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喉底 |
即咽後壁。
症狀
1.急性膿腫發病急,常有畏寒發熱,咽痛,拒食,講話含糊不清,似口中含物,哭聲似鴨鳴,膿腫增大可出現睡眠打鼾及吸氣性呼吸困難。
2.慢性膿腫 病程長,常有低熱、盜汗等結核症狀。
體徵
急性膿腫患者頸部僵直,頭偏向患側,以減輕疼痛及呼吸困難,咽後壁一側充血隆起;慢性膿腫咽後粘膜蒼白,全咽後隆起。兩型膿腫均可出現頜下淋巴結及頸淋巴結腫痛。
輔助檢查
1.膿腫穿刺可同時達到診斷和治療兩個目的。急性膿腫的膿液粘稠,慢性膿腫的膿液稀薄,如淘米水樣。巨大膿腫切開排膿前常需穿刺減壓,以防膿腫切開後大量膿液誤吸入氣道。
2.頸側位X線攝片急性膿腫時,咽後軟組織增厚,常超過1cm,有時出現液平面。慢性膿腫常可顯示頸椎骨質破壞。
3.實驗室檢查 急性膿腫白細胞增高,切開排膿後即可下降至正常。穿刺抽吸膿液應送培養和做藥敏試驗。
急性膿腫如何護理
1.患兒取頭側位,保持安靜,必要時應用鎮靜劑,以免因哭鬧致膿腫破裂而致膿液誤吸入氣道。
2.密切觀察患兒呼吸情況,必要時給氧氣吸入。
3.床旁備直接喉鏡、吸引裝置及氣管切開包等急救器材,以備緊急搶救之用。
4.一旦膿腫破裂,膿液可誤吸入氣道,此時應將患兒倒置(頭低腳高,嬰兒也可將雙腳拎起),以防止發生急性窒息。
5.膿腫切開引流術後的次日或術後第3天,需再次擴張引流方可痊癒,需做好再次擴張準備,並協助醫生行擴張引流術。
6.及時、準確按醫囑給予抗生素,並觀察其不良反應。
慢性膿腫如何護理
1.主動向患者解釋有關疾病的發生、發展及治療、護理方面的問題,安慰並鼓勵患者,使其解除顧慮,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臥床休息,減少頸椎活動。
3.改善營養,增強體質。
4.協助醫師反覆多次行膿腫穿刺沖洗及局部藥物治療。
5.及時而準確地按醫囑給藥,並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