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吉訶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唐·吉訶德

 

 

 

唐·吉訶德》(又譯作《堂吉訶德》《堂·吉訶德》等)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薩維德拉於1605年和1615年分兩部分出版的長篇反騎士小說。

故事發生時,騎士早已絕跡一個多世紀,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諾(唐·吉訶德原名)卻因為沉迷於騎士小說,時常幻想自己是個中世紀騎士,進而自封為「唐·吉訶德·德·拉曼卻」(拉曼卻地區的守護者),拉着鄰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僕人,「行俠仗義」、遊走天下,做出了種種與時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徑,結果四處碰壁。但最終從夢幻中甦醒過來。回到家鄉後死去。

文學評論家稱《唐·吉訶德》是西方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之一。

內容簡介

《堂吉訶德》一書全名是《拉曼卻的機敏堂·吉訶德傳》,共兩部,第一部出版於1605年,第二部出版於1615年。

拉曼卻地方一個鄉村的小紳士叫吉桑諾,將近五十歲,身段頎長,面孔瘦削,有一匹瘦馬,還有一支長矛、一面舊盾,家中有一個四十來歲的女管家,一個二十來歲的外甥女,還有一個幫工,一般生活可以維持,但並不大富裕。他有一個嗜好是喜讀騎士小說,讀得入迷了,不打獵,不管家事,後來竟然把土地賣了去買這類書,並見人就與人議論書中的義理。從黑夜到白天,從白天到黑夜,他每天這樣談,以致腦汁漸漸枯竭下去,終於失掉了理性。他腦子裡滿是魔法、戰車、決鬥、挑戰、受傷、漫遊、戀愛、風波以及書中種種荒唐無理的事,凡是書中所寫的他都信以為真。於是發生奇想,為了增進自己的聲名利謀求公眾的福利,他要去做遊俠騎士,把書中見到的都實行起來,去解救苦難,去親歷危險,去建立功業。他於是給馬起了名為羅齊南脫,意為從前勞役的馬,找出矛和盾,把一個鄉間女子臆想為身為騎士的自己的夫人,便出了村子去行俠仗義,遊走天下。

在客店裡,他把店主認作堡主,硬叫他封了自己,然後第一件遇到的不平事是一個富農拷打一個小牧童,是因為牧童放羊時丟了羊,堂吉訶德見狀不平,他不僅叫富農放了牧童,還叫富農把欠下的九個月的工資照致發給放羊的孩子。那個財主叫郝屠多,當時雖然答應下來了,可是當吉訶德一走,又把小牧童安德列斯綁起來打了一頓,他的仗義毫無結果。後來,他回家來了,約見了他的鄰居——個老實的農民桑丘·播薩,約請其為侍從,答應將來叫他做海島總督。於是懷着夢想的桑丘,騎着小毛驢,作為侍從與他一起「建功立業」去了。在兩次外出遊俠冒險中,鬧了無數的笑話,傻把風車當巨人,把旅店當城堡,把苦役犯當作被迫害的騎士,把皮囊當作巨人的頭顱等等。最後由桑丘把他鎖在籠子裡用牛車拉回來。

但他仍執迷不悟,養好傷後又開始了第三次遊俠。這次桑丘真當上了「總督」,唐吉訶德迫不及待地要桑丘實施改革社會的方案,卻受盡了公爵夫婦的戲弄,險些喪命。最後,被同村的加爾拉斯果學士假扮的白月騎士打敗後才被迫返鄉,從此臥床不起。最後在垂危中理智醒來,發現過去自己的荒唐,死前立下三條遺囑,一是過去付給桑丘的一筆錢,都不用算了,花剩下的都給他用,因為這個人心地純良,做事忠實;二是遺產全部歸甥女,但如果嫁人時,那個人要讀過騎士文學,就不要嫁給這樣的人,遺產全部收回,撥給宗教充做宣傳費用;三是向以他為題材的作者致歉,令其寫出了這部荒唐的書,自己為此有良心負擔。最後,這位騎士便安心地死去了。

