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嘯台(李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嘯台(李廌)

來自國學薈網 的圖片

作品名稱:嘯台(李廌)

創作年代:宋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李廌

嘯台(李廌)北宋文學家李廌的作品之一。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陝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1]

正文

其一

步兵遊方外,棄禮真太簡。 過差生杯酒,況復能白眼。 蘇門鸞鳳音,戲技猶赧赧。 當知愧孫登,不獨嵇中散。

其二

步兵真曠達,與世故浮游。 平時哭途窮,鬱郁宇宙幽。 浩氣獨不揜,築台凌清秋。 一嘯已望我,況乃爾汝儔。 斯人固遺世,世亦不汝收。 得非青白眼,鈞銖牾時流。 聊為招魂些,釋汝故時憂。

其三

言登阮公台,興來聊獨游。 因為爾時嘯,景物故清幽。 奄冉古今意,淒瑟天地秋。 阿戎迷簿領,況復五君儔。 北眺度遐想,遺音浩難收。 登臨感陳跡,雲散惜風流。 軔車此裴回,何以慰百憂。

其四

乘流勿遇坎,觸焉遘茲游。 紆餘上雲壘,禪房忽通幽。 水光浮西澤,草樹颯已秋。 豈無竹林友,腰印不我儔。 異時東山約,興盡輒複數。 飛蓋想清夜,華月湛西流。

其五

何當共巾履,一笑破群憂。 我登步兵台,緬懷昔來游。 英聲入萬壑,奇氣盤九幽。 轉盼跡已陳,況今仍千秋。 鸞鳳吟蘇門,奚用愧彼儔。 堪笑劉越石,幸勝功遂收。 登高君能賦,乃是子安流。 作詩已可人,洗我萬古憂。[2]

生平簡介

李廌才華橫溢,名冠當時,卻終生不第,飄然布衣。他胸有經世之策,濟世之想,青年時汲汲於功名,而中年即絕意進取,歸耕潁川。[3]

元豐年間(1078—1085),李廌到黃州(今湖北黃崗)拜謁著名文學家蘇軾。蘇軾對他的文章極為讚賞,認為筆墨翻瀾,有飛沙走石之勢,拍着他的背說:「你的才能,可敵萬人。」因受蘇軾賞識,故與秦觀、黃庭堅、張耒、晁補之、陳師道一起,被人們稱為「蘇門六君子」。

後李廌舉進士不第,宰相呂大防為「失此奇才」而嘆,蘇軾與翰林學士范祖禹欲向朝廷推薦,但因蘇、范二人相繼遭貶而不果。李廌從此絕意仕進,致力於撰文著書。

蘇軾去世後,李廌感其知遇之恩,而悲愴痛哭,作祭文日:「皇天后土,鑒一生忠義之心;名山大川,還萬古英靈之氣。」詞語奇壯,讀者無不竦然。 李廌晚年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生活清苦,卒年51歲。

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有《德隅齋畫品》《濟南集》《師友談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