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唐臨
唐臨.jpg
吏部尚書
出生 唐高宗顯慶末年
國籍 唐朝
別名 字本德
職業 吏部尚書
知名作品 小說冥報記二卷

唐臨[公元601年左右至660年左右]字本德,京兆長安人。約生於隋文帝仁壽初年,約卒於唐高宗顯慶末年,年六十歲。武德初,皇太子李建成東征洛陽,唐臨到軍中獻策,太子讓他在東宮典書坊任職,不久任命為右衛率府鎧曹參軍。東宮事敗,唐臨外放任萬泉縣縣丞。貞觀時,為侍御史,持節按獄交州,出寃系三千人。遷大理卿,決囚不寃,囚皆絕意不復訴。累官吏部尚書,以與李義府不睦,坐免官。起為潮州刺史,卒。臨著有小說冥報記二卷,(舊唐書本傳)傳於世。

史籍記載

其一 唐臨,京兆長安人,周內史唐瑾孫也。其先自北海徙關中。伯父令則,開皇末為左庶子,坐諂事太子勇誅死。臨少與兄唐皎俱有令名。武德初,隱太子總兵東征,臨詣軍獻平王世充之策,太子引直典書坊,尋授右衛率府鎧曹參軍。宮殿廢,出為萬泉丞。縣有輕囚十數人,會春暮時雨,臨白令請出之,令不許。臨曰:「明公若有所疑,臨請自當其罪。」令因請假,臨召囚悉令歸家耕種,與之約,令歸系所。囚等皆感恩貸,至時畢集詣獄,臨因是知名。 再遷侍御史,奉使嶺外,按交州刺史李道彥等申叩冤系三千餘人。累轉黃門侍郎,加銀青光祿大夫。儉薄寡慾,不治第宅,服用簡素,寬於待物。嘗欲弔喪,令家童自歸家取白衫,家僮誤將余衣,懼未敢進。臨察知之,使召謂曰:「今日氣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嘗令人煮藥,失制。潛知其故,謂曰:「陰暗不宜服藥,宜即棄之。」竟不揚言其過,其寬恕如此。 高宗即位,檢校吏部侍郎。其年,遷大理卿。高宗嘗問臨在獄繫囚之數,臨對詔稱旨。帝喜曰:「朕昔在東宮,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職,以疇昔相委,故授卿此任。然為國之要,在於刑法,法急則人殘,法寬則失罪,務令折中,稱朕意焉。」高宗又嘗親錄死囚,前卿所斷者號叫稱冤,臨所入者獨無言。帝怪問狀,囚曰:「罪實自犯,唐卿所斷,既非冤濫,所以絕意耳。」帝嘆息良久曰:「為獄者不當如此耶!」 永徽元年,為御史大夫。明年,華州刺史蕭齡之以前任廣州都督贓事發,制付群官集議。及議奏,帝怒,令於朝堂處置。臨奏曰:臣聞國家大典,在於賞刑,古先聖王,惟刑是釁。《虞書》曰:「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弗辜,寧失弗經。」《周禮》:「刑平國用中典,刑亂國用重典。」天下太平,應用堯、舜之典。比來有司多行重法,敘勛必須刻削,論罪務從重科,非是憎惡前人,止欲自為身計。今議蕭齡之事,有輕有重,重者流死,輕者請除名。以齡之受委大藩,贓罪狼籍,原情取事,死有餘辜。然既遣詳議,終須近法。竊惟議事群官,未盡識議刑本意。律有八議,並依《周禮》舊文,矜其異於眾臣,所以特製議法。禮:王族刑於隱者,所以議親;刑不上大夫,所以議貴。知重其親貴,議欲緩刑,非為嫉其賢能,謀致深法。今既許議,而加重刑,是與堯、舜相反,不可為萬代法。高宗從其奏,齡之竟得流於嶺外。 尋遷刑部尚書,加金紫光祿大夫,復歷兵部、度支、吏部三尚書。顯慶四年,坐事,貶為潮州刺史。卒官,年六十。所撰《冥報記》二卷,大行於世。 其二 唐臨為萬泉丞。縣有囚十數人,皆因未入賦而系。會暮春時雨,乃耕作佳期。唐臨白縣令:「囚人亦有妻兒,無稼穡何以活人,請出之。」令懼其逸,不許。唐臨曰:「明公若有所疑,吾自當其罪。」令因請假歸鄉。臨悉召囚令歸家耕作,並與之約:農事畢,皆歸系所。囚等感恩,至時畢集縣。臨由是知名。(據《舊唐書》改寫)

