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是中國的一個學術名詞,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為什麼漢字是方塊字,這個問題雖然沒有明確的考證,但從古人觀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窺見一斑。《淮南子·覽冥訓[1]》說:「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在古人心目中,「天圓地方[2]」,地是方形的,而且在這四方形地的盡頭,還有撐着的柱子。

名詞解釋

善於打仗的人,首先要保證自己不被敵人戰勝。這是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武提出的命題。戰爭的根本目的是保全自己、消滅敵人——只有儘可能消滅敵人,才能更好地保全自己;另一方面,只有有效地保全自己,才能為消滅敵人提供基本前提。高明的指揮者,必須周密籌劃,攻防兼備,處理好消滅敵人與保全自己的辯證關係——首先要確保不給敵人以可乘之機,使敵人不能實現其戰爭目的,而使自己具備消滅敵人的基本前提。

引例1

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孫子·軍形》) (所以善於打仗的人,首先要保證自己不被敵人戰勝,同時也不放過能夠戰勝敵人的任何機會。)

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中華思想文化術語」是指由中華民族所創造或構建,凝練、濃縮了中華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以詞或短語形式固化的概念和文化核心詞。這些術語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社會交往和日常生活的思想表達之中,諸如,「天下為公」「民惟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和而不同」「協和萬邦」「天下大同」等。這些術語構成了中華民族思想的基礎和表達方式。

人類的不同文明各有其特點,這些特點也反映在其語言、文化傳統、思想和觀念上。面對不同自然條件的挑戰,生存在不同地域的民族在生產和生活形態上自然而然地有了差異。譬如,在人們生產活動和生活樣式上,熱帶和溫帶肯定不同,平原地區和丘陵山巒地區當然有差異,沙漠地帶和沿海地區顯然有別,牧區和農業區也會有許多迥異之處。這些生產活動和生活樣式的特點逐漸積澱凝結並且通過詞語即術語的方式固定下來,就必然影響到民族的文化樣式、行為習慣和精神特質。這些術語所表達的民族文化樣式、行為習慣和精神特質,反過來又闡釋、維護和強化着其賴以出現和發展的特定生產和生活形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