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哪朝的江山最正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哪朝的江山最正統?愛新覺羅氏入主中原之後,一連四代皇帝都像是王婆附身。順治說:「自古得天下之正,未之有比也。」康熙說:「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雍正接力,「我朝驅逐流寇,應天順人而得天下。」乾隆直接拿人墊背:「我朝得天下之正,實非漢唐宋明所可比。」[1]

由此引出了一個有意思的話題——歷朝歷代,哪一個王朝的江山最正統呢?這可不是像清朝皇帝那樣自賣自誇就行的。

一、「正統」的標準

首先要弄清「正統」的標準是什麼?

雍正帝編過一本書,名叫《大義覺迷錄》。在這本書里,雍正帝從古論到今,說凡是靠禪讓制度立國的,都是乘人之危、欺負人家孤兒寡母,無恥至極、不值一提。漢和明雖然要好一點,但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不也都是秦和元的臣子嗎?君主有錯,做臣子的就要扶正共濟,你倒好,趁亂而起,火中取粟,說到底也不過是亂臣賊子。如此說起來,縱觀數千年,也只有大清朝得國光明正大、眾望所歸。為什麼這麼說呢?大清朝本來只是明朝的鄰居,兩下相安無事。可是明朝自己家的僕人李自成舉起刀子殺了主人,大清朝不忍鄰居遭難,替天行道,驅逐懲治了李自成,從而得了天下,這可是應天順人啊。

原來滿清正統的標準是「倫理綱紀」!

可是,誰買他的帳呢?清史學者孟森先生認為另有真命天子。他在《明史講義》中給出理由:「中國自夏商周以來,取得天下最合法方式的朝代是漢朝和明朝,劉邦、朱元璋平民出身,白手起家沒有藉助高官權勢;他們起義造反不是為了覬覦皇帝寶座,而是為了推翻暴政。」

他的正統是道義!

在中國歷史上,正統的標準發生過演變。從戰國到唐,正統的標準是「五德終始說」。五德即五行,木、火、土、金、水,終始即周而復始的循環運轉,五行始於土,終於水。它們之間的關係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最后土再克水。

按鄒衍所說,虞舜、夏、商、周的歷史是一個勝負轉化的發展過程,虞是土,夏是木,商是金,周是火。兩者交替鬥爭,歷史是屬於勝利者的。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正式採納了這個理論,認為周是火德,秦取代了周,應該是水德,水德所對應的顏色是黑,秦人的衣服、旗幟等都變成黑色的啦。

這一政權合法性的理論就像老百姓喝酒的時候玩的「老虎吃雞,雞吃蟲,蟲吃棒槌,棒槌打老虎。」的遊戲一樣。只要你能建立新王朝,這個理論就能拿來用。

直到宋朝,一些學者忍不了了,這哪成呢?沒一點道義性。歐陽修認為:「正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統者,所以合天下之不一也」。這裡的「正」不僅僅指取得天下的方式是否符合道義,還要取得天下之後是否施行仁政;「統」指的是一統天下。這個正統論基本為後世沿用。

我們今天的評價的主要框架也主要採納歐陽修的,一從獲得天下的方式,二從朝代的功德,三從是否為大一統王朝,這三個條件來評判評判。

這樣具備條件的選手只有秦、西漢、東漢、西晉、隋、唐、宋、元、明、清。根據取得天下的方式,分為開天闢地組——秦朝,農民起義組——西漢、東漢、明朝,篡權奪位組——西晉、隋朝、宋朝、唐朝,夷狄入主組——元朝、清朝。

可能讀者會有疑問,唐朝也是篡權奪位?當初,唐軍拿下長安,李淵冊立楊侑為隋恭帝,干起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買賣,等到唐朝剿滅群雄,統一全國的時候,這樁買賣的價值沒了,恭帝被廢了。可是自己樹立的「人設」又被自己推倒,只得落了個篡權奪位的罵名了。

可是大唐的江山實際是靠自己一刀一槍拼出來的。李淵在太原起兵的時候,隋朝已經弄失了它的「鹿」:煬帝被18路反王逼得只能蝸居在揚州,坐以待斃。李淵父子經過七八年的征戰,滅薛舉、劉武周、宋金剛、王世充等統一天下。

所以並非評委會給唐朝穿小鞋,雖然把唐朝劃分為「篡權奪位組」,但唐朝可以高歌,我們不一樣。

二、農民起義組vs篡權奪位組

篡權奪位既坐享其成,又吃相難看,雖令人不恥,但它對社會的破壞程度遠不如農民起義,田氏代齊,齊國還是那個齊國;如果要是農民起義,大小官員一旁做小板凳吃瓜的份都沒了,「宮闕萬間都做了土」,「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那篡權奪位反倒香了?這不是節操碎了一地麼?對不起,道德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它只是社會關係的產物,不能覆蓋萬事萬物。

另外,有學者認為,農民起義是白手起家,篡權奪位是機巧的盜竊,明顯農民起義的難度更大。容易到手的,也容易浪費。

果真如此麼?