創作背景

《唐·吉訶德》的產生是一個時代的產物。西班牙經過光復戰爭,顛覆和驅逐了阿拉伯人的統治,完成了國家的統一,同時又依靠其龐大的騎士隊伍,雄霸歐洲,遠征美洲,造就了西班牙的「黃金世紀」。這一時期,西班牙的文學也繁榮發展起來,田園小說、流浪漢小說、騎士文學和戲劇等各大流派爭奇鬥豔。騎士文學在西班牙曾風靡一時,各種作品層出不窮。別林科夫說「騎士小說表現出對個人人格的愛護和尊重,為壓迫者和被壓迫者犧牲全部力量甚至自己生命的勇敢精神,把女子作為愛和美在塵世的代表。」騎士文學對於衝破中世紀神學禁欲主義的束縛、對人性的解放具有極大的進步意義。不過隨着後來封建經濟的解體和火槍火炮在軍事上的使用,騎士文化變得越來越不合時宜,15世紀開始出現一批打家劫舍、殺人越貨的強盜騎士,騎士文學開始變得愈發庸俗化。塞萬提斯生活的時期,西班牙還流行着五六十部粗製濫造、荒謬愚昧的騎士小說,為此,塞萬提斯決定創作《堂吉訶德》,「把騎士文學的地盤完全摧毀」,他沿用騎士作為主角的寫作形式,把騎士制度、騎士精神漫畫化。

人物介紹

作品主題

理想和現實之間的矛盾

《唐·吉訶德》提出了一個人生中永遠解決不了的難題:理想和現實之間的矛盾。

原因有二:第一,人類從精神層面上總有一對矛盾:理想和現實。這是第一位的。《唐·吉訶德》利用文學形式將這對矛盾揭示得深刻而生動,可說淋漓盡致,使得每代人都感受到果真如此,予以認同。第二,塞萬提斯早在17世紀就寫出了《唐·吉訶德》,可說他是現代小說第一人,正因為他是第一人,所以他的《唐·吉訶德》對西班牙文學、歐洲文學,乃至整個世界文學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所以,這樣的作品,不僅當時會被譯成多種文字。而《唐·吉訶德》正是這樣一部作品。 塞萬提斯寫《唐·吉訶德》時,為的是反對胡編亂造、情節離奇的騎士小說及其在人們中造成的惡劣影響。 塞萬提斯在《唐·吉訶德》中一方面針砭時弊,揭露批判社會的醜惡現象,一方面讚揚除暴安良、懲惡揚善、扶貧濟弱等優良品德,歌頌了黃金世紀式的社會理想目標。

殖民主義

作為一部典型的殖民主義文本,《堂吉訶德》產生在西班牙的「黃金時代」盛極轉衰之際,小說主人公遊俠的基本目標則是在海外建立殖民統治。堂吉訶德首次出遊失敗後,就是用這種神話誘使窮鄉僻壤的農人參與作者一手導演的殖民冒險的:「堂吉訶德說得天花亂墜,又是勸誘,又是許願,這可憐的老鄉就決心跟他出門,做他的侍從。堂吉訶德還對他這麼說:他儘管放心,跟自己出門,因為可能來個意外奇遇,一眨眼征服了個把海島,就讓他做島上的總督。

對歷史的重新書寫,使《堂吉訶德》充滿了濃厚的殖民語境。在小說中,我們發現美洲或印度的鏡像幾乎無處不在。主僕二人在遊俠過程中,不時巧遇夫婦或父女到美洲去赴任,多次聽說國人在西洋發了大財。這些描寫,表現了塞萬提斯作為當時最大殖民帝國公民的一種占有欲望。他們無視自己手中的黃金、白銀是瘋狂掠奪和血腥殺戮的結果,認為殖民地的財富理所當然地屬於帝國資產;而西班牙人,則有權心安理得、隨心所欲地支配和使用它們。

