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喜山鬣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喜山鬣蜥

中文學名: 喜山鬣蜥

拉丁學名: Agama himalayana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爬行綱

目: 蜥蜴目

科: 鬣蜥科

種: 喜山鬣蜥

喜山鬣蜥,有鱗目鬣蜥科。頭長略大於頭寬,兩倍於頭高。耳孔大,喉部有褶。體寬且平,皮褶位於兩側,尾長是頭體長的2倍。四肢上部為有棱的大鱗。分布於塔里木盆地南部及焉耆盆地的荒漠草原。

形態特徵

頭體長108~140毫米,尾長195~222毫米。頭錐形,背面無對稱大鱗;下方至鼓膜上緣有1行縱鱗;枕部、鼓膜下方、頸側有錐鱗;上唇鱗14枚。背鱗微弱起棱,覆瓦狀排列;腹鱗光滑,橫列。尾基粗壯扁平,往後漸成圓柱形;尾鱗排列成環,具強棱。背面灰棕色,自頸背至軀幹前部、尾背有灰白色橫紋及縱列圓斑;頭背多黑點,頦下有藍灰色雲斑。雄蜥尾端之半黑色,頸背部有菊黃色橫紋3~4條。

生境繁殖

棲居於西藏高原海拔2300~4100米的山間岩縫及亂石間,新疆境內則生活在海拔1400米的荒漠草原。常於不易攀登的懸崖峭壁頂上挖洞而居。有時也穴居於沙棗樹下,白天成對地爬上樹去,藉其利爪攀援枝椏,撲食昆蟲,但也取食野草及花瓣。雌蜥在7月下旬至8月初產卵6~8枚於土埂縫隙或洞穴中,卵白色,橢圓形,卵徑7.0毫米×9.50毫米;幼蜥於9月孵出。

分布範圍

分布於西藏(拉薩、波密、林芝)、新疆(塔里木盆地、焉耆)。

醫用價值

[來源]本品為就蜥科動物喜山就蜥Agama hima ayana Steindachner的乾燥全體。主產於新疆、西藏、青海等地。捕殺後,除淨內臟,乾燥。

[炮製]取原藥材,去除頭、尾後,夾在氂牛肉中,四周縫好,置木炭火中燒烤,至牛肉外部焦黑後,冷卻,取出喜山鬣蜥,晾乾即得。

[性狀]本品軀幹呈扁圓形,整體被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鱗片。四肢較強,爪發達。背面一般口棕色或灰棕色,滿布黑褐或棕黃色相間的網紋和淺色圓點,且在背脊兩側常連成深色縱紋,腹部灰色。雄蜥肛前或腹部中央具黃色塊斑。氣微腥,味淡。

[性味]咸,溫。

[功能與主治]溫腎壯陽。用於腎寒病、陽痿、虛弱勞損。[用法與用量]配方用。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