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囊鰓魚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囊鰓魚類魚類一般分為無頜和有頜兩大類﹐而在魚類分類學上則還常將頭索類的文昌魚綱(Amphioxi)(見文昌魚)作為魚形動物歸入魚類的範疇內進行研究。[1]

生長繁殖

無頜類的化石最早出現在下寒武紀﹐到中奧陶紀已有較多的化石種類出現。對無頜類之間的系統關係﹐E.A.斯丹雪認為盲鰻是由鰭甲類及七鰓鰻由頭甲類演化而來﹔但不少學者則認為盲鰻是最原始的無頜類﹐而七鰓鰻則與古生頭甲類的關係較密切。 囊鰓類魚,它的鰓上器變成一對管狀長囊,自鰓孔往後穿過脊椎附近的肌肉到尾部,囊內壁有豐富的血管,囊中充滿空氣,因而能離水生活一段時間。[2]

外形特徵

無頜類(Agnatha) 脊索呈圓柱狀﹐終身存在﹐無上下頜。起源於內胚層的鰓呈囊狀﹐故又名囊鰓類(Marsipobranchii)﹔腦發達﹐一般具10對腦神經﹔有成對的視覺器和聽覺器。內耳具1或2個半規管。有心臟﹐血液紅色﹔表皮由多層細胞組成。偶鰭發育不全(有的古生骨甲魚類具胸鰭)。對無頜類的分類﹐有的將化石的和現生的無頜類全歸入圓口綱﹔有的將其劃分為甲冑魚綱和圓口綱﹔也有的將它分為頭甲魚綱﹑七鰓鰻綱﹑鰭甲魚綱及盲鰻綱﹔有的將其劃分為單鼻孔的頭甲魚綱和雙鼻孔的鰭甲魚綱﹔也有的則劃分為盲鰻綱﹑鰭甲魚綱和頭甲魚綱等3個綱。 盲鰻綱(Myxini) 無外骨骼。具1個半規管。每側10~15個鰓囊﹐有1咽皮管﹐鼻孔只1個﹐開口於頭的前端﹐並有內鼻孔與口腔相通。脊神經背根和腹根相連。無化石記錄。盲鰻是一群海生﹑營寄生生活的魚類﹐全世界約有6屬32種﹐太平洋﹑大西洋均有分布﹐在北大西洋為害漁業甚烈﹐中國產2屬5種。 頭甲魚綱(Cephalaspides) 具2個半規管。許多種類的骨骼具真正的骨細胞。單一的鼻孔開口於兩眼之間及頂器的前方。具6~15對鰓囊﹐鰓孔開口於頭的側面或腹面。成體的脊神經背根和腹根不相連。出現在中志留紀至上泥盆紀

七鰓鰻綱(Petromyzones) 化石見於晚石炭紀。無外骨骼。具7對鰓囊﹐鼻孔1個﹐位於頭的背面﹐不與口相通。脊神經背根和腹根不相連。淡水﹑海水均有分布﹐是營半寄生生活的種類。現存七鰓鰻約30餘種﹐中國產 3種﹐見於東北的淡水江河中。 鰭甲魚綱(Pteraspides) 具2個半規管。骨骼無真正骨細胞﹐頭部披有骨片。尾或為逆歪形尾。頭側有7個鰓囊﹐由1個鰓孔開口於外﹔鼻孔成對﹐與口腔不通。脊神經背根和腹根相連。分3個目﹐約40屬﹐無現存種﹐全為古生魚類。大多為中小型﹐大者可逾1米。奧陶紀的鰭甲魚可能起源于海水﹐以後向鹹淡水與淡水擴散分布﹐中國雲南下泥盆紀的多鰓魚(Polyzanchiaspis)即類似於這類魚。

參考文獻