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啼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啼飢,讀音tí jī,漢語詞語,指因飢餓而號哭。中文名 啼飢 拼 音 tí jī 釋 義 因飢餓而號哭。 注 音 ㄊㄧˊ ㄐㄧ.

啼飢 黑葚奉萱闈,啼飢淚滿衣.赤眉知孝順,牛米贈君歸.
圖片來自百度

目錄

1 解釋.2 出處.

解釋

因飢餓而號哭。 [1]

出處

唐·韓愈《進學解》:「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飢。」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百零八回:「王建止一子,尚幼,中夜啼飢,建悽然起坐,聞風吹松柏之聲,想起在臨淄時,何等富貴!」清·歸莊《城陷後二十日訪得兄子益孫所在抱之以歸口占四絕句》之四:「三日啼飢載路,賴渠裹飯進王孫。」蘇曼殊 《海哥美爾氏名畫贊》:「此勞動者同盟罷工時,室人顦顇,幼子啼飢之狀也。」郭沫若 《卓文君》第一景:「啼飢的貓頭鷹也沒有,吠月的犬聲也沒有。」參見「啼飢號寒」。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