藝術特色

手法

作者採用諷刺誇張的藝術手法,把現實與幻想結合起來,表達他對時代的見解。現實主義的描寫在《唐·吉訶德》中占主導地位,在環境描寫方面,與舊騎士小說的裝飾性風景描寫截然不同,作者以史詩般的宏偉規模,以農村為主要舞台,出場以平民為主,人數近700多人,在這廣闊的社會背景中,繪出一幅幅各具特色又互相聯繫的社會畫面。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也是虛實結合的,否定中有歌頌,荒誕中有寓意,具有強烈的藝術性。

其次,從藝術角度講,塞萬提斯通過《唐·吉訶德》的創作奠定了世界現代小說的基礎,就是說,現代小說的一些寫作手法,如真實與想象、嚴肅與幽默、準確與誇張、故事中套故事,甚至作者走進小說對小說指指點點,在《唐·吉訶德》中都出現了。比如在唐·吉訶德身上,愚蠢和聰明博學,荒唐和正直善良,無能和勇敢頑強就這樣矛盾地融合在一起。

這是一個可笑但並不可惡,甚至是相當可愛的幻想家。桑丘,這位侍從的性格特點與他主人之間,既有相同方面的陪襯烘托,也有相反方面的襯托對比,而且又是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相比之下,如果唐·吉訶德是幻想型,那麼這位侍從則屬於現實型.他無論幹什麼,都不會忘記自己的現實利益,即使冒傻氣時也不例外。他更不是一味的傻乎乎,在「總督」任上的那一番審案,也頗有那麼一點智慧的閃光,如果說:唐·吉訶德是一位聰明的傻瓜,那麼桑丘則應該是傻瓜中的聰明人。除了這兩個個性突出,對比鮮明的主人公外,書中還塑造了700個不同的職業、不同的性格的人物形象,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反映時代、反映現實,它所帶來的意義,也許對於整天充斥着音樂影像電子多媒體合成的各種多維刺激的現代人感受不深,但是在當時,人們的唯一娛樂方式就是挑燈讀書,因而能早在17世紀——文學剛剛啟蒙復興的時代,塞萬提斯就寫出了《唐·吉訶德》,它給予近現代小說的發展就是深刻的、革命性的影響。所以說他是現代小說第一人,正因為他是第一人,他的《唐·吉訶德》對西班牙文學、歐洲文學,乃至整個世界文學的影響也是不可估量的。

在創作方法上,塞萬提斯善於運用典型化的語言、行動刻畫主角的性格,反覆運用誇張的手法強調人物的個性,大膽地把一些對立的藝術表現形式交替使用,既有發人深思的悲劇因素,也有滑稽誇張的喜劇成分。

作品評價

德國文學家歌德:「我感到塞萬提斯的小說,真是一個令人愉快又使人深受教益的寶庫。」

英國詩人拜倫:「《唐·吉訶德》是一個令人傷感的故事,它越是令人發笑,則越使人感到難過。這位英雄是主持正義的,制伏壞人是他的惟一宗旨。正是那些美德使他發了瘋。」

法國作家雨果:「塞萬提斯的創作是如此地巧妙,可謂天衣無縫;主角與桑丘,騎着各自的牲口,渾然一體,可笑又可悲,感人至極。」

俄國文藝批評家別林斯基:「在歐洲所有一切著名文學作品中,把嚴肅和滑稽,悲劇性和喜劇性,生活中的瑣屑和庸俗與偉大和美麗如此水乳交融。這樣的範例僅見於塞萬提斯的《唐·吉訶德》。

尼日利亞作家奧克斯:「人生在世,如果有什麼必讀的作品,那就是《唐·吉訶德》。」

中國學者朱光潛:「一個是滿腦子虛幻理想、持長矛來和風車搏鬥,以顯出騎士威風的唐·吉訶德本人,另一個是要從美酒佳肴和高官厚祿中享受人生滋味的桑丘·潘沙。他們一個是可笑的理想主義者,一個是可笑的實用主義者。但是唐·吉訶德屬於過去,桑丘·潘沙卻屬於未來。隨着資產階級勢力的日漸上升,理想的人就不是唐·吉訶德,而是桑丘·潘沙了。」[1]

參考文獻

  1. 達利和《堂吉柯德》,樹藝藝術 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