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喀左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隸屬於遼寧省的一個蒙古族自治縣。其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有「金鼎之地」美譽,有豐厚的文化資源和遺產。而且這裡風光優美,景色宜人,旅遊資源潛力很大。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該縣充分利用了其名特優稀農副產品較多和交通樞紐的優勢,大力發展經濟,使得該縣的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而隨着國家開發東北的計劃的開始,喀左這顆鑲嵌在祖國大地上的「塞外明珠」,一定會更加璀璨奪目、熠熠生輝.[1]

地名由來

喀喇沁左翼之名始於後金天聰九年(1635年)。據《蒙古遊牧記》記載:「蘇布地從叔父色楞,初為所部塔布囊,天聰九年(1635年)詔編佐領以色楞掌管左翼,授扎薩克,順治五年(1648年)敘功封鎮國公,世襲罔替。」「喀喇沁」,原為部落名稱,蒙古語是「保衛」或「看守」之意。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喀左地處遼西低山丘陵區,一般在海拔300-400米之間,山地、丘陵、平地、河川相間交錯,構成「七山一水二分田」地貌。西北有努魯兒虎山脈,自西向北延伸,東南有松嶺山脈,由南伸向東北。全縣形成西北和東南高、中間低的槽形地形。喀左縣主要山峰有:東部的樓子山,海拔1091.1米;西部的金花山,海拔917米;南部有白狼山(今大陽山),海拔881米。

氣候特點

喀左地處溫帶半乾旱西遼河州向暖溫帶半濕潤冀北山地過渡地帶,屬大陸性季風氣候。主要氣候特點:春季少雨多旱風,夏季炎熱雨集中,秋季晴朗日照足,冬委寒冷降雪稀。年平均氣溫為8.7度,境內南北氣溫相差1.5度,年均降水量為491.5毫米左右,整個植物生長期(4-9份)的降水量為451.6毫米左右,占全年降水量的92%。平均日照時數為2807.8小時,平均無霜期144天。

水文狀況

喀左境內有大小河流百餘條,主幹河為大凌河,從建昌縣流入,自南向北注入朝陽縣,蜿蜒境內78.55公里,主要支流有榆河、蒿桑河、滲津河、牤牛河、芍藥河。[2]

資源狀況

土地資源:喀左縣土地總面積335.19萬畝,其中耕地面積69.37萬畝,占全縣總土地面積的20.7%,在耕地面積中,平地24.68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35.6%,坡地面積41.52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59.9%,山地3.17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4.5%。全縣林業用地121.56萬畝,占全縣面積的36.3%,有林地面積95.3萬畝,占林業用地78.4%。草地面積14.01萬畝,占總面積的4.2%。

水資源:喀左水資源總量為2.29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5億立方米,占總量的66%,地下水綜合補給量1.77億立方米,可開採0.68萬立方米,占總量的34%。大小河流總長650公里。有中小型水庫7座,其中中型水庫一座。

礦產資源:喀左縣內是一個多種礦埋藏區域,礦產資源頗為豐富,既有固體可燃礦產,又有種類繁多的金屬、非金屬及礦泉水等礦產。全縣礦種較齊全,儲量也較豐富,具有開採價值的礦產21種,其中已探明儲量的有13種。主要礦產資源有金、銅、鐵、鉬、錳、鉛、錫、煤、油母頁岩、磷、硫、螢石、硅石、石灰石、大理石、石棉、膨潤土、珍珠岩等。 其中,鉬礦,位於中三家鎮肖家營子帚狀溝構造收斂部位,儲量580萬噸。金礦,位於中三家鎮的豆腐房、岳台子、任台子、轆轤井一帶,礦區域有60多條含金礦脈,年產黃金5000兩左右。磁鐵礦,位於中三家岳台子、轆轤井一帶,礦存總儲量100萬噸以上。 錳鐵礦,分布平房子鎮北洞、山嘴子鎮大陽山、六官營子鎮雙廟,總儲量800多萬噸 。全縣優質石灰石儲量在10億噸以上。膨潤土總儲量2000萬噸,紫砂土儲量1億噸以上,耐火粘土儲量在2億噸以上,高嶺土儲量達500萬噸,珍珠岩儲量在300萬噸以上。油頁岩,產地平房子鎮九佛堂,礦產石量2636萬噸,油儲量128.8萬噸。煤礦資源,主要分布在白塔子和南哨鎮南窖兩處礦區,在20世紀80年代探明儲量達385.7萬噸。礦泉水,全縣礦產資源分布多處,以草場鄉滿井、坤都營子鄉波太溝,平房子鄉王子山等為最佳,水質檢驗符合國家天然礦泉水GB8537-87標準,為優質礦泉水。

動植物資源:喀左縣動植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初步查明,各類植物1000種以上,野生動物1000多種(含昆蟲),全縣現有主要野生動物,包括獸類資源有狼、狐狸、黃鼬、豹貓、山兔、黃羊、狍子等十幾種;鳥類資源有老鷹、雀鷹、貓頭鷹、啄木鳥、大雁、鵪鶉、石雞、環頸雉、杜鵑、家燕、鳳頭百靈、雲雀、喜鵲、麻雀等近40種;魚類資源有白鰱、花鰱、青魚、草魚、鯽魚、馬口魚、團魚、甲魚、鯉魚、黃鱔魚、佛蝦虎魚、董氏條鰍等30多種魚類。在水域中常見的浮遊動物有三肢輪蟲、裂足輪蟲、異尾輪蟲、急游蟲等13個種屬。動物性藥材資源有螻蛄、蟋蟀、土鱉、虻蟲、蜂房、桑螺蛸、蠍子、蝸牛、蚯蚓、蟾酥、蛇蛻、刺蝟等。

喀左天然植物屬於華北植物區系。由於氣候、地勢及地理位置等因素影響,全縣植物種類複雜,資源比較豐富。據不完全統計,全縣共有野生維管類植物資源近百科,1000種。具有經濟意義的野生植物有66科500多種。森林植物資源主要有松、柏、楊、柳、桑榆、椴、槐、桷斗、櫟、椿、楓等多種樹種。經濟樹種有蘋果、花紅、海棠果、梨、山楂、李子、杏、桃、榛子、核桃、棗、葡萄、柴刺槐、簸箕柳、荊條等多種樹種。還有觀賞樹種、中草藥植物、紅蘑、食用菌類植物及水域中浮游植物資源。

人口民族

全縣總人口43萬,城市人口13萬,縣域內有蒙古、漢、滿、回等18個民族,少數民族中以蒙古族為多,共有9萬人,占總人口的21%,是蒙古族風情濃郁地區。

縣內蒙古族村寨各具特色。其中白音愛里村地處縣城南郊,全村總人口1458人,蒙古族占88%,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古老與現代融合的蒙古族村落,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喀左.東蒙民間故事基地、遼寧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遼寧省旅遊專業村。2009年,白音愛里被列為全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試點村。該村的特色村寨牌樓、歷史文化長廊、海青平房等歷史人文景觀吸引了無數遊客,已成為我縣對外宣傳、發展旅遊、樹立形象的一個靚麗窗口。官大海農場東官村是喀喇沁左旗第一任王爺府駐地,2011年被列為全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該村保留着濃郁的民族文化氣息,全村現有海青平房227棟。目前,已在該村修繕保護海青平房150戶,改造完成了文化廣場、劇台等項目,現正在建設民族特色學校、民族特色農家院以及街路進一步硬化亮化工程,形成了另一個別具風格的少數民族特色村寨。[3]

