本市場也為頁岩油生產商提供了廉價的資金和更多靈活性。
面對沙特的極限施壓,哈姆強硬回應:「他們希望阻止頁岩油,也許在6個月期間得逞,但不會永遠如此。」哈姆認為,只要美國原油基準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達到約70美元/桶,就足以刺激開採活動增加以及產量增長。而市場也確實沒讓他等太久,到2018年全年油價的均價已經在70美元上方,在2022年油價甚至一度逼近每桶130美元。
傳統石油生產商的限產無法限制「頁岩俠」,而限產帶來的油價上漲,讓後者搭上了「便車」。「頁岩俠」既打不死,又甩不掉,讓沙特等國感到無可奈何。迄今為止,在與傳統石油生產商「貓捉老鼠」的遊戲中,更加靈活的頁岩油生產商一直占據優勢——油價一漲,頁岩油大量進入市場,這就導致油價下跌;而油價一下跌,頁岩油生產商就會靈活減產,讓歐佩克去收拾殘局,然後油價就又上漲,進入下一個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