劉邦雖然白手起家,但首先向秦朝發難的是陳勝,消滅秦軍主力的是項羽,後來居上的卻是劉邦。朱元璋白手起家,但打響武裝反抗蒙古第一槍的是劉福通,消滅元軍主力的是張士誠,這時的朱元璋在忙着殺漢人,高築牆,廣積糧,壯大自己呢,最後來了個卞莊刺虎,得了天下。

馮夢龍總結的特別好:「天下本是一餐飯,崇禎磨,闖王捶,福魯唐桂把火添,大清賺的盤缽滿」。楊堅、李淵、趙匡胤可以傲嬌地對劉邦、朱元璋說,「我三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要輸給你十年寒窗?」

同理,夷狄入主中原所帶來的破壞力不亞於農民起義,這兩兄弟半斤八兩吧。

秦滅六國,雖然凶暴,但其第一次統一的意義實在非同尋常,奠定了中國大一統的基礎。不過畢竟秦始皇統一之後用暴政滿足瘋狂的私慾,統一的意義又在哪裡呢?

西晉,隋和宋這幾位都通過篡權奪位的方式上台,但盜亦有道,司馬氏和楊堅是小盜,小盜無道,就像《西遊記》當中的「眼看喜」「耳聽怒」「舌嘗思」等6個毛賊;而趙匡胤是大盜,大盜有道,拿了你的東西還能讓你拍手叫好,就像羅貫中、吳承恩、莎士比亞。

司馬氏和楊堅在京城清洗異己,在京城之外與反對勢力發生內戰,將爭權奪利的醜劇的血雨腥風全程真人秀了出來。趙匡胤在京城對百姓不但秋毫無犯,對後周舊臣也相當尊重,要麼讓他們體面下野,要麼繼續留用;在地方上多加安撫避免了內戰。

對於宋朝天命所歸的說法,似乎也有根據:後周太祖郭威的子嗣全被後漢隱帝所殺,其皇位只得由其侄子柴榮繼承,可柴榮即位僅6年就駕崩了,後周王室只剩下幾個孤兒寡母。這個王朝的統治階層零落到如此地步,國祚怎麼可能綿延持續呢?試想身逢五代亂世,幾個孤兒寡母如何能夠治國理政?所以我們不能用封建倫理綱常的舊框架去框宋朝。在血雨腥風的宮斗歷史大劇當中,趙匡胤是令人敬佩的大反派、大盜。

綜上,評委不會因為小組不同而給這個戴高帽,給那個扣帽子。

三、從大秦帝國到晉室南渡

唐、明、清和西漢國祚長久,超過200年;其次為東漢和北宋國祚在150年到200年之間;然後是元朝逼近100年;西晉和隋只有30多年;秦朝墊底僅維持了14年。

地方的行政級別由兩級到多級,說明中央集權在加強,地方權力在削弱。秦朝用郡縣製取代了分封制,中央集權大為加強,但較之於後世,集權才剛剛開始。漢承秦制,「兩漢吏治,永為後世稱美」官級分得少,升轉靈活,郡縣長官可以自主選舉下屬,中央政府高高在上的威勢沒有那麼強烈。東漢到宋朝地方變為三級制,地方長官的辟屬權也被吏部收回,中央集權逐步增強。宋朝專制主義大為強化,中央集權也水漲船高,地方嚴重喪失了主動性、靈活性。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原本惡化的中央和地方關係得以緩解,明清因之,不過由於專制主義空前強化,地方權力十分孱弱。

首先來看秦朝的功德。

秦的統一順應了中國歷史發展的潮流,秦軍號稱虎狼之師,滅六國,擊退匈奴,征服百越,征服西南夷等,用10年完成統一,開拓了約34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軍功震爍古今,並為此後中國在農業經營方式、工商業水平、中央集權體制、意識形態文化等方面領先世界倒下了基礎。

但是秦朝的人民過的很苦,《漢書》記載:秦朝的徭役負擔是先秦時期的30倍,收取的田租、口賦和鹽稅是之前的20倍,以至貧窮的人衣不遮體,吃着豬狗吃的食物。而且秦朝嚴刑峻法,光是死刑就有戮、磔、腰斬、車裂、梟首、棄市、鑿顛、抽肋、鑊烹、囊撲、定殺等,令人不寒而慄。

再看來漢朝的功德。

西漢一出手即不凡,一連5位皇帝都是賢君,令其他王朝羨慕不來。「兩漢吏治,永為後世稱美。」中央和地方官員品級、升遷等務實、合理,地方權力有一定的自主性和靈活性;政府組織當中,皇權和相權分開,皇室和政府分開。選拔人才有客觀的標準—察舉制這些制度在漢初、中期發揮了積極作用,之後逐漸走樣、消極。