歷史沿革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歷史悠久,民族文化源遠流長。縣境商代為孤竹國地。周時屬燕國,隸右北平郡和遼西郡。戰國初為東胡地。秦沿燕置。西漢初為匈奴左地,武帝後為塞地,境內有白狼等縣,為境內設縣之始。東漢屬幽州,為烏桓地。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烏桓,八月,登白狼山(今白塔子鄉大陽山),斬烏桓首領蹋頓。魏、晉時屬鮮卑地。十六國時屬於前燕、前秦、後燕和北燕地。南北朝時為北魏、北齊地。北魏時屬營州地。隋初為建德郡龍城縣地,後為遼西柳城縣地。唐屬營州柳城縣地,後與庫莫奚、契丹雜居。遼屬中京道大定府地。統和四年(982年)置阜俗縣。統和十六年(998年)置利州。南境為潭州龍山縣,北境為富庶縣。金屬北京路利州。元屬大寧路利州龍山縣。 金屬北京路。明屬大寧都指揮使司的營州中衛地,後改屬諾音衛地。後金天聰九年(1635年)置喀喇沁左翼旗(治所初在官大海,後遷至南公營子)。清朝乾隆三年(1738),在旗境內置塔子溝廳。乾隆四十三年(1778),改塔子溝廳為建昌縣,開始實行蒙漢分治:漢族歸縣管轄,蒙古族歸旗管轄。一抉兒土地上有兩套行政建制,旗縣並立。 民國三年(1914年)將建昌縣又改為凌源縣。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民國二十年(1931年)分設凌南縣。

1937年凌源、凌南二縣合併為建昌縣。

1940年撤銷縣。將喀喇沁左翼旗改為喀喇沁左旗,統歸喀喇沁左旗管轄。

1946年8月,成立喀喇沁左旗人民政府,從此結束了蒙漢分治的歷史。

1949年,旗政府由南公營子遷至大城子。

1953年設建制鎮。

1957年10月,國務院58次會議通過撤消喀喇沁左旗建制。

1958年4月1日,成立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文物古蹟

全縣共有各個歷史時期古遺址790多處,出土古文物2100多件。水泉鄉西地村西湯山鴿子洞,為舊石器中期文化遺址,共出土舊石器310餘件,並有4件古人類化石。證明早在l0一15萬年前,我們的先人就在此洞穴群居。鴿子洞文化遺址,被聯合國科教科文組織列為科研第四號。全縣發現紅山文化遺址25處,其中興隆莊鄉章京營子村東山咀後梁頂部新石器時期紅山文化祭祀遺址,經國家考古研究所認定,是一處5000多年前的典型紅山文化祭祀遺址,並出土了無頭女人裸體塑像和大型女人坐像,被有關專家稱之為「東方維納斯」。出土的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孤竹罄、燕侯盂、蟠龍獸面紋愚、鴨形尊、龍鳳文罄、提梁卣等均為世界珍品。

東山嘴祭祀遺址

紅山文化是距今五千多年的一種農耕文化,它是指西起內蒙古的克什克騰旗,東至遼西走廊蝗錦西,北抵烏爾吉林倫河流域,南達朝陽地區這樣一個廣闊地域內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因首次發現於赤峰紅山而得名。位於喀左縣興隆莊鄉大凌河西側山樑上的東山嘴祭祀遺址就屬於這一文化範疇。

東山嘴紅山文化祭祀遺址是1979年由省、市、縣博物館聯合進行發掘的。這是遺址南北長60米,東西寬40米。南側是一用河卵石鋪成的圓形台基地,北側是一長方形石基址,內置成組立石,均由經過加工的石塊砌成,並以規整的側面向外,使台基邊緣整齊劃一。在方形台基址的兩側各有一條整齊的石基帶,構成一組坐北朝南、東西對稱、主次分明的建築群址。在圓形台基址附近出有兩件小型陶塑像,殘高分別為5厘米和5.8厘米,均為裸體立像,腹部凸起,臂部肥大,通體打磨光滑,似塗有一層紅衣,整個形象表現為孕婦的特徵。陶塑婦像的出現表明,在五千多年前,喀左地區正處於高度發達的母系氏族社會時期。除此之外,出土的還有大型人物坐像殘塊、雙龍首玉璜、綠松石雕刻的鴞鳥等飾件和大量形制特異的彩陶器。東山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成果已編入中國歷史教科書。

鴿子洞

鴿子洞位於喀左縣水泉鄉大凌河西岸雲山峭壁上,是經地下水長期溶蝕而形成的天然石洞。因洞中多有野鴿子棲息,故俗稱鴿子洞。鴿子洞因發現十多萬年前古人類生活遺址而名揚四海,走進了歷史教科書。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鴿子洞遺址曾出土了古人類及動物化石十多種,石器300多件。洞中原始人類留下的各種遺蹟和遺物,為研究東北地區舊石器時代原始人類生活提供了寶貴資料。

鴿子洞主洞高大寬敞,從洞連環互通,進深十五米,分上下兩層。背倚青山絕壁,俯瞰凌河碧波,既有利於避獸禦敵,又方便汲水漁獵,在遠古時代確是一處難得的好居所。鴿子洞北側山頂上有一頑石,酷似遠古猿人,表情嚴峻,目視前方,仿佛在守望着他曾經的家園。

鴿子洞附近大大小小還有二十左右個山洞,其中著名的有天門洞、雙門洞等。天門洞上有天窗,可觀天望水,下有曲折迴廊,深達洞底,又有眾多小洞縱橫其間。雙門洞地勢平坦,可容百人,周邊遍布各朝代陶器碎片。

天成觀

朝陽天成觀位於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大城子鎮內。於康熙六年(1667年)修建,是一座典型的道教建築。

天成觀建築坐北朝南,按八卦形布局,原以中軸線分作七進院落,樓堂殿閣三百多間,占地10,000餘平方米。後經三百多年的滄桑變化,保存至今的只有中軸線上二進院和東跨院內60餘間建築,占地2,600平方米,主要建築有山門、七真殿(春秋樓)、天齊殿(三官樓)、鐘樓、鼓樓、玄壇殿、靈官殿、玉皇閣、龍王殿及東西配殿。東跨院內有真武樓、方丈殿、經樓、會館。天成觀布局嚴謹,樓閣相接,錯落有致,蔚為壯觀。