唐臨譯文

唐臨其一 唐臨是京兆長安人,周內史唐謹的孫子。他的先人從北海遷徙到關中。他的伯父唐令則,在開皇末年擔任左庶子,因諂媚,曲意迎合太子楊勇獲罪而被殺。唐臨年青時與兄唐皎都有很好的名聲,出任萬泉縣丞。萬泉縣有輕罪囚犯十幾人,恰逢春末下了及時雨,唐臨稟告縣令請求放出他們,縣令不允許。唐臨說:「您如果有所疑慮,我自己承受這個罪責。」縣令因而請求他暫代縣令,唐臨主持政事,召集囚犯全讓他們回家耕種,和他們約定,讓他們按時回到關押的地方。囚犯們都感激寬恕恩惠,到約定時間全都聚集到監獄,唐監因此知名。 兩次提升侍御史,奉使命到嶺外。追究交州刺史李道彥等處置的申訴冤案關押的三千多人。多次調任黃門郎。再封給他銀青光祿大夫。他生活節儉少私慾,不建第宅,衣服用品很簡樸,在待人上很寬容。一次,他曾想要哀悼喪事,讓家僕自己回家取白衫,家僕誤拿了別的衣服,害怕不敢拿出來,唐臨觀察了解了此事,讓人叫來他說道:「今日感覺呼吸不順,不適合哀悼哭泣,先前讓你取白衫,暫且不取了。」又一次,他曾讓人煮藥加工上出了錯,他暗中了解了那個原故,對那人說:「天氣陰不晴,我不適合吃藥,那就扔了它吧。」終究沒有宣揚那個人的過失,他能如此寬恕。 唐高宗即位,唐臨任檢校吏部侍郎。那年,升為大理卿。高宗曾向唐臨詢問在監獄關押的犯人數,唐臨回答皇帝問話符合皇帝意思。皇帝高興地說:「我曾經做太子時,你就侍奉我,我現在做皇帝,你又擔任侍奉的職位,憑昔日的忠誠,所以我又授予你如此重任。治國重要的事在於刑法,執法很緊過嚴就傷害人,執法過寬就使懲罰犯罪失誤 ,務必讓執法公正不偏,符合我的心意啊。」高宗又曾親自審查死刑囚犯罪狀,以前大理卿所判處的犯人叫冤說屈,唐臨判處的犯人唯獨不說話。皇帝奇怪問這個情況,囚犯說:「罪行確實是自己犯的,唐大理卿判處的刑罰,已經不感冤屈,不是濫用刑罰,這是我沒有想法的原因。」皇帝感嘆很久說:「審理案件的官員不應當如此嗎?」 永徽元年,唐臨任御史大夫。第二年,不久升任刑部尚書,再封給他金紫光祿大夫,又擔任過兵部、度支、吏部尚書。顯慶四年,因犯罪貶為潮州刺史,死在他的任職上,終年六十歲 唐臨其二 唐臨是萬泉縣令的下屬官員。縣監獄裡關押着十幾個囚犯,都是因為沒繳租稅而被關押的。當時恰好趕上了晚春時節,雨水及時,正是耕種的好時候。唐臨稟報縣令:「囚犯也有妻子和兒女,不勞作怎麼讓他們生活,請把他們放出來。」縣令害怕他們被放出後逃跑,不允許。唐臨說:「大人如果有所懷疑,我一個人承擔全部罪名。」縣令就請假回鄉。唐臨於是將囚犯全都召集起來讓他們回家耕種,並且和他們約定:春種結束,都要回到監獄裡去。囚犯們感激唐臨的恩情,到春種結束時全部集中在縣的監獄裡了。唐臨由於這件事出名了。

