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嗜酸菌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漢字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2]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
名詞解釋
嗜酸菌,是有益的腸內菌之一,市面上出售的嗜酸菌是以大豆、牛奶、酵母作為培養基所製成的生物製劑。經常攝取乳酸菌,可保持腸內清潔。它可以消除因腸內容物的腐敗而引起的口臭(漱口水或口香噴液也除不掉),防止便秘和腸內產生氣體。
乳糖、天然的碳水化合物、果膠、維生素C及食物纖維等都能促進腸內益菌的繁殖。這是非常重要的,除非不斷供給任何形態的乳酸或乳糖,5天內這些益菌都會死亡。
基本信息
嗜酸微生物可以在極低的 pH 環境下生長 ,有些甚至可以生活在 pH 低於 0 的環境中。一般來說 ,將最適生長 pH <3 的微生物稱為嗜酸微生物。
嗜酸菌的分類及主要特徵
根據不同分類的標準可將嗜酸菌分為不同的類群 。以最適生長溫度為標準 ,可將嗜酸菌分為中溫菌 、中度嗜熱菌和極度嗜熱菌;若以碳源為標準 ,則可分為化能自養菌和化能異養菌。
化能自養菌
化能自養菌以 CO2 為碳源, 通過氧化亞鐵、元素硫及還原硫化合物獲得能量 。
亞鐵 4Fe2 ++O2 +4H+→4Fe3 ++2H2O
元素硫 S +H2O +1 .5O2→H2SO4
黃鐵礦 2FeS2 +7 .5O2 +H2O→H2SO4 +Fe2(SO4)3
還原硫化合物 S2O32-+2O2 +H2O→2H++2SO42-
許多酸性環境中溶解性有機碳的濃度非常低(<20 mg/ L), 所以營養非常貧乏 。在那些沒有陽光照射的酸性生態系統中, 基本的生產就是通過化能自養嗜酸菌獲得的 。化能自養嗜酸菌是嗜酸微生物學研究的重點 ,因為它們與生產應用關係最為密切 ,人們經過詳細研究和有經濟價值的嗜酸菌絕大多數為化能自養菌, 例如氧化亞鐵硫桿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氧化硫硫桿菌(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鐵氧化鈎端螺旋菌(Leptospirillum ferrooxidans)等。
化能異養菌
化能異養嗜酸菌在自然界中分布也較為廣泛,可以從許多酸性環境中分離出來 。許多異養嗜酸菌和自養菌伴生 , 以自養菌的細胞代謝產物和死亡的菌體作為碳源和能源進行代謝 。還有一些異養嗜酸菌可以通過氧化還原鐵來獲得能量
, 例如鐵氧化細 菌「 Ferromicrobium acidophilus 」 可 以 通 過 氧 化 鐵 來 支 持 生 長,Acidiphilium 屬的許多菌株則可以 Fe3 +作為電子受體 。許多嗜酸古菌是專性異養菌 , 例如常見Sulfolobus acidocaldarius 。還有 Picrophilus 屬已確認的 2 個種, 它們的最適 pH 為 0 .7 , 是已經報道最適生長 pH 最低的嗜酸菌。
參考文獻
- ↑ 雲端超市•第407期┃「說文解字,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文字」——篆書研究 主講人:倪文東,搜狐,2022-10-28
- ↑ 為什麼中國人會發明象形文字?,搜狐,20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