正殿為硬山樓閣式,二層檐,所有梁枋檐板均施彩繪花鳥龍鳳,色彩艷麗,脊上有磚雕祥龍戲珠和陶塑鴟吻走獸,正脊中央寶頂熠熠閃光。各種裝飾圖案富麗堂皇。鐘鼓樓以六根明柱支承着單重檐磚瓦頂蓋,角檐微微起翹,顯示出北方古建築的特徵。玄壇與靈官二殿,作卷棚式,體量雖小,但很別致。龍王殿、配殿、出西會館等,為硬山兩面坡式頂或卷棚頂,前出廊,面闊三間,皆雕樑畫棟,走獸飛檐。院內蒼松翠柏,與樓閣相映成趣。

東跨院立有康熙、乾隆、嘉慶年間石碑三通,記載了該觀創立與維修情況。東大門留有一副楹聯「放鶴去尋三島客,任人來觀四時花」。傳為前一任住持道士夏一振所寫。天成觀西北角四十年前還立着一座石塔,據傳是夏一振死後的葬地。

天成觀於1988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

歷史名人

劉鏡潭

劉鏡潭(1902—1977),名水清,曾用字海亭,後改鏡潭,甘招鄉金溝梁村人,出身於書香門第。青年時期就讀於公營子小學、凌源高級小學和熱河師範學校。他畢業後輾轉於凌源高等小學、南公營於高級小學,卓南中學等處任教。解放後,曾任喀喇沁左翼旗副旗長和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副縣長。

學生時代的劉鏡潭不僅學富品良,工詩善畫,並且非常關心國家大事。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正值在黑暗中摸索之時,面對國家頹廢、列強環伺的局勢,劉鏡潭積極探索振興中華的道路,他在《愛國不能托諸空談》一文中寫道:「國家有事,則捐資以助之,國家有難,則危身以御之,同心協力以衛社稷;以愛家之誠以愛國,以愛國之情以愛家,必使我五千餘年之古國與列強並峙」。一片赤子之心和愛國之情溢於言表.在熱河師範學校就讀期間,聽到老師講中國當前形勢和國共兩黨的事情,劉鏡潭感到中國有了希望,他確信孫中山的「建國大綱」和「三民主義」是拯救中國的基本國策,從而進一步激發了他的愛國熱忱.1925年「五卅」慘案後,熱河的愛國青年掀起了聲援上海工人和學生的反帝愛國運動,經過串連,成立了師範學校學生會,會上劉鏡潭慷慨激昂的發言,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讚揚,當時即被選為學生會領導,會後劉鏡潭等愛國學生募集了款項支援上海罷工的工人。

1926年,劉鏡潭從熱河師範學校畢業後,毅然走上了教育救國的道路,他先是應聘到凌源高等小學任教,不久又到南公營於東倉小學任教。此時正值軍閥統治時期,國無寧日,民不聊生。這一時期,劉鏡潭為抒發胸中鬱悶,寫下許多詩作,其中《嘆時局》七首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這七首詩以沉痛的筆調揭露了軍閥混戰給人民帶來的災難。1931年,劉鏡潭又到南公營子高級小學任教,「九·一八」事變後解職回家,務農隱居。隱居期間他沉悶悲觀,在勞動之餘,經常朗誦陸游和辛棄疾的詩詞,藉以表達他驅逐日寇,恢復山河的願望。1935年,劉鏡潭為了生計不得不再次回到東倉小學任教,但他絕不追隨日本人搞奴化教育,抗日思想鮮明堅決。他沒有媚骨,不巴結親日派,就連寫詩作畫也均以干支紀年,而不用偽滿年號,在他心目中一直認為「中國亡不了,日本長不了」。《詠安生》這一名篇詩作就是這一時期寫成的。

1945年,祖國光復了,滿懷喜悅的劉鏡潭準備全力參加祖國的建設事業,不料國民黨的軍隊又來搔擾地方,他們貪污腐化敲詐勒索,使劉鏡潭大失所望,他拒絕了國民黨凌源縣政府的委任(老爺廟鄉長兼果木樹營子學校校長)和熱河省教育廳長的邀請,再次回家務農隱居。直到1947年5月,家鄉來了共產黨,他又被選為本村教師。1949年卓南中學成立後,劉鏡潭被卓南中學聘往任教直至1956年,劉鏡潭先後任教二十七載,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贏得了人民的尊重和愛戴。黨和人民對這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和榮譽.1950年劉鏡潭被選為喀喇沁左翼族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縣、市、省政協委員,縣政協副主席,省人民代表。

1956年,劉鏡潭被任命為喀喇沁左翼旗副旗長,1958年,喀喇沁左翼蒙古旗自治縣成立後被選為副縣長,劉鏡潭在任副縣長的十六年時間裡分管文教衛生、優撫和林業。劉鏡潭在任職期間經常深入基層幫助研究安排工作,腳踏實地,一絲不苟,工作成績十分顯著。為消滅地甲病,他親自到各個食鹽銷售點檢查加碘情況,為搞好計劃生育,他親自動員各科局長帶頭落實。為實現「深坑小口糞缸化」,他深入家家產戶檢查驗收。此外,劉鏡潭還有一個最大的心愿就是植樹造林,造福子孫後代,這是他三十年前就有的宿願。爭得縣委、縣政府領導的同意,劉鏡潭重點抓起了植樹造林這項工作,在他的號召和動員下,很快在全縣境內掀起了植樹造林的高潮,僅1964年一年就造林117,321畝,育苗8,000畝,封山育林已達490,170畝。劉鏡潭曾樂觀地想,若這樣繼續下去,五、六年後宿願即可實現。遺憾的是「文革」期間,植樹造林活動被迫中斷了,1974年劉鏡潭離休,1977年病故。

劉鏡潭一生坎坷不平,堅韌頑強,不論從教還是從政,均為喀左人民留下了一串串閃光的足跡。此外,劉鏡潭還留有大量詩歌佳作及國畫精品40餘幅,近有<劉鏡潭詩文集>由其後人整理出版。

圖們

圖們同志在我國當代軍事法制建設上是一位既有顯著成就又有重要影響的軍事法學家、刑法學家。他是一個在軍隊系統從連、團、師、省軍區、大軍區、總部、軍委機關一級未越,從保衛、檢察、法院到法制機關所有政法部門都工作過的一位高級領導幹部。圖們同志1928年3月生,喀左蒙古族自治縣人,蒙古族,中共黨員。1946年4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連政治指導員、團保衛幹事、師保衛科長、省軍區保衛處副處長、大軍區保衛部副部長、解放軍軍事檢察院刑事檢察處處長、解放軍軍事檢察院副檢察長、解放軍軍事法院副院長、中央軍委法制局局長等職。1980年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主犯時。被全國五屆人大十六次常委會任命為最高人民檢察院特別檢察廳的檢察員。1955年被授予少校軍銜,1960午晉升中校,1964年晉升為上校,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1946年畢業於東北軍政大學,1954年畢業於中央人民公安學院,1985年畢業於中央黨校。現任中國法學會理事、中國刑法研究會幹事、中國行政法研究會顧問、北京軍事法學會會長。在他戰爭年代任連指導員時,曾榮獲師首長授予的「繳獲眾多」的獎狀和錦旗。在他從事保衛工作的二十多年時間,他經常到基層和邊防第一線進行調查研究,總結經驗,以典型指導面上的工作,促進了部隊的純潔和鞏固,保障了部隊建設和邊防鬥爭的順利進行。「文化大革命」中他蒙受奇冤,被扣上許多莫須有的罪名,遭到殘酷的迫害和折磨,1979年才得以徹底平反。他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倒行逆施進行了堅決的抵制和鬥爭。圖們同志在長期從事軍事法制工作過程中,參加審理了包括「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在內的數千起各類案件,主持修改、起草、審查了幾十件軍事法規、軍事規章,積累了相當豐富的實踐經驗。同時十分重視對法學理論的研究,先後撰寫、發表了<加快和深化軍法工作改革,更好地為部隊建設服務>、《必須重視和加強軍事法制建設理論的研究》等效十篇學術論文。並主持編寫、審定了<中國軍事法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審判史概述》、《審理林彪反革命集團主犯檢察工作專輯》、《(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軍事法分冊》。