在開疆拓土上,漢朝一點也不遜於秦朝。「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是漢軍喊出的強音。漢軍用8年時間完成統一,之後大破匈奴,開拓西域,國土面積達到609萬平方公里……

在賦役上,漢朝也遠比秦朝寬鬆,就拿地稅稅率來說,由高帝時的十五稅一,到文帝的十五稅一,甚至免除,達13年之久,再到景帝時的三十稅一。

不過,漢朝的刑罰也同樣殘酷,罪名繁多分類細緻:危害中央權力犯罪,危害君主權威犯罪,危害皇帝尊嚴和安全犯罪,危害政權犯罪。例如危害中央權力犯罪的名目有阿黨附益罪、「左官」罪、非正、出界、僭越、漏泄省中語、酎金。

那麼東漢呢?

東漢的皇帝與西漢的皇帝相比更似青黃不接,趙翼用「氣運」解釋和「老樹新枝」比喻。光武帝、明帝、章帝一連三位都是賢君,後來大權旁落外戚之手,導致政治逐漸敗壞。

東漢唯一可稱道的是軍事,東漢軍隊解決了匈奴邊患問題,加強了對西域的管治,耗時12年,開拓58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

相比之下,後來的西晉就更差了。西晉君主真是「更無一人是男兒」,甚至還有像晉惠帝這樣的千古奇葩,問百姓不吃飯,幹嘛不吃肉呢?怎麼就餓死了?西晉皇帝質量之差,創歷史之最。

西晉耗時15年完成統一,短暫擁有了54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內戰內行有八王之亂,外戰外行有五胡亂華,不得不衣冠南渡。廉頗已老,不能飯矣。

四、從隋唐到宋元

再來看隋朝的功德。

隋文帝既是明君又是暴君,隋煬帝是暴君。生於不義,又仁義不施,反倒欲壑難平,遂死於恥辱。

不過,隋朝在政府構建和選拔人才方面富有創舉,三省六部制度,分工明確,提高行政效率;科舉制有利於選拔人才,促進社會各階層的流動,加強中央集權。

繼承隋朝的唐朝,對內用時11年掃蕩群雄,對外征服突厥,鼎盛是國土面積達到1237萬平方公里。赫赫軍功,威震天下。

唐朝的皇帝也對得起大唐的國號。高祖、太宗、憲宗、宣宗皆為賢君;武則天是半個暴君,半個明君;玄宗是半個明君,半個昏君;高宗、肅宗、代宗、德宗、文宗、武宗都是守成之君;昏君只有懿宗和僖宗;其餘的如中宗、睿宗、穆宗要麼大權旁落,要麼在位時間太短,影響不大。

唐朝繼承並完善了隋朝的制度如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等,但是未能解決宦官專權和藩鎮割據,最後導致了唐朝的滅亡。

在賦役上,唐朝施行的是典型的仁政。就以商業稅來說,唐朝對待工商界非常優厚,唐初70年間免受一切商業稅,之後徵收三十分之一。

刑罰上繁簡適中,用法持平。唐律是保存下來最早最完整的法典,為後世所繼承,影響力超越國界。

唐朝之後的宋朝,君主都有着較高的文化素養,普遍有寬仁之風。宋朝也幾乎沒有外戚干政,宦官專權及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它優待文官,不殺士大夫和上書言事者,並給予士大夫優厚的待遇,但美中不足的是缺乏對百姓權益的保護。它重視工商業,商業活動不再受到官員的直接監管,草市具有完備的飲食服務設施。

在賦稅上,宋朝實行表面上看起來很輕的兩稅法,但是夏秋稅實際色目是比較複雜的,稅額也非常不一致。兩稅戶的實際負擔遠比法定稅額要重,從而嚴重剝削了農民的再生產能力。徭役有職役、春夫和急夫,職役是主體,即主要負責管理押運官物與供給官物,責任之重令民畏懼,富戶被指定為衙前,不出三五年便破產,以至於貧下的百姓不敢求富。

宋朝最失敗的就是軍事,宋軍耗時20年完成了中原及南方地區的統一,擁有28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但是與遼、西夏和金作戰屢戰屢敗,軍功孱弱,後被外族滅亡。

滅亡宋朝的元朝,開疆拓土達到1370萬平方公里,堪稱「上帝之鞭」,武功之盛,空前絕後。但是,元朝皇帝治理國家一塌糊塗,他們的漢語水平令人着急,能說漢語,識漢字的寥寥無幾。