參考資料

1.舊唐書 卷八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唐臨傳 2.唐臨為官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15-07-08]

學術論文

內容來自 黃挺.唐臨與佛教思想在潮州的傳播. 《韓山師範學院學報》,1994 黃挺.唐臨與《冥報記》. 《韓山師範學院學報》,1991 朱佩.唐臨與龍門石窟291號窟. 《絲綢之路》,2009 王媛寧,李成.唐臨《冥報記》創作緣由. 《哈爾濱學院學報》,2014 黃誠禎.論唐臨冥報小說的言說策略.《北方文學:下》,2016 其一 唐臨,京兆長安人,周內史唐瑾孫也。其先自北海徙關中。伯父令則,開皇末為左庶子,坐諂事太子勇誅死。臨少與兄唐皎俱有令名。武德初,隱太子總兵東征,臨詣軍獻平王世充之策,太子引直典書坊,尋授右衛率府鎧曹參軍。宮殿廢,出為萬泉丞。縣有輕囚十數人,會春暮時雨,臨白令請出之,令不許。臨曰:「明公若有所疑,臨請自當其罪。」令因請假,臨召囚悉令歸家耕種,與之約,令歸系所。囚等皆感恩貸,至時畢集詣獄,臨因是知名。 再遷侍御史,奉使嶺外,按交州刺史李道彥等申叩冤系三千餘人。累轉黃門侍郎,加銀青光祿大夫。儉薄寡慾,不治第宅,服用簡素,寬於待物。嘗欲弔喪,令家童自歸家取白衫,家僮誤將余衣,懼未敢進。臨察知之,使召謂曰:「今日氣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嘗令人煮藥,失制。潛知其故,謂曰:「陰暗不宜服藥,宜即棄之。」竟不揚言其過,其寬恕如此。 高宗即位,檢校吏部侍郎。其年,遷大理卿。高宗嘗問臨在獄繫囚之數,臨對詔稱旨。帝喜曰:「朕昔在東宮,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職,以疇昔相委,故授卿此任。然為國之要,在於刑法,法急則人殘,法寬則失罪,務令折中,稱朕意焉。」高宗又嘗親錄死囚,前卿所斷者號叫稱冤,臨所入者獨無言。帝怪問狀,囚曰:「罪實自犯,唐卿所斷,既非冤濫,所以絕意耳。」帝嘆息良久曰:「為獄者不當如此耶!」 永徽元年,為御史大夫。明年,華州刺史蕭齡之以前任廣州都督贓事發,制付群官集議。及議奏,帝怒,令於朝堂處置。臨奏曰:臣聞國家大典,在於賞刑,古先聖王,惟刑是釁。《虞書》曰:「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弗辜,寧失弗經。」《周禮》:「刑平國用中典,刑亂國用重典。」天下太平,應用堯、舜之典。比來有司多行重法,敘勛必須刻削,論罪務從重科,非是憎惡前人,止欲自為身計。今議蕭齡之事,有輕有重,重者流死,輕者請除名。以齡之受委大藩,贓罪狼籍,原情取事,死有餘辜。然既遣詳議,終須近法。竊惟議事群官,未盡識議刑本意。律有八議,並依《周禮》舊文,矜其異於眾臣,所以特製議法。禮:王族刑於隱者,所以議親;刑不上大夫,所以議貴。知重其親貴,議欲緩刑,非為嫉其賢能,謀致深法。今既許議,而加重刑,是與堯、舜相反,不可為萬代法。高宗從其奏,齡之竟得流於嶺外。 尋遷刑部尚書,加金紫光祿大夫,復歷兵部、度支、吏部三尚書。