軍事法在八十年代的中國法學界普遍被認為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但是對軍事法學卻很少有人進行研究,所以,圖們在這一領域的學術觀點具有很大的獨創性和填補空白的價值;圖們對刑法學的講究主要集中在軍事刑法方面。由於他有四十餘年的軍隊司法工作經歷,並曾擔任過軍隊最高司法機關的領導職務,所以其學術觀點帶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際司法工作的指導價值,對我國軍事刑法的立法和司法實踐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作為法學家,圖們的最大特點是理論緊密聯繫實際,很少空洞議論。他的很多學術觀點都對社會法制實踐產生了一定作用。中共中央軍委法制局的設立就和他的積極論證有關。總之,在中國當代法學家中,圖們以實踐經驗豐富、勇於開拓創新、富有時代精神、密切聯繫實際見長。

圖們同志因工作成績顯著,學習刻苦,多次被嘉獎。1946年在東北軍政大學被評為模範學員,1950年在騎兵一師被評為一類幹部(模範幹部),1959年在內蒙古軍區被評為先進保衛幹部並出席全國公安先進工作者大會,因在法制宣傳上成績優異,1989年總政治部在全軍通報表彰,1990年中央宣傳部、司法都在全國通報表彰。基於上述成就,1991年出版的<中國法學家辭典>中收錄了他的名字,記載了他的貢獻。收錄的現代法學家中他是唯一的將軍,唯一軍事法學家,唯一的一人身兼兩家(軍事法學家和刑法學家),唯一的從事實際工作,同時又注重理論研究的人,唯一的蒙古族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原副總參謀長、原中顧委常委武修權同志評價圖們同志「是一位閱歷全面、經驗豐富、有重大建樹的法律工作者。」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原副主任黃玉昆同志評價圖們同志「是一位忠誠並有着豐富辦案經驗的政治工作者,又是一位勤於鑽研,在軍事法學、刑法學上頗有造詣的領導幹部。」

1990年下半年離休後,圖們將軍只是離開行政領導崗位,轉到另一條戰線,全部精力投入寫作和軍事法學研究工作,首先撰寫他經歷和參與的重大事件和重大案件。他同一個年輕人合作創作出版了新中國政法工作史上的「三個之最」,即審判工作之最《超級審判》、個人冤案之最《共和國最大冤案》、集團冤案之最《康生與內人黨冤案》,《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受審記》已交出版社待出版,他還主編了《中國軍事法學教程》。

他寫的這些書受到國內外的好評。一位文學評論家講,寫出《超級審判》這樣一個超大題材的作品,沒有相當的膽略和氣魄,沒有很高的業務素質是完不成的。不少政法幹部講,這部作品是我國80年代撥亂反正時期辦案工作的縮影,是珍貴的史料。香港的歷史學家講,《共和國最大冤案,這部書是研究中國那一段歷史最真實、最客觀、最權威的一部著作。<中國軍事法學教程>是我國第一部向全國公開發行最系統的軍事法學理論著作,填補了我國軍事法學教材的空白。

圖們同志長期在外地工作,對家鄉朝陽有着很深的感情,他時刻關心着家鄉的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的發展。1991年,他率領在北京的喀左同鄉二、三十人到喀左縣各鄉鎮、企業參觀,了解情況,傳播信息,介紹門路,聯絡人才,為家鄉的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

行政區劃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轄:大城子街道、利州街道、南哨街道、南公營子鎮山咀子鎮公營子鎮白塔子鎮甘招鎮中三家鎮老爺廟鎮六官營子鎮平房子鎮十二德堡鎮東哨鎮羊角溝鎮水泉鎮、興隆莊鎮、官大海農場、大營子鄉、草場鄉、坤都營子鄉、臥虎溝鄉、尤杖子鄉。

經濟概況

喀左縣以「工業強縣,農業富民,城市牽動,體制創新」為總體發展思路,充分發揮交通、區位、資源優勢,堅持「一主三化」,大力推進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進程,放手發展民營經濟,狠抓特色產業,實施項目牽動,使全縣經濟步入了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軌道。2004年全縣生產總值實現13.1億元,比上年增長30.9%;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按原口徑計算完成7151萬元,按新口徑計算完成4715萬元,分別增長22%和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05億元,增長51.9%。工業經濟發展迅速,運行質量明顯提高。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取得重要突破,全年新上項目22個,完成域外招商引資3.5億元,增長118%。對外開放繼續擴大,完成出口創匯3300萬美元,是上年的3.7倍。 喀左把提升工業總量作為經濟發展的第一方略。依託傳統工業和地方礦產資源優勢,延長產業鏈條,做強做大骨幹企業。重點建設「三大基地」(即汽車零部件、冶金產品基地,水泥、紫砂、陶瓷、建材產品基地,蔬菜、食用菌、水果綠色食品基地),發展「五大產業」(即汽車配件鑄造業、水泥紫砂建材業、鐵鉬採礦冶金業、陳醋食品釀造業和農林牧產品加工業),構建四個園區(即以由美鋼鐵鑄件、新源鉬業、中三家金礦、鑫興礦業為依託的中三家冶金工業園區,以飛馬集團為依託的公營子鑄造工業園區,南哨紫砂製品工業園區,以三聯羽絨、紅葉制板為依託的大城子鎮綜合工業園區)。從2001年開始,喀左縣委、縣政府提出了大力發展設施農業、避災農業、節水農業的結構調整方向,舉全縣之力推進「保護地、牛羊禽、經濟林」三大主導產業,並把保護地作為重點產業來抓,每年以2萬畝的速度推進。目前全縣保護地累計面積達5萬畝,年生產蔬菜20萬噸,食用菌5500噸,實現產值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2%。

工業

喀左工業是資源開發型工業,隨着全縣工業實力的不斷增強,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得到快速提高,形成了以鑄造、採礦、冶金、建材、紡織、化工、釀造、農產品加工等行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全縣有工業企業2千餘戶,其中,列入縣裡考核的企業為57戶,列入國家考核的企業20戶。年實現工業總產值55700萬元,工業增加值11900萬元,上交稅金4300萬元,實現利潤總額2600萬元。全縣工業經過幾年來的結構調整和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出現了一批規模較大、競爭實力較強的骨幹企業,形成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國內外市場上具有較強競爭能力的拳頭產品,工業經濟的發展潛力較大。