元朝賦役制度的特點是複雜程度超過前代,各種課役既有地區的差別,又有因戶籍種類不同而存在的差別。其發展方向違背了人身依附逐漸減弱的趨勢,使兩宋以來大為鬆弛的超經濟強制重新強化,如人頭稅的廣泛推行及徭役的加重。

不過,元朝也有可以稱道的地方,一是實行行省制,較好的調節了中央和地方的關係,被後世所採用,二是量刑趨勢是處罰減輕,崇尚輕刑的風習,「君臣之間,唯知輕典之為尚。」

五、明清的功過

明朝是中國走向極端保守和落後的開始,政治上廢丞相,君主權力空前強化;思想上奉行程朱理學,這都和西方的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背道而馳。

而且明朝皇帝的職業素養之低令人驚嘆,整個王朝僅有孝宗一人是正常賢明的皇帝,可惜又英年早逝。這導致明朝鮮有有益的政治,弊政倒是數不勝數,例如宦官專權、特務統治、八股取士。其中,東廠、西廠等法外用權十分嚴重,刑獄之殘酷在眾多王朝當中也是罕見的。

明朝的兩稅法稅負也比唐宋要重,徭役沒有數量的限制,百姓不堪重負。更可怕的是朝令夕改,到了明朝中期賦役制度就被破壞掉了。

在軍事上,明軍耗時26年完成國家統一,鼎盛時國土面積達到997萬平方公里。與蒙古作戰互有勝負,驅逐倭寇,但未能解決邊患問題。軍功既有可圈可點之處,又有沉重的敗筆。

現在來說中國最後一個王朝清朝。清朝時期,中國逐漸落後於世界潮流,政治上西方逐步推翻專制制度,建立代議制,而清朝專制主義制度進一步強化;經濟上西方開始興起工業革命,清朝仍然是小農經濟;文化上西方開展了啟蒙運動,清朝大興文字獄,強化愚民政策。對外交往上,西方殖民擴張,清朝卻閉關鎖國,脫離了文明世界。這導致清朝前期赫赫軍功,後期與列強作戰卻屢戰屢敗。

但是,如果縱向比較,則清朝的統治似乎並不糟糕。清朝皇帝的職業素養令人稱道,朝廷也沒有宦官專權和外戚干政,中央和地方的關係也穩穩噹噹,百姓的賦役負擔遠比明朝要輕。

最後還要提及一下歷朝歷代對待功臣和舊主及其子孫的態度。「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兔死狗烹幾乎是歷史的鐵律。通常以流氓無產者身份開國的皇帝殺戮比較嚴重,以貴族身份開國的皇帝較輕一些。明朝幾乎將功臣故將一鍋端了,「其殘忍實千古所未有」;漢朝剷除7個異姓王,還囚禁過頭號功臣蕭何;隋文帝、煬帝是貴族中的異數,殺功臣有癮,從開國殺到滅國;清朝誅三藩,擒鰲拜……秦朝殺白起、蒙恬、李斯等。

而這幾個王朝處理的就比較好。東漢劉秀以柔道治天下,28宿將都得以善終;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四兩撥千斤,不殺士大夫、功臣及上書言事者;唐太宗「子為政,焉用殺」凌煙閣24功臣大都善終;元朝也沒有殺功臣的記錄。

致與對待舊主及其子孫這是針對的篡權奪位組的條件。

西晉司馬氏不但多次擅行廢立之事,而且公然殺害了皇帝曹髦。

隋文帝更加陰損,2月,他迫使周靜帝舉行禪讓儀式,5月就把人家給殺了,靜帝被害的時候年僅9歲。

宋太祖不但善待柴榮子嗣,還勒石約法趙家後世皇帝「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唐高祖雖然沒有宋太祖做得那麼好,但也善待了隋恭帝和隋王室後人。

小結

從開國方式來看,唐、宋、東漢站在了金字塔的頂端;秦、隋的「逆取」可以理解,客觀上具有偉大的意義;西晉的開國有些醜陋,西漢和明應運而生,但代價很大;元、清過於血腥。

從王朝的功德方面來看,唐朝做得最好,兩漢次之,宋朝勉勉強強。西晉是敗家子,元朝莽夫治國;秦朝、隋朝雖然功蓋華夏,「逆取」未能「順守」,暴政讓它們的合法性大打折扣。明清專制主義空前強化,人民的尊嚴和權利幾乎被剝奪殆盡,即使施行仁政,也是籠子裡的動物少受一些虐待而已,或如魯迅先生所說的「暫時坐穩了當奴隸的時代。」

從大一統方面來看,唐朝、明朝和清朝國祚長久,但也兩極分化。唐朝安史之變後,地方權力尾大不掉的難題一直都沒解決,而明清中央權力大到過了頭,地方政府失去主動性、靈活性,如一潭死水,惟有兩漢的國祚、穩定和中央與地方的關係還差強人意。

綜上,哪朝的江山最正統你知道了麼?[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