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大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唐大同(作家、詩人)

唐大同
出生 1932年
重慶南川
知名作品 組詩《列車飛過大渡河》
散文《巍巍劍門》
代表作品 《唐大同散文詩選》《日照大江流》《希望的國土》《河流,漂着古老的傳說》

 

人物簡介

唐大同,男,出生於1932年,重慶南川人,中共黨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49年肄業於四川省立重慶高級聯合中學。1949年參加中共領導的"四一二學運"和地下鬥爭,返南川任中共縣委土改工作隊隊長、理論教員、中學教員主任及副校長。曾任中國作協四川分會秘書長、書記處書記、常務書記、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四川省文聯書記處書記、副主席。中國散文詩學會副會長、副主席等,現為四川省作協名譽副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

文學成就

1953年開始發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一級。著有詩集《綠葉集》(合作),《日照大江流》、《希望的國土》、《河流,漂着古老的傳說》、《我思念着白雲》、《大江東去》、《嚴寒,凍不僵的旗》、《遠方》、《唐大同散文詩選》、《大旗在風中飄逝》,組詩《下長江》、《問長江》、《嘉陵江船夫曲》、《征船北上》、《號子問答》等。組詩《列車飛過大渡河》獲四川省第一屆文學獎,散文《巍巍劍門》獲第二屆《散文》月刊二等獎、四川省第二屆文學獎。

人物簡歷

唐大同,四十年代末期,在重慶讀中學時受民主革命和進步文學的影響,。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反內戰麼飢餓」等學生運動和地下革命鬥爭。大西南解放初期,在基層參加土地改革等實際工作。從五十年代中期起,在國內文學期刊上大量發表詩歌作品。1958年踏上專業文學工作崗位,長期在四川文學戰線擔任文學編輯、組織、行政工作,曾任《星星》詩刊編輯、《四川文學》編輯部副主任,中國作家協會四川分會(現四川作家協會)秘書長書記處書記常務書記、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四川省文聯書記處書記,副主席等職務,並積極改革作家協會管理體制,參加四川作家協會文學院(現巴金文學院)的創辦工作,為文學組織工作和文學隊伍的發展壯大增添新的生機與活力,努力為發展繁榮四川文學事業作出重要貢獻。同時,幾十年來一直堅持文學創作,不因繁重的行政組織工作而中斷創作行動。

創作情況

六十年代初期,深入嘉陵江船工中生活,集中發表了生活氣息濃郁、粗獷豪放的號子般的《嘉陵江般夫曲》,開始了詩歌藝術個性的追求。可惜十年浩劫浪費了從三十多歲到四十多歲的創作歲月,中斷了藝術生命的過程,八十年代以來,着重從事散文詩創作,發表作品上千章,並積極參加國內散文詩界的創作活動,被推選為中國散文詩學會副會長。出版有《綠葉集》《日照大江流》《希望的國土》《我思念着白雲》《河流、漂着古老的傳說》《大江東去》《嚴寒、凍不僵的旗》《遠方》《大旗在風中飄逝》《唐大同散文詩選》等專著。

八十年中期四川作家協會領導和著名作家在江油本地作者的陪同下在竇圌山合影 左五為四川省作家協會常務書記、副主席、著名詩人唐大同,原圖鏈接原圖地址

感人故事

二十六年後,還以唐大同的名義(2017-07-21 來源:安青網)

這是一個老爺爺和寒門學子的故事。老爺爺叫唐大同,遼寧科技大學退休幹部。他未曾踏過岳西縣的山水,卻從1991年起連續二十六年資助該縣五個孩子

「我對不起爺爺。」7月14日,團岳西縣委書記聶蓓接受記者採訪時的第一句話就是「對不起」。「我是和爺爺聯繫時間最長的人,本來說好今年暑假帶着他資助過的幾個孩子一起去鞍山看他的,沒想到……」聶蓓說着說着就哭了。

擦乾眼淚,她向記者講述了唐大同和岳西縣的故事。報紙是唐大同最初和山區學子相連的紐帶。1991年5月,他在《中國青年報》看到一張照片:七歲的蘇明娟手握鉛筆頭,蓬亂的頭髮下面一雙渴求知識的大眼睛直視着前方,旁邊一句獨白:我要上學。這張後來成為希望工程宣傳標誌的照片當即把唐大同「擊中」——孩子渴望讀書,國家需要富強,作為老教師、老黨員,即便是杯水車薪,也要出一份力。從此以後,他成了希望工程忠實粉絲,26年捐資助學,和希望工程一路同行,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的老家在我省,一開始,他每年資助家鄉一個孩子,從一年級入學資助到小學畢業。2000年前後,他認為,九年義務教育已逐步完善,農村家庭經濟困難的孩子們如今面臨的是義務教育與高等教育銜接的這一段。於是,他把資助對象鎖定為岳西縣的高中生,具體條件是:家在山區,家庭經濟困難,思想好,學習好。至今他已資助岳西縣四個學生讀完高中,第五個受助的學生正在上高一,資助五個學生累計四萬餘元。

「爺爺去世的第二天,奶奶(唐大同愛人)給我打了電話,她說,9月會繼續以遼寧鞍山唐大同的名義寄上捐款。他去世前還掛念着這些孩子。我真的對不起爺爺……」聶蓓哽咽着說完這句話,眼淚再次流了下來,久久不語。平復了心情後,她告訴記者,每年春季、秋季學校開學之前,是爺爺固定的捐助時間。縣希望工程賬戶上都會收到一筆他的捐款,多年來,他對岳西學子的捐助從未間斷。「我和爺爺聯繫有九年了,卻從未見過他」。聶蓓是在下鄉的車裡接到奶奶的電話,放下電話,聶蓓在車裡痛哭失聲,悲痛於老人的離去,感動於這對擁有無私大愛的老人,也對未能完成和老人見面的心愿而深深遺憾。

岳西學子小余是他資助我省的第九個孩子,是岳西縣第一個接受他資助的學生。在小余即將升入初中時,給他寫了一封信,說家裡為供她上初中只能賣掉耕牛。耕牛可是農民的命根子啊。他當即決定繼續資助她讀初中,一直資助到小余高中畢業。「本來,唐爺爺還要資助我上大學,但我拒絕了,大學靠獎學金和勤工助學可以維持。」小余說。碩士畢業後,小余在合肥市工作,一直與唐大同保持聯繫。從資助開始,小余每年都定期給他寫信,上大學的時候去遼寧省鞍山市探望過恩人。小余上研究生時,他在上海市帶孫女高考,小余專門去上海市看望了他。「唐老師夫婦倆把我當孫女一樣,對我噓寒問暖,他們非常慈祥和善」。得知老人去世的消息,小餘十分傷心。

唐大同生前曾對聶蓓說:「只要我不死,這種小善會一直繼續下去。」他是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聶蓓告訴記者,爺爺去世前已經在鞍山市紅十字會《遺體捐贈協議》上簽字,他走了,但仍以另外一種方式在服務社會。儲海霞 本報記者 張仲磊

相關閱讀

1.唐大同:小善經年不輟 大愛暖人心田(人民網2017年06月22日)

2.唐大同校友:一位老黨員的愛黨愛國情懷(東南大學校友總會網2016-11-21)

3.王永忠當選四川省青少年作家協會主席 (人民網2017年05月19日)

人物作品目錄

唐大同著_購買唐大同著相關商品_孔夫子舊書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