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承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商承祚(1902年3月7日-1991年5月12日),字錫永,號駑剛、蠖公、契齋,廣東番禺人,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金石篆刻家、書法家。出身書香仕宦之家,早年從羅振玉選研甲骨文字。曾任中山大學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有《殷虛文字類編》、《商承祚篆隸冊》行世[1]。
人物生平
1902年3月7日,生於書香門第,幼承家學,酷愛古器物、古文字[2]。
商承祚從小酷愛古文物及古文字,乃決心向這方面努力發展。為求深造,1921年秋天到天津,拜著名古文字學家上虞羅振玉(叔言)先生為師,在他的指導下研習甲骨文、金文,20歲入北京大學研究所,為國學門研究生。
1923年,21歲,出版了《殷墟文字類編》,得到學術名師羅振玉、王國維的讚賞。
1925年,任國立東南大學講師(1949年後更名南京大學)[3]。
1927 年,任國立中山大學教授。
1927年,商承祚教授在史學系開設了殷周古器物研究、殷周古器物銘釋、殷墟文字研究、三代古器物研究、說文解字部首箋巽等多門課程。
1929年,顧頡剛教授離校後,商承祚教授繼任語言歷史學研究所代主任,在該所顧頡剛為總編輯的《語言歷史學叢書》中,商承祚負責考古學,陸續出版了《殷墟文字類編》十四卷及他自己集撰的《石刻篆文類編》、《金文萃編》等。
1928年暑假,他還與容肇祖教授"赴北路調查瑤民考察古物"。
1928年12月14日,在該所內成立了考古學會,商承祚任主席。他親自到北平搜購古碑、古造像等200餘件。該會"發掘南漢殘瓦,收集本省古物,審定本所所藏古器物字畫",設立古物陳列室,"頗得中外參觀人士之讚許"。商承祚教授在校任教三年。
1930年7月,辭職離校。
抗日戰爭爆發,隨金陵大學西遷,後在齊魯大學、重慶大學、重慶女子師範大學等校任教授。
1948年秋,商承祚教授回到廣州,被聘為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語言學系教授,在國立中山大學執教直至逝世。
1956年,商承祚教授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曾任民盟中山大學支部委員、民盟全國中央委員、廣東民盟副主委及顧問。
1956年,商承祚教授便和容庚教授聯名招收古文字學研究生,直至文革前,共招四屆共9名,文革後再招一屆6名。他對學生強調幾條基本原則:"一、注意打基礎,加強基本功訓練;二、從古文字原材料出發,從細讀原拓本中發現問題、加以研究;三、認真鑽研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等權威學者的著作,從中領悟到治學的門徑。"
1958年1月,在日本東京、大阪等大城市,展出了中國一流的書法作品。
1963年,參加廣東書法篆刻研究會的籌委會,任副主任委員,做了大量的組織工作。
"文革"結束後,商承祚教授著書立說的勁頭更大,並頻頻參加各種學術活動。
1977年夏天,他親臨河北平山縣中山王墓發掘工地,手拓新出重器中山玉釁鼎、壺銘文兩份,一留當地,一攜歸研究。
1978年冬,攜帶珍藏多年的一塊龜尾甲(即"契齋藏甲之一"),赴長春出席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學術討論會,被推舉為理事會召集人,在會上還專就甲骨文辨偽問題與有關專家商榷。
1979年秋,赴西安出席中國考古學會成立大會,被推舉為名譽理事;是年冬復在中山大學主持召開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二次年會。
1981年1月,中國書法家協會廣東分會成立,先生任副主席。
1983年,任主席,積極推動廣東書法事業向前發展。
1983年秋,赴香港出席第一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
1991年5月12日,商承祚教授逝世。
視頻
商承祚與長沙古物上
學術貢獻
甲骨文研究