顯慶四年,坐事,貶為潮州刺史。卒官,年六十。所撰《冥報記》二卷,大行於世。 唐臨其二 唐臨為萬泉丞。縣有囚十數人,皆因未入賦而系。會暮春時雨,乃耕作佳期。唐臨白縣令:「囚人亦有妻兒,無稼穡何以活人,請出之。」令懼其逸,不許。唐臨曰:「明公若有所疑,吾自當其罪。」令因請假歸鄉。臨悉召囚令歸家耕作,並與之約:農事畢,皆歸系所。囚等感恩,至時畢集縣。臨由是知名。(據《舊唐書》改寫) 唐臨譯文 唐臨其一 唐臨是京兆長安人,周內史唐謹的孫子。他的先人從北海遷徙到關中。他的伯父唐令則,在開皇末年擔任左庶子,因諂媚,曲意迎合太子楊勇獲罪而被殺。唐臨年青時與兄唐皎都有很好的名聲,出任萬泉縣丞。萬泉縣有輕罪囚犯十幾人,恰逢春末下了及時雨,唐臨稟告縣令請求放出他們,縣令不允許。唐臨說:「您如果有所疑慮,我自己承受這個罪責。」縣令因而請求他暫代縣令,唐臨主持政事,召集囚犯全讓他們回家耕種,和他們約定,讓他們按時回到關押的地方。囚犯們都感激寬恕恩惠,到約定時間全都聚集到監獄,唐監因此知名。 兩次提升侍御史,奉使命到嶺外。追究交州刺史李道彥等處置的申訴冤案關押的三千多人。多次調任黃門郎。再封給他銀青光祿大夫。他生活節儉少私慾,不建第宅,衣服用品很簡樸,在待人上很寬容。一次,他曾想要哀悼喪事,讓家僕自己回家取白衫,家僕誤拿了別的衣服,害怕不敢拿出來,唐臨觀察了解了此事,讓人叫來他說道:「今日感覺呼吸不順,不適合哀悼哭泣,先前讓你取白衫,暫且不取了。」又一次,他曾讓人煮藥加工上出了錯,他暗中了解了那個原故,對那人說:「天氣陰不晴,我不適合吃藥,那就扔了它吧。」終究沒有宣揚那個人的過失,他能如此寬恕。 唐高宗即位,唐臨任檢校吏部侍郎。那年,升為大理卿。高宗曾向唐臨詢問在監獄關押的犯人數,唐臨回答皇帝問話符合皇帝意思。皇帝高興地說:「我曾經做太子時,你就侍奉我,我現在做皇帝,你又擔任侍奉的職位,憑昔日的忠誠,所以我又授予你如此重任。治國重要的事在於刑法,執法很緊過嚴就傷害人,執法過寬就使懲罰犯罪失誤 ,務必讓執法公正不偏,符合我的心意啊。」高宗又曾親自審查死刑囚犯罪狀,以前大理卿所判處的犯人叫冤說屈,唐臨判處的犯人唯獨不說話。皇帝奇怪問這個情況,囚犯說:「罪行確實是自己犯的,唐大理卿判處的刑罰,已經不感冤屈,不是濫用刑罰,這是我沒有想法的原因。」皇帝感嘆很久說:「審理案件的官員不應當如此嗎?」 永徽元年唐臨任御史大夫。第二年,不久升任刑部尚書,再封給他金紫光祿大夫,又擔任過兵部、度支、吏部尚書。顯慶四年,因犯罪貶為潮州刺史,死在他的任職上,終年六十歲。 唐臨其二 唐臨是萬泉縣令的下屬官員。縣監獄裡關押着十幾個囚犯,都是因為沒繳租稅而被關押的。當時恰好趕上了晚春時節,雨水及時,正是耕種的好時候。唐臨稟報縣令:「囚犯也有妻子和兒女,不勞作怎麼讓他們生活,請把他們放出來。」縣令害怕他們被放出後逃跑,不允許。唐臨說:「大人如果有所懷疑,我一個人承擔全部罪名。」縣令就請假回鄉。唐臨於是將囚犯全都召集起來讓他們回家耕種,並且和他們約定:春種結束,都要回到監獄裡去。囚犯們感激唐臨的恩情,到春種結束時全部集中在縣的監獄裡了。唐臨由於這件事出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