農業

喀左是農業大縣。長期以來,由於受傳統農業的束縛,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緩慢。改革開放以來,喀左縣狠抓結構調整、科技興農和基礎設施建設,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和生產條件不斷改善。進入新世紀,喀左縣委、縣政府大力發展設施農業、避災農業、節水農業,明確提出發展"保護地、牛羊禽、經濟林"三大主導產業的發展思路。經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以蔬菜、花卉、食用菌、小麥、棉花、煙葉、小雜糧為主的農業商品開發基地初具規模,成為全國生態環境建設重點縣、全國棉花基地縣、南瓜生產基地縣,遼寧省蔬菜制種基地縣和玉米制種基地縣。全縣農業總產值實現4.31億元,其中種植業2.47億元,林業0.47億元,畜牧業1.28億元。糧食產量達到1.45億公斤,農民人均收入實現1600元。目前喀左農業已初步形成了以「保護地、牛羊禽、經濟林」為主導產業的特色農業生產新格局,科技農業和農業產業化水平已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喀左現代農業初具規模,發展潛力巨大。近幾年來,喀左努力擺脫傳統農業的束縛,狠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依靠科技興農,大力發展設施農業、避災農業、節水農業,初步形成了以「保護地、牛羊禽、經濟林」為主導產業的特色農業生產新格局。 全縣擁有蔬菜保護地面積6.5萬畝,年產以茄子、青椒、黃瓜、番茄為主的綠色蔬菜達75萬噸,擁有養殖大戶4000戶,肉類總產量達3萬噸,蛋類總產量達2萬噸。進入新世紀以來,食用菌和花卉生產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如今,全縣綠色食品小雜糧、蔬菜、果品、優質畜產品生產四大生產基地和特色花卉、特色食用菌、特色林產品三大產業區已初具規模。

畜牧業

喀左縣畜牧業發展歷史悠久,縣內飼草資源豐富,有天然草場72萬畝,年產各類秸杆2億公斤。近年來由於實施退耕還草,為畜牧業加快發展提供了大量優質的飼草資源,特別是縣委、縣政府把發展畜牧業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來抓,使全縣畜牧業實現了重大突破。全縣牛飼養量達5.15萬頭,出欄1.37萬頭;羊飼養量13.84萬隻,出欄5.49萬隻;禽飼養量192.4萬隻,出欄94.6萬隻;豬飼養量13.4萬頭,出欄5.9萬頭;馬騾驢飼養量4.66萬頭,出欄0.95萬頭;兔飼養量7.02萬隻,出欄4.32萬隻;蜂飼養量1.4萬群。全縣肉類總產量1萬噸,蛋類總產量4567噸,奶類總產量194噸,蜂蜜產量158噸。畜牧業總產值完成2.01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7.1%。到2002年末,全縣畜禽小區達89個,規模較大的有甘招三家養雞小區、南公營子西村養牛小區、羊角溝大黃杖子養羊小區等,各類養殖大戶達1809戶。秸杆貯制利用覆蓋面不斷擴大,全縣共有青黃貯窖1717個,可貯制利用秸杆2433萬公斤,為封山禁牧、舍飼圈養打下了良好基礎。喀左縣要堅持把畜牧業作為抗災自救、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產業,力爭儘快做大做強,着重實現以下幾個突破:一是堅持大中小一齊上,以大戶帶群體,以群體促規模,在飼養總量上實現突破;二是用產業化的經營方式改造傳統畜牧業,在產業升級上實現突破;三是加大品種改良力度,提高畜產品質量,在調整優化結構上實現突破;四是大力推廣先進畜牧業管理和飼養技術,提高畜牧業科技含量,在科技興牧上實現突破。到2005年,建成比較完善的良種繁育體系、飼料生產供應體系、疫病防治體系、畜產品營銷體系。發展養殖大戶3000戶、專業戶6000戶、重點戶2.1萬戶,建設畜牧小區300個,規模化養殖比例達到60%以上,畜牧業總產值達到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50%以上。在具體措施上,一是調整優化畜禽產業結構,加快發展牛、羊禽等食草畜禽,重點發展肉牛、奶牛、肉羊、肉鵝等品種;二是實施科技興牧戰略,加強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加強疫病防治體系建設,控制畜禽疫病的發生,做到科學養畜,提高畜牧業的科技含量;三是大力推廣青黃貯窖建設,擴大退耕還草、林下種草面積,有計劃地發展飼用玉米,實現生產方式的轉變;四是加快畜牧業產業化發展步伐,抓好基地建設,在全縣建成以南公營子、白塔子為中心的黃牛生產基地,以甘招、公營子為中心的蛋雞基地,以白塔子等鄉鎮為中心的奶牛基地;抓好龍頭企業建設,扶持有發展前景的現有龍頭企業,通過招商引資新建一批龍頭企業,儘快做大做強。以提高畜產品質量為目的,實現重點產業、重點產品的優質化、標準化,打造出一批名牌畜牧業產品。加快畜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培育各種中介組織和經紀人隊伍,促進畜產品流通和銷售。[5]

交通運輸

喀左縣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鐵路北有錦承線,南有魏塔線通往錦州、瀋陽、赤峰等地。公路有國道101線(京瀋線)、306線(綏克線)以及2條省級公路穿越,以縣城為中心連接朝陽、建昌、凌源、建平等地相鄰市縣。骨幹公路40條,總里程674公理,形成四通八達的公路網。東臨港口城市錦州200公里、葫蘆島180公里,西南到首都北京400公里,東北距省城瀋陽400公里,是連接東北和關內的交通要道。

環境質量

喀左環境優越。近年來以藍天、碧水、綠化、亮化、淨化、美化為重點,加快「國家衛生城、國家園林城、國家文明縣城、國家生態縣和全國環保模範城」五城聯創步伐,目前已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國家園林城、國家文明縣城,正在向國家生態縣和全國環保模範城邁進。採取集中供熱改造、縣城工業企業遷出、取消露天燒烤等措施,縣城空氣質量明顯改觀;在大凌河干支流城區段治理工程基礎上,依據「沿路有林帶、沿河景觀帶、沿山休閒帶」的綠化思路,建設公園、廣場、特色小遊園和街路綠化帶;實施街路亮化工程,主要道路路燈覆蓋率達100%,並實現了小街小巷「不摸黑」,同時城區臨街建築物基本完成亮化;實施淨化工程,建設垃圾、糞便無害化、醫療固廢和污水等四個處理廠,購置各種環衛車輛,設置垃圾桶、果皮箱,建成設施一流的水沖公廁,縣城內垃圾全部實行袋裝化並開展了城市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工作;實施美化工程,粉刷城區建築物,實施主街路人行道和小街小巷硬覆蓋,每年在公園、廣場、街路、單位門前擺放花草,扮靚了城市形象。通過各方面努力,一處處錯落有致的建築群體,一條條整潔有序的大街小巷,一處處創意精妙、匠心獨具的園林景觀,展現出一幅幅瑰麗多姿的寫意畫卷。

