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制舉科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唐制舉科目》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續筆》卷十二。

原文

唐世制舉,科目猥多①,徒異其名爾②,其實與諸科等也。張九齡以道侔伊③、呂策高第,以《登科記》及《會要》考之,蓋先天元年九月,明皇初即位,宣勞使所舉諸科九人,經邦治國、材可經國、才堪刺史、賢良方正與此科各一人,藻思清華、興化變俗科各二人。其道侔伊、呂策問殊平平④,但云:「興化致理,必俟得人⑤;求賢審官,莫先任舉。欲遠循漢、魏之規,復存州郡之選,慮⑥牧守⑦之明,不能必鑒。」次及「越騎佽飛,皆出畿甸,欲均井田於要服⑧,遵丘賦於革車」,並安人重谷⑨,編戶農桑之事,殊不及為天下國家之要道⑩。則其所以待伊、呂者亦狹矣。九齡於神龍二年中材堪經邦科,本傳不書,計亦此類耳。

注釋

①科目猥多:開考的科目種類繁多。

②徒異其名爾:只不過名稱不一樣罷了。

③道侔伊:即伊尹。

④呂:呂尚,姜尚。殊平平:十分平常。

⑤得人:得到人才。

⑥慮:擔心。

⑦牧守:州牧、郡守。

⑧畿甸:京城地區。欲均井田於要服:想要在全國平均井田制

⑨安人重谷:安撫百姓,重視農桑。

⑩要道:要旨。

計:估計。

譯文

在唐代的科舉中,臨時開考的科目名目繁多,其實質與其他各科並沒有多大區別,只不過是名稱不同罷了。名相張九齡以「道侔伊(指伊尹)、呂(指呂尚,也即姜尚)科」高中,參閱《登科記》和《唐會要》可知,這大概是唐玄宗先天元年九月的事。當時,唐明皇剛即位,宣勞使所舉諸科共取九人,其中經邦治國、材可經國、才堪刺史、賢良方正以及道侔伊、呂科等各一人,藻思清華、興化變俗科各二人。實際上,道侔伊、呂科皇帝策問所涉及的問題十分平常,只是說:「興化治國,必須得到人才;求賢審官,莫先於任子、察舉。要想遠循漢、魏之制,恢復州、郡選拔官吏的做法,又恐怕州牧、郡守的能力無法明鑑一切。」又說到「越騎、佽飛等禁軍,都出京師很遠活動,準備在全國各主要地區平均井田,使兵農合一」,以及安民重農、百姓農桑之事,根本稱不上是治國平天下的要旨。由此看來,政府等待伊尹、姜尚這樣的賢才去做的,也是很狹隘的。張九齡於唐中宗神龍二年考中材堪經邦科,而正史的本傳中沒有記載,估計也與此相類似。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容齋隨筆》[2]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唐制舉科目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