商承祚先生一生的成就是巨大的,也是多方面的。商承祚先生20歲入北京大學研究所,為國學門研究生,出版《殷墟文字類編》時,年方21歲,可謂弱冠成名。該書是中國最早的甲骨文工具書,王國維曾盛讚曰:"如錫永此書,可以傳世矣。" 繼《殷墟文字類編》之後,他不僅對甲骨文已有資料進行研究與詮釋,還積極對甲骨文新資料作整理與考釋。陸續發表了《殷墟文字考》、《殷墟文字用點之研究》、《立字質疑》、《釋武》、《釋申》、《殷商無四時說》、《殷墟文字》、《甲骨文字研究》、《甲骨文及鐘鼎文字研究》等論文,編著出版了《福氏所藏甲骨文字》和《殷契佚存》。《殷契佚存》著於1933年,該書著錄了六家所藏甲骨實物,三家拓本,共1000片,並加以考釋,為研究甲骨者必備之書。此書不僅保存了大量珍貴的史料,在考釋方面更是論述精到,可謂商先生研究甲骨卜辭之代表作。
書法家
商承祚先生幼時在其父親的影響下,研習唐楷,於顏體所得尤多,略參何紹基筆意,遒勁醇雅。後從羅振玉先生習甲骨文,追求契刻意趣,用筆如刀,古樸中有峻利之勢。當然商先生最擅長的還是篆體,所作小篆,極其精美。[4]
在商先生75歲以後,又致力於秦隸的創作,獨創了極富個性的秦隸體書法,廣東書壇稱之為"商體",吸引了國內眾多書者仿效,80年代中,秦隸體風靡中國書壇。
保護文物
在商承祚先生的一生中,凡是有考古價值的實物資料,他都不輕易放過,總是從保存文物,弘揚文化遺產的角度出發,從事整理、詮釋、考證,並利用古文字和古器物研究古史,校勘古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抗戰時期,商承祚曾冒着戰火在長沙搶救古文物,其中包括一面珍貴的戰國古銅鏡。在文物收藏界,商承祚是一位非常受人尊敬的長者。
商承祚曾經說獨樂莫如眾樂",因此他生前曾將家藏的多件文物捐贈給廣東省博物館。其後人也繼承他的遺志,又向深圳市博物館捐贈了多件文物。通算商家在多年裡,共向國家捐贈120件珍貴文物,且分文不取報酬。這些文物中,屬國家一、二級的文物超過60%。前國家文物局局長張文彬曾說,商家捐獻給國家的文物,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商家的四代文脈
第一代:商廷煥
第四代:商承祚後人商志男、商志馥、商志香覃
商廷煥--商家第一個讀書人。商廷煥(1840-1887年),字蔚田,號明章。商氏文化世家的開創者,八旗軍人出生,師從陳澧,自小就埋頭苦讀功名,七次應考鄉舉不中,於是不再參加科考。後迫於生計開闢私塾,其間經營慘澹,未滿50歲即駕鶴西去。
商衍鎏--中國最後一個探花。商衍鎏長於詩詞書畫,有《商衍鎏詩書畫集》及《清代科舉考試述略》、《太平天國考試紀略》等書問世,1963年逝世,享年八十九歲。父親科舉而入仕途,但決不願商承祚走他的老路,勉勵兒子鑽研學術,著書立說做個學者。
商衍瀛--著名書法家。商衍瀛(1870-1960)清光緒進士,授翰林院編修,癸卯翰林,清末曾任翰林院侍講兼京師大學堂預科監督。著名書法家。商衍瀛中年後政治立場趨向保守,溥儀在《我的前半生》里提到,商衍瀛曾為溥儀復辟在張學良的奉系舊頭目中活動過。
商承祖--精通德語的中國人。民國期間,曾任上海中央研究社社會科學研究所民族學組編輯,德國漢堡大學漢文研究所講師,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外文系教授,南京大學外文系教授。3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1959年加入中國作協。譯著有《海涅散文選》等。
商承祚--楚文化考古的第一人。
視頻
參考資料
- ↑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有《殷虛文字類編》、《商承祚篆隸冊》行世 ,百度文庫 - wenku.baidu.com/v...- 2023-1-10
- ↑ 1902年3月7日,生於書香門第,幼承家學,酷愛古器物、古文字 ,道客巴巴 - www.doc88.com/p...- 2016-4-2
- ↑ 1925年,任國立東南大學講師(1949年後更名南京大學) ,商氏文化研究會-weixin.qq.com - 2019-12-20
- ↑ 商承祚│豈止是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