喀左縣高度重視生態建設,根據生態建設總體規劃、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生態環境狀況,把縣內整個區域劃分為5個功能區,明確了每一區域的工作重點:一是以樓子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化石溝市級自然保護區、大凌河、牤牛河兩岸限制區域、水源地、風景名勝區、生態林為嚴格生態保護區;二是以中三家鎮、南哨街道、南公營子鎮、大營子鄉等礦產資源豐富的鄉鎮為重要的保護性開採區;三是以利州工業園區、冶金鑄造工業園區為重點的引導性開發區;四是以綏克線、大北線、興凌線公路兩側縱深區域為重點的保護性利用區;五是以縣城和各鄉鎮政府所在地為重點的工作、生活區。2012年被命名為省級生態縣。

風景名勝

龍鳳山

龍鳳山位於喀左縣城東南30公里處的群山環抱之中。其山之靈秀、洞之怪異、寺之悠久,成為遼西名勝之一。入山門,見龍鳳山昂首挺立,巍峨壯觀。峰之西側斷壁處,斧劈刀削,怪崖斗奇,粗獷豪放。滿坡遍嶺天然古柏植根於懸崖峭壁之上,枝杈橫仰,染綠雲海,似鳳之羽迎風擺動,如龍之鱗映日泛光。尤為神奇的是龍鳳山主峰酷似一尊形象完美、五官俱全的巨型臥佛頭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出的獨特景觀,令人為之驚嘆。龍鳳山上,有一古寺,名天台寺。據85歲高壽的緒志老僧介紹,天台寺距今340年,建築在半山腰一個天然大洞穴內,人稱「朝陽洞」。寺院裡有兩棵參天柏樹傲然挺立,據林業專家王戰測定,樹齡已有八百年之久。它雖植根於岩石,卻枝繁葉茂,它們如同兩位健壯的武士,守候於寺廟之中。天台寺正殿——大雄寶殿十三間,依次嵌入洞中。大殿兩側天然石洞內,分別建有關帝廟、玉皇廟天台寺前是天心寺,其正殿五間,東西配房各三間。青磚筒瓦,飛檐吻獸。山門前,豎立兩棵石旗杆,兩側石碑數座。天台寺對面是哺天峰,影門山,兩峰突起,俊美非凡,似二龍戲珠,時動時歇。西山口外,等距離南北排列三個小山包,形似擺在天台寺前的三盤供,由南向北依次為金馬駒、金鴿子、金兔子。經天台寺東,登「天橋」,向峰頂攀援,危崖陡峭,驚心動魄。沿途洞穴遍布,天然形成,洞深莫測,洞內有洞,且洞洞朝陽, 「洋箱洞」、「含羞洞」、「蛤蟆嘴洞」、「雙獅洞」……奇形怪狀,各有特色。其中雙獅洞曾是人類祖先棲息之地,1990年12月,考古部門曾在洞內出土陶盤、陶豆、酒具、石環、陶塑女神像等,經考證距今4700餘年,屬紅山文化與夏家店文化之間的文化型。臨雙獅洞東不遠處,有一山泉,名虎影泉,傳說當年有一猛虎守護此泉而得名。此泉雖位於高處,卻從未乾涸,千百年來始終噴涌不歇,供僧侶遊人飲用。龍首峰頂,有巨石數塊,似無根挺立,據《凌源縣誌》記載,巨石為天台寺第八代主持佛宏法師搬運至此。

白狼山

白狼山位於白塔子鎮楊樹溝村和大西山村的的大陽山,偉岸挺拔,雄渾俊秀,高高的聳立在雲天,海拔881米,在全縣的崇山峻岭中也是屈指可數的。秋季某日,陰雲籠罩,細雨霏微,大陽山淹沒在雲霧之中。遠遠望去,給人以幽深神秘之感,令人心曠神怡。據有關資料記載,大陽山漢代稱白狼山,北魏時稱白鹿山,清時稱大羊石山。在山的主峰以西分水嶺上,有一巨大的白石砬子,遠看象一隻綿羊,也似白狼和白鹿,所以得名。山上還有「白鹿山祠」遺址,是曹操北征烏桓時所登的白狼山。說起曹操登白狼山,要追溯到東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年),北方烏桓逐漸強大起來,併入居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內。當時喀左屬右北平郡(今凌源),東漢末年,遼東、遼西和右北平三郡的烏桓形成了強大的部落聯盟,並以柳城(今朝陽袁台子),為政治中心占據今遼西地區,史稱「三郡烏桓」。蹋頓最為強大,為三郡首領。此時正值中原群雄逐鹿之時,稱雄北方的的袁紹聯合烏桓滅了公孫瓚。公元199年,袁紹占領幽州後,為了酬答烏桓,曾假借漢獻帝的的名義封烏桓眾首領為單于,還與烏桓聯姻,袁紹還親自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三郡烏桓首領蹋頓為妻。袁紹在官渡被曹操打敗後,其二、三子袁熙、袁尚兄弟倆投奔蹋頓,「復圖冀州」,企圖收復故地。因此曹操決心遠征蹋頓,除掉後患。戰前,諸將都認為不妥,惟獨謀士郭嘉力主遠征蹋頓,理由是不擊垮蹋頓,青、冀等州終不能安定。曹操還擔心前豫州牧劉備慫恿荊州牧劉表趁機襲擊許都(今河南許昌),郭嘉認為劉表多疑寡斷,自知才能不如劉備,又恐怕劉備超過自己,決不會聽劉備的主張。曹操遂立即揮師北上,進至易(今河北雄縣西北),隨他親征的有兒子曹植、大將張遼等。曹操又採納郭嘉關於千里奔襲,兵貴神速的建議,下令把全部輜重留在後邊,親率輕騎兵晝夜兼程,疾速行軍。同時,請出隱士田疇任莜縣縣令做嚮導。曹軍途經無經(今天津薊縣)時,正值雨季,道路泥濘難行,曹操採用田疇的建議,一面在大路旁立一個大木碑,寫上「方今夏暑,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復進軍」。以迷惑和麻痹烏桓。一邊繞道上徐無山,攀崎嶇小道,出盧龍寨,跋涉500多里,越白檀、平崗、鮮卑庭,向東直指柳城。離柳城200里時,烏桓軍乃發覺,蹋頓、袁尚、袁熙慌忙與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抵之等,集合烏桓騎兵來迎戰。8月與曹軍在白狼山相遇。《三國志•魏書•五帝紀》中記載:(曹操)「八月登白狼山,卒與虜遇,眾甚盛。公車重在後,被甲者少,左右皆懼。公登高,望虜陣不整,乃縱兵擊之,使張遼為先鋒,虜陣大崩,斬蹋頓及名王已下,胡、漢降者20餘萬口。」接着曹軍又一舉攻克柳城。袁尚、袁熙投奔遼東郡太守公孫康,曹操採納郭嘉之計,沒有繼續追擊,而坐觀局勢,聲言等待公孫康把二袁首級送來。9月曹軍從柳城撤軍,不久,果然公孫康伏殺袁尚、袁熙及遼東單于速濮丸,並將首級送給曹操,表示歸附之意。曹操擊敗烏桓,徹底消滅了袁氏殘餘勢力後,除關西地區尚被馬騰、韓遂占領外,基本上統一了北方。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爭,結束了北方地區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使北方邊境得到安寧,為北方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基本條件。

