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喬治·安德烈·馬爾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喬治·安德烈·馬爾羅 Georges André Malraux (1901年11月3日-1976年11月23日)生於法國巴黎,著名作家、藝術史學家和政治家、公共知識份子。[1]1961年,在讓·普魯維(JeanProuvé)的指導下建造了Malraux博物館,(安德烈·馬爾羅),這個博物館於1961年開業,以文化部長安德烈·馬爾羅(AndréMalraux)命名。

馬爾羅他4歲時父親離家出走,他和母親跟外祖母、姨媽住在邦迪的一家雜貨店。[2]

馬爾羅在《反回憶錄》中說:「我認識的作家幾乎都愛他們的童年,而我憎恨我的童年。」他天性能說會道,口若懸河,卻卻從不談自己的出身家庭和早年生活,終其一生要人相信他生來就是個成年人。他知道人生要靠自己創造,可用大膽的行動,也可用動人的語言。[3]

走入東南亞

馬爾羅出生於一個單親的家庭。但是,他的早期生活和受教育的細節是晦澀的。

1922年,離開法國尋找高棉人 他在考古簡報中讀過的聖殿。他走入柬埔寨的森林,來到了這座廟宇,該廟宇隨後未考慮恢復。

1923年,馬爾羅從吳哥古蹟的女王宮拿走一些浮雕,並把它們帶回金邊,案件轟動一時。他立即被捕並被判入獄,他向巴黎提出上訴並獲釋。

馬爾洛(法國殖民當局對監獄的虐待)使他成為狂熱的反殖民主義者和社會變革的擁護者。而在東南亞,他組織青年聯賽安南(中前體的越盟,或越南聯賽獨立),成為領先的作家,並創辦了一家報紙,L'印度支那Enchaînée(「印度支那鏈」)。穿越中國,他顯然參加了幾次中國革命事件,見過俄羅斯共產黨顧問孫中山(Mikhail Borodin),然後是蔣介石。

回到法國發表作品

1926年,從印度支那第二次回國後,他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說《西方世界》(La Tentation de l'Occident(西方的誘惑)。

1928年,發表小說萊斯Conquérants(征服者)。

1930年,發表香格里拉Vo1E時皇家(皇家方式)

馬爾羅成為法國著名小說家和具有超凡魅力,具有政治信仰的知識分子。儘管他以其非凡的才智,抒情的散文,驚人的記憶力和廣博的知識而深深吸引著巴黎,但人們普遍不認為他的真實生活是在文學沙龍或法國委員會之外的其他地方。

支持左派的人民陣線

1930年代,馬爾羅積極支持左派的人民陣線。

1934年,他飛越了阿拉伯的魯卜·哈利(Rubʿ al-Khali),發現了示巴女王的傳奇城市的所在地。

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馬爾羅加入國際縱隊,協助共和軍對抗佛朗哥。二次大戰爆發後,馬爾羅加入法國陸軍。馬爾羅前往西班牙,加入了共和黨軍隊,並為他們組織了一個國際航空中隊,成為其上校。在前線進行了多次空中飛行任務後,他訪問了美國,以籌集資金為西班牙提供醫療援助。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馬爾羅應徵加入了法國坦克部隊。

1940年,他被捕,但逃到了法國的自由區,在那裡他加入了抵抗運動。他在法國的地下運動生活開始在科雷茲DEPARTEMENT在法國中南部。

1944年,被德國人槍殺並被俘虜,並被模擬處決。法國內政部解放後,他組建了一支自由法國旅,由法國第一軍在阿爾薩斯對斯特拉斯堡的戰役中指揮。在這段審判期間,他放棄了對革命行動和馬克思主義的熱情,重新發現了西方文化所賦予的希望。戰後他因這段資歷而被法國政府授予抵抗運動獎章及英勇十字勳章,又被英國政府授予傑出服務勳章。

法國第一任文化部長

馬爾羅是查爾斯·德將軍(戴高樂)的積極支持者。

1958年,戴高樂當選總統後,出任法國第一任文化部長。[4]

1959年—1969年,戴高樂任總統時,擔任該職位長達10年。他一直擔任文化事務部長和戴高樂的親密朋友。他證明了他是一位創新而有力的文化管理者。

獲獎

1933年,獲《 La Condition》雜誌授予侯爵(Prix Goncourt)殊榮。

1933年,龔古爾文學獎。

1936年西班牙內戰加入國際縱隊,協助共和軍對抗佛朗哥,被法國政府授予抵抗運動獎章及英勇十字勳章。

參加法國抵抗運動被英國政府授予傑出服務勳章。

主要作品

小說

1928年,他的第一本重要小說《征服者》(LesConquérants)是對中國廣州革命罷工的緊張而生動的描述。

1933年,傑作是《人類的命運》( La Condition humaine),這使他在全世界的讀者中廣為人知。這部小說是在1927年蔣介石和國民黨前共產主義盟友鎮壓之時在上海創作的。小說的主要人物是幾名中國共產黨陰謀家和歐洲冒險家,他們遭到國民黨和蘇維埃使節的背叛。這些複雜的,內省的性格受到等待他的悲慘命運的影響不同,但在他們看來,由共同的政治活動引起的兄弟情誼是唯一的解藥到無意義的孤獨是人類狀況的標誌。

1935年,小說《蔑視的日子》中的 Malraux講述了希特勒德國境內對納粹的地下抵抗的故事。儘管Malraux表現出明顯的馬克思主義同情和對法西斯主義的嚴厲批評,但這是他唯一一本允許在蘇聯內部出版的書。

1937年,馬爾羅最悲觀的政治小說《埃斯皮爾》(《或《希望的日子》)。這本書極大地再現了西班牙內戰的頭九個月。

1945年後,馬爾羅幾乎放棄了小說的寫作,而轉向藝術的歷史和批評。

1951年,《寂靜的沃克斯》是《藝術心理學》的修訂版。Les Voix du silence是所有國家和所有年齡段的藝術史的輝煌記錄,都是有據可查的總結。作品也是對藝術的哲學沉思,是對人類創造力的最高表達,是使人類能夠超越自身條件的毫無意義的荒謬和微不足道的藝術。

1952年至1954年, 《沒有圍牆的博物館》樂博物館imaginaire德拉雕塑世界範圍通用標準。

1967年,自傳《Antimémoires》。在他的同伴小說家路易絲·德·維爾莫林(Louise de Vilmorin)逝世後,馬爾洛在巴黎附近的韋里埃勒·布伊森(Verrières-le-Buisson)孤獨地生活和工作。

逝世

1976年11月23日,喬治·安德烈·馬爾羅去世,死於巴黎。

1996年,在他去世20週年之際,他的骨灰移入於巴黎先賢祠。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