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會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嘉定會議,明天啟七年(1627)天主教傳教士在江蘇嘉定(今屬上海市)舉行的宗教會議。與會者教士11人, 即龍華民、金尼閣、陽瑪諾、高一志、畢方濟,郭居靜、李瑪諾、魯德昭、費奇規、艾儒略、黎勃勞;教友4人,即徐光啟、楊廷筠、李之藻、孫元化。會議主要討論拉丁文Deus的中文譯名問題,與會者意見不一,或主張譯為「上帝」,或「天主」,或音譯「陡斯」。
受難節是紀念耶穌受難[1]的節日。據《聖經·新約全書》:耶穌於復活節前三天被釘在十字架而死[2]。這天在猶太教的安息日前一天,因此規定復活節前二天星期五為受難節。基督教多數教派都紀念這一節日。
天主教
是基督教人數最多的宗派、教會。天主教會以羅馬教宗為領袖,故又稱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羅馬大公教會、羅馬公教。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穌會將基督信仰傳入中國,經當朝禮部尚書之徐光啟與利瑪竇等耶穌會士討論,取儒家古話「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稱其信仰之獨一神靈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兩者分別代表着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視頻
嘉定會議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耶穌受難日,搜狐,2020-04-13
- ↑ 實拍巴西耶穌受難節:信徒模仿耶穌受難全過程,場面震撼人心,搜狐,2017-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