九泉蓮花山

九泉蓮花山在南公營子鎮有一座人們熟知的山——九泉蓮花山(也稱碑子山),海拔758.7米。此山呈東北至西南走向,位於大凌河北岸。山的東北端在平房子鎮朱杖子村,西南端在南公營子鎮西村和平房子鎮山彎子村交界處的鐵路橋邊兒。當你身臨山中,除了裸露的石崖和蓊鬱的山林、柴草,也看不出有什麼希奇。但是從遠處看此山,它卻象一朵盛開着的蓮花,九個山泉分布在蓮葉一樣的美麗的山腰中。泉水盈滿自流,在山上流出幾道小溪,滋潤着山上的紅花綠草,澆灌着山下田裡的莊稼。流到村子裡人們還把它舀進鍋里做飯。當泉水流着流着滲入地下時,人們就說它因留戀蓮花山的美貌而停下了腳步。時至今日,山上還有幾股泉子在流淌,春天形成桃花水,汩汩的流到農田裡以解春旱,夏季流到田間澆灌着乾渴的秧苗說起九泉蓮花山,當地流傳着這樣一個傳說:九泉蓮花山上有一個月牙兒形的水窪子,幾百年前,窪子裡開着一朵聖潔的蓮花,每到晚上就閃爍出皎潔柔美的月光,所以人們還把這座山稱做九泉蓮花月亮山。後來為什麼月亮窪的蓮花和皎潔的月光消失了?傳說也就從這裡開始了——當年,康熙皇帝化妝北尋到九泉蓮花山下的喀喇沁左翼旗,住在了山下的王爺府。聖駕光臨,可樂壞了王爺,晚上進膳時,王爺便喚出家中的美姬為康熙皇帝起舞助興。突然一位美姬搖晃,險些摔倒,使康熙皇帝不禁一驚,眼睛盯着眼前的美姬看了一會兒。王爺似乎心領神會,在康熙皇帝洗浴後就寢時,一位美姬流着眼淚來到了床前——這是王爺送過來為皇帝陪宿的。康熙皇帝一看是那個差點摔倒的舞女,忙問姑娘叫什麼,姑娘回答:「我叫蓮花,被王爺逼做舞女,如今已身懷有孕,請萬歲恕罪。」於是,康熙皇帝吩咐侍衛把姑娘送回了她的房中。康熙皇帝回到京城早已忘記此事,但這事卻早已傳到京城。一天夜裡,康熙皇帝傳來欽天鑒大臣問他哪個太子將來能繼承皇位,大臣知道王爺為皇帝找美姬陪宿,哪知道美姬被送出房啊,就佯裝望望星空說:「真天子出現在東北方的蒙旗了!」皇帝為此大驚,不知道如何是好,欽天鑒大臣就出主意把蓮花生下的才一個月的男孩兒接到宮裡,封為太子,每日帶其臨朝,賜給龍坐,意為慢慢衝散他的龍氣。小太子在皇宮漸大,被封為章王。按着欽天鑒大臣的主意,皇帝命章王帶領北口蒙族四十八旗的家兵征討黃河上游的準噶爾叛亂,以求章王戰死沙場,消除後患。但是,章王兩次戰役,大難不死,凱旋而歸。欽天鑒怕自己的陰謀露餡,再次加害章王,奏請皇上把章王又派到西藩征戰。期間,欽天鑒暗中買通兵部,不增糧草,不派救兵,使章王四面受敵,損兵折將,死於亂軍之中。章王死後,欽天鑒請命為章王送葬,以迷惑王府人對他的懷疑。准奏後,便帶着人馬車輛為章王送葬來到了九泉蓮花山下。欽天鑒看到九泉蓮花山時,不由得心裡一跳,心想:「一定是這九泉蓮花山使這蒙旗王府出了奇才,沒準將來會出真龍天子。」於是他下令將章王深深的埋在此山的月亮窪里,意欲切斷龍脈,讓王府斷子絕孫。章王被深埋在月亮窪里,其生身之母、當年的舞女蓮花也自尋短見。從此,月亮窪變成了死墳塋,皎潔的月光和美麗的蓮花也不見了。後來,扎薩克王府里為爭王位而明爭暗鬥,捐稅、兵役加重,害得當地百姓饑寒交迫。這樣的日子不知道過了多少年,直到北京天安門上生起了五星紅旗,九泉蓮花山下的人民才過上幸福生活。時光進入21世紀,九泉蓮花山下發聲了巨大的變化。從交通運輸上,有魏塔線鐵路和306國家級公路穿過。因九泉蓮花山上有一億噸的石灰石儲量,縣裡在這裡建起了年產4萬噸的水泥廠,鎮裡每年還向建昌水泥廠銷售石灰石4萬噸。山下有果樹農場,蘋果都是紅富士新品種,每斤買到一元多錢,給農民帶來不小的收入。上個世紀80年代七間房村還在山腳下建起了塘壩蓄水,2003年西村在山中修建了儲水量150立方米的水窖,以解旱情。山下的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

長壽山景區

長壽山位於喀左縣大城子鎮洞上村,盛夏時節的長壽山,綠樹成蔭,草木茂密,泉水潺潺,花香鳥語。康太真就是在這裡遇仙修道的。康太真,利州人(今喀左縣),俗姓康,道號太真,亦稱雲峰真人,是我國金元時期頗具影響的道士。他的遺骨就埋在喀左縣大城子鄉洞上村的長壽山中,康太真墓及其墓碑已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古長壽山庇盧禪院雖幾經興衰仍然香火綿延。 2002年在長壽山開始修建「護國毗廬禪院」面積約五百平方米,幽雅的仿古建築坐落於長壽山,毗廬禪院的漢白玉石牌坊為名山增色,牌坊下漢白玉石獅,威武莊嚴,迎面一座墨玉石碑通高5米,寬1.5米,上書」.菩提道場」四字為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所書,為東北第一高石碑, 碑刻紋飾精美異常,背面書本寺重修碑記。八寶蓮花池、天王殿、方丈室、塔院等造型別致、結構嚴謹。碑亭供奉省級文物-----康泰真墓碑,萬壽亭供奉北魏石臥佛一尊,彌足珍貴,普光明殿內供五方繞毗盧大佛,為國內最高之銅佛。

樓子山自然保護區

樓子山位於喀左縣東部的羊角溝鄉、老爺廟鎮、尤杖子鄉境內,高1091.1米,屬松嶺山脈中段。景區核心區絕大部分是林地,森林覆蓋率達到94.8%.樓子山地形地勢複雜,樹木種類繁多森林植被茂密,結構多樣複雜,是遼西較好的天然綠色屏障,縣內最高山峰 ,若于晴空萬里之清晨登山眺望,可見海中日出,景象壯觀,遼寧一絕,東北一奇。


樓子山景區處於華北植物區系向內蒙古植物區系過渡地帶,因此,既有華北植被類型,又有蒙古植物區系植物類型;既有原生植物類型的零星分布,又有半乾旱、半濕潤季風氣候下的森林草原和草甸草原植被。景區是華北動物地理區和蒙新動物地理區的交匯地帶,動物資源具有兩區交匯過渡特點。

樓子山景區帶集以森林大環境為代表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是遼西森林生態植被保存最完整的區域。它不僅是一處森林類型的自然保護區,同時也是一處高品位的風景區。旅遊集科學考察、科普活動、教學實習、民俗文化、宗教旅遊、休閒度假、公務旅遊於一體。

瓦房店水庫

瓦房店水庫。她被稱譽是喀左山區里一顆璀燦的明珠。看上去恰似一個人工湖,配有各種旅遊設施,可供遊人划船賞光。周圍群山栽植着梨樹、山棗樹、火炬樹、丁香樹、槐、楊、松、柏、垂柳等。旅遊基礎設施完備,阻着美化、香化、淨化水庫環境加強,水庫面貌煥然一新。來到瓦房店水庫,置身於真山真水之中,覺得一切都是那樣的新奇和舒心:藍天如洗,萬木競秀;水面似鏡,空氣清爽。泛舟船上,遊船劈開平靜的水面,山光水色大飽眼福。山環水繞,平遠開闊,確有「高峽出平湖」之感。

水庫四季景色各異。當春風送暖,冰消雪融之時,山坡上,溝谷旁,漸漸由黃變綠。山杏花頂着漸退的寒意,傲然開放。松柏沐浴着微風,擺動着嫩綠的枝葉。一些早春的山花,星星點點,似燭焰,如碎霞。水庫一派生機,蓬勃向上。

盛夏的水庫,煙霧繚繞,碧波映日,山花爛漫,楊柳婀娜。不管天氣怎樣炎熱,這裡總是涼風習習。如泛舟水上,就會使你神清目爽。夏日之夜,水庫清香四溢,沁人肺腑。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一切朦朦朧朧,有着幾分神秘,幾分仙意。

秋天的水庫,金風送爽,滿山飄香,火炬樹一片片,似燃燒雲霞;山里紅、葡萄架、一嘟嚕、一串串;黃的梨,紅到了嚴冬,朔風掠過水庫,水面上便結上厚厚一層白冰,晶瑩閃耀。山山嶺嶺,銀裝素裹,顯得靜謐肅穆,分外妖嬈。的棗,漫山遍野,沉甸甸地墜滿樹。這裡赤橙黃綠、酸甜苦澀,任你摘取品嘗。

水庫四季風光,都具有無窮的魅力,令人心礦神怡。

敖木倫景區

大凌河,蒙古語為「敖木倫」,是遼西最大的河流,也是遼寧省第三大河流,敖木倫景區就坐落在大凌河西支,位於喀左縣縣城南部,占地面積523.97公頃,景區包括人工湖,人民廣場,濱河路沿湖綠化帶。

敖木倫景區結合大凌河喀左城區段整治工程的建設而形成,充分利用水資源,提高城區防洪能力,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味和檔次,通過休閒娛樂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和具有濃郁文化品位的休閒空間場所。

敖木倫人工湖,由大凌河西支蓄水而成,由橡膠大壩控制水位,兩岸塔松成排,水草自生,得體而又親切,與江南無異。人民廣場,位於整個景區的南端,設計和建設緊密依託利州古城依山傍水的地貌特徵,注重彰顯喀左縣別具一格的人文景觀。

敖木倫景區,有四座亮化過大橋,橫空穿過,大凌河景觀橋、景觀燈,把喀左的夜晚裝扮的流光溢彩,炫麗多彩,成為喀左一道最為亮麗的風景。,凝聚了全國各地著名廣場的景觀特色,建築風格獨特,是喀左縣城市建設的又一標誌性景觀。濱河路綠化帶,總面積25萬平方米,栽植樹木數十種,鋪設人行景觀路6000米,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休閒遊樂帶。

人民廣場

人民廣場,是縣委、縣政府2008年承諾辦好的實事之一,也是喀左高起點經營開發城市的又一戰略舉措。

人民廣場,緊密依託利州古城依山傍水的地貌特徵,彰顯喀左縣城別具一格的人文景觀,注重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巧妙結合,匯聚着全國各地著名廣場的景觀特色。按照碧水改善生態,園林營造景觀,雕塑展現文化的功能設計理念,以自然、藝術、人本的設計建築形式,為喀左人民建造的一處適合現代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的文化休閒廣場。

人民廣場,共設東、西、南、北四個入口。走進人民廣場,中央景觀道貫穿南北,北入口被譽為「盛世利州」的雕塑高6米,長20米,以「蒙漢人民團結,創造盛世利州」為主題,採用傳統剪紙藝術與透雕藝術製作而成,充分體現了當地蒙漢文化厚重底蘊和鮮明的地域特徵;12座華表環抱的中心主廣場占地44832平方米,「凌水韻」雕塑雄踞廣場中央,變換各異的音樂噴泉分布雕塑四周,其間有各種景觀燈鑲嵌點綴,做工精緻的12座漢白玉小橋將噴泉與廣場四周相連;廣場內通道便捷,設施齊備;廣場周圍珍奇樹木濃郁蔽日,草坪綠地覆蓋其間,奇花異草,競相綻放,使得廣場時時處處彰顯着生機與活力;獨具喀左魅力的船帆燈位於廣場東西兩側,錯落有致的槐花燈、古典燈、探照燈、高杆燈又裝點了整個空間,更為夜色下的廣場增添了積分靚麗、溫馨與浪漫,置身其中,定會給您心曠神怡,如醉如痴之感。[6]

特產

喀左陳醋

喀左陳醋以東北盛產、顆粒飽滿的優質高粱為原料,按傳統工藝釀成。創產於清代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清光緒年間,曾多次作為貢品向皇宮進貢,故,又稱「貢醋」。產品酸甜適口,醋香濃郁,久貯不腐,愈貯愈好。且內含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糖份和維生素B等多種營養成分,為調味、保健之佳品。

喀左紫砂製品

紫砂系列旅遊工藝品以產自遼寧喀左的紫砂為原料,歷經十幾道工序,由專業工藝美術師手工雕刻,再經高溫燒制而成。其色澤古樸典雅、畫面精美、形式多樣,充分體現了紫砂材質的特點,是古老製作工藝與現代造型藝術的完美結合,具有很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目前國內可比的同類產品十分稀少,宜興是以紫砂茶具為主,而喀左紫砂系列旅遊工藝品可謂獨樹一幟,開闢了紫砂藝術的先河。[7]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