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哭宣城善釀紀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哭宣城善釀紀叟》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哭宣城善釀紀叟》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詩,有兩個版本,另一版本題為「題戴老酒店」,兩者文字略有不同。此詩作於李白晚年,為悼念一位善於釀酒的老師傅而寫。[1]

《哭宣城善釀紀叟》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李白是個重感情的人,一生廣交朋友。此詩憑弔的友人紀叟,是宣城著名的釀酒人,所釀的美酒遐邇聞名。李白一生嗜酒,曾多次游宣城,自然就和他交上了朋友,經常喝他釀造的美酒。紀叟死後,李白很悲痛,所以寫了這首詩哭悼他。

前二句,詩人痴情地想象這位釀酒老人死後在黃泉下還應該施展絕活釀造老春名酒;後二句,沿着前面的思路更深一層地感嘆因陰陽相隔而難以嘗到老人的美酒。全詩雖只有寥寥數語,但以樸拙的語言,真摯動人地表現出詩人對釀酒老人的懷念之深,並賦予浪漫主義的色彩加以渲染,把生離死別的悲痛刻畫得入木三分。

作品原文

《哭宣城善釀紀叟》

紀叟黃泉里,還應釀老春。

夜台無曉日,沽酒與何人? 版本二 題戴老酒店

戴老黃泉下,還應釀大春。

夜台無李白,沽酒與何人?

詞句注釋

⑴宣城:郡名,今屬安徽省。善釀:擅長釀酒。

⑵黃泉:地下。

⑶老春:紀叟所釀酒名。唐人稱酒多有」春「字。

⑷夜台:墓穴。暮閉後不見光明,故稱。亦借指陰間。《文選》陸機詩:」送子長夜台。「李周翰註:」墳墓一閉,無復見明,故云長夜台,後人稱夜台本此。「

⑸大春:戴老所釀酒名。

白話譯文

紀老在黃泉地下,還會釀製老春美酒。

只是陰間沒有李白,你老賣酒給何人?

作品鑑賞

這是李白憑弔友人的絕句,有兩個傳世版本,一題為《哭宣城善釀紀叟》,一題為《題戴老酒店》,兩者釀酒老人的姓不同,正文文字也略有不同,而內容基本沒有差別。這裡賞析所引述的文字以前一版本為準。

釀酒老人離開人世間,引起詩人深深的惋惜和懷念。詩人痴情地想象這位釀酒老人死後的生活。首句」紀叟黃泉里「,黃泉本是人死葬身之所,可是按詩人的口氣,紀叟之死入黃泉,就像搬家一樣,既是說他死,似乎又還活着。次句」還應釀老春「,就是說:既然生前他能為我李白釀出老春名酒,那麼如今在黃泉之下,他也應該還會施展他的拿手絕招,繼續釀造香醇的美酒。這看上去是詩人一種荒誕可笑的假想,然而卻說得那麼認真、悲切,使讀者在感情上容易接受,覺得這一奇想是合乎人情的。

接着二句:」夜台無曉日,沽酒與何人?「詩人又沿着前面的思路想得更深一層:「紀叟縱然在黃泉里仍操舊業,但生死殊途,叫我李白如何能喝得到他的酒呢?」想到這裡,詩人更為悲切,為了表達這種強烈的傷感之情,採用設問句式,故作痴語問道:「老師傅!你已經去到漫漫長夜般的幽冥世界中去了,而我李白還活在人世上,你釀了老春好酒,又將賣給誰呢?」照這兩句詩的含意,似乎紀叟原是專為李白釀酒而活着,並且他釀的酒也只有李白賞識。這種想法更是不合乎情理的痴呆想法,但更能表明詩人平時與紀叟感情的深厚,彼此是難得的知音,現在死生分離,詩人感到十分悲痛。

沽酒與釀酒是李白與紀叟生前最平常的接觸,然而,這看似平常的小事,卻最令詩人難忘,最易引起詩人傷感。詩人善於抓住這一點,並賦予浪漫主義的色彩加以渲染,感情真摯自然,十分感人。

名家點評

劉克莊《後村詩話》:太白七言近體,如《鳳皇台》,五言如《憶賀監》、《哭紀叟》之作,皆局妙。

楊慎《楊升庵外集》:《哭宣城善釀紀叟》,予家古本作「夜台無李白」,此句絕妙,不但齊一死生,又且雄視幽明矣。昧者改為「夜台無曉日」,又與下句「何人」不相干,甚矣土俗不可醫也。

鍾惺、譚元春《唐詩歸》:鍾云:夜台中,還占地步(「夜台」二句下)。

近藤元粹《 縮略圖 》:嚴滄浪曰:「無李白」,妙。既雲「夜台」,何必更言「無曉日」耶!與「稽山無賀老」用意同。狂客謫仙,飲中並歌。自視世間,惟我與爾。於鬼窟亦居勝地。傲甚,達甚,趣甚。[2]

作者簡介

李白[2](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3]

視頻

一代詩人 李白

康震:大詩人李白